02.22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 春节长长长假正好能整理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一些深度的思考,总结一些也许有用的内容。不然脑子长时间不用,都快生锈了……”

一直以为结构思考力是一项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简单且基本的技能,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以至于到现在我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写篇文章讲讲可能早已被大众熟知的金字塔原理。不过随着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发现事实似乎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乐观,甚至看到有些人已经工作了好几十年,却连基本的表达都很难做好。

原来结构思考力不只是一项知识,而是一项技能,而技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理解金字塔原理不难,但在分析表达中能熟练运用可能也不算简单。因此本文不会浪费篇幅去介绍金字塔原理的背景、定义等知识,让我们功利一点,直接进入到应用篇。

构建结构思考的金字塔大致有以下5个步骤,本文也将按顺序进行说明。

1. 理解基础理念和原则:这是构建金字塔的基础,将会贯穿在每个层级每个结构之中,需要牢记

2. 明确目标,确立主题:没有人会为了思考而思考,一定是有目标的,根据思考的目标确定要表达的主题观念

3. 构建纵向结构层次:自上而下拆解或自下而上聚合构建纵向的层级

4. 梳理横向结构顺序:通过归纳或演绎梳理横向同一层级内的顺序

5. 表达演示:掌握表达的技巧,更好的呈现金字塔

01 理解基础理念

金字塔原理具有4个基本特点,或者也可以认为是4条原则,分别是:

1. 结论先行:先表明结论,后说明原因是结构思考的特点

2. 以上统下:在金字塔中每一层都是对其下层内容的总结,下层理由和事实共同支撑上层的观点

3. 归类分组:同一层级选择合适的维度进行分类,使思考和表达都更有效率

4. 逻辑递进:整体思想(纵向的由上到下,横向的从左到右)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条理清晰

以上4条基本原则是构建一个坚实思维金字塔的必要条件,会在整个构建过程中持续体现,在后面的内容中也会不断深化。

02 明确目标

所有的思考、分析和表达,都有背后的目标,金字塔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达成目标而服务的。先明确目标,后设计主题,必要时设计序言,是我们在这一步的工作。

1. 明确目标。为了让表达更具针对性,需要事先考虑清楚接受表达的对象、时间、场景的因素。在表达完成后你希望对方有怎样的行动,便是本次表达的目标。同一个项目成果的汇报,在面向老板时可能要强调成果、规划和所需后续支持,在面向同事和合作方时却可能需要强调经验总结和行动计划

2. 设计主题。主题是基于目标得出的结论

,是为目标服务的。既然是结论,就一定是带有观点判断的。“利用XX系统帮助商家低成本线上获客”至少就比“XX系统介绍”这种不包含任何信息量的主题要好一些。而主题光是表明观点可能还不够打动人心,因此需要对主题进行包装,一个优秀的主题会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遵循简单、准确、利益相关的3个原则。“利用XX系统帮助商家低成本线上获客”这样明确但过于平实的主题就可以适当包装成“一块钱,五分钟,获客从未如此轻松”

3. 设计序言。基本上每本书都有“序”,在我们的每次表达中也可以有序言的存在。序言的作用是在沟通前吸引对方,搭建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以及为正式表达开始前做一个缓冲。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快速抓住对方注意力的开场方式。一个序言通常包含了4个要素:通过对情景(Situation)的描述与对方建立共同认知,引出冲突(Conflict)让对方产生共鸣,意识到问题所在,从对方角度提出其关心的疑问(Question),最后基于问题给出答案(Answer)。说白了就是SCQA的讲故事方法,而A通常就是我们要引出的表达主题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序言与金字塔主体的关系

03 纵向结构层次

在构建金字塔中的纵向结构时有自上而下拆解和自下而上聚合的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都遵循结论先行以上统下的原则。

1. 自上而下:通常用于说服对方接受某一观点,例如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在自上而下的结构中,每一层级都是一个结论,下一层级是对该结论的解答。因此需要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并根据对方所关心问题的优先级进行逐一解答。为确保涵盖所有问题,最简单的工具就是5W2H(What?Why?Who?When?Where?How?How much?),这些问题都要事先想好答案。在表达呈现中,可能不需要将全部内容列出,更常见的是简化后的2W1H(What?Why?How?),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2W1H思考模型

2. 自下而上:通常用于总结复盘、资料加工等场景,需要将已有的素材整理成金字塔结构,例如进行年终总结或项目阶段汇报。自下而上考验的是归类分组的能力。需要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上层的结论,再重复该步骤直至得出顶层结论。

然而在实操时,通常不太可能只单用一种方法,更多的是上下结合。在自上而下拆解时,不可能完全没有素材支撑;在自下而上聚合时,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目标。更常用的方式是先自上而下搭建金字塔框架,明确大致方向,再自下而上进行完善,填充框架。

04 横向结构顺序

在构建金字塔中同一层级内的横向结构时,有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演绎是通过一步步推演过程得出结论,归纳是通过归类分组概括共性得出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得出的是可能性结论

演绎: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的真命题开始,通过分析得出命题背后的结论。重点是整个推理论证的过程,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标准的演绎形式便是逻辑学上常提到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看似简单,但要避免出现结构和前提的错误,否则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工作中更常用到的演绎形式是:现象、原因和解决方案。演绎论证如果内容和结构正确,会使表达极具说服力。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两种演绎形式

归纳:归纳论证是从数个个别事物中概括总结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适用于关注解决方案的场景。使用归纳分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常用的有以下3种。无论选择哪种,要保证在同一层级下使用同一种分类方式。

1. 按照时间顺序:即根据完成某一任务的特定顺序或步骤进行分类,容易理解

2. 按照结构顺序:将整体按照一定观察的维度拆解为部分,再按照一定顺序罗列

3. 按照优先级顺序:根据影响整体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讲归纳,就不得不提MECE原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成中文很好理解,即“互相独立,完全穷尽”。在同一层级下的归纳分类要做到彼此间没有重复,加和后没有遗漏。

简单的结构思考力

MECE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已知的分析模型都符合MECE原则,例如BCG矩阵、PEST模型、晨星投资风格箱等。这其实是条捷径,我们在工作中直接使用就好,没有必要自己发明创造,这也说明了掌握正确工具的重要性,能有效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05 表达演示

完成前4步后,已经构建出了金字塔,但金字塔是用于我们自己思考分析的工具,在向他人表达时,需要将思维转化成其他合适的呈现形式,例如在工作中最常使用到的邮件和PPT。

为了让表达内容更具吸引力,我们需要对观点进行包装。包装时可以使用以下3种方法。

1. 类比:运用形象或行为的比喻让观点更加生动。例如“金字塔原理”中的“金字塔”本身就是利用了对金字塔的形象类比

2. 引用:引用广告、歌曲、名言等被大家熟知的内容,拉近观点和对方的距离。

3. 整合:将色彩、数字、字母等有明确分类或顺序的事物与金字塔中的观点对应整合

以PPT为例,在演示呈现时,不仅整体符合金字塔原理,PPT的每一页也应是金字塔结构。具体可表现为每页的标题都是结论,是对下方要点的概括;下方要点归类分组,逻辑递进;通过概念图表达理由、原因;通过数据图表达事实。

总结

回顾下简单的结构思考力,通过5步快速构建思维的金字塔。

1. 理解基础理念和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2. 明确目标,确立主题:定义场景和对象,明确目标,设定主题,设计序言

3. 构建纵向结构层次:上下结合=自上而下拆解确定框架+自下而上聚合填充细节

4. 梳理横向结构顺序:选择标准三段式或现象原因解决方案的常见式演绎论证,或符合MECE原则的归纳论证

5. 表达演示:必要的观点包装和形象的表达呈现

如开篇所说,结构思考力实际是一门技能,就像篮球规则一样理解起来简单,但要打好篮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因此,最好从现在起将结构思考力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上的每一次思考和表达中。尝试利用金字塔原理整理接收的知识和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练习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进行30秒的“电梯演讲”……

希望大家最终都能掌握或者早已掌握了简单却实用的结构思考力。可以熟练的运用,进行思考、表达、沟通和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