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关羽被杀后,为何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是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

历史上的多多


关羽被杀后,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是称帝,而不是选择为关羽报仇,第一个原因是刘备东征的孙权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是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

因为,两个军政集团博弈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死活,根本就不算是个事。事实上,不要说孙权把关羽打死,就是孙权把刘备打死,只要蜀汉与东吴能够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双方照样可以握手言和的。对此,只要看一下夷陵之战后东吴与蜀汉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明白。

也许有人会说,刘备毕竟没有死在战场上。问题是,就算刘备死在战场上,刘阿斗也好,诸葛亮也好,依然还是会想办法与孙权结盟。从这层意义上,所谓刘备东征孙权是为关羽报仇,不过是蜀汉的政治宣传罢了。



在当时的背景下,真正让刘备耿耿于怀的,是孙权把曾属于刘备的荆州地区夺走了。这种仇,比关羽的死,更让刘备无法释怀。只是这个理由,有点不好说出口,所以就说要替关羽报仇。

当然,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东征孙权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所以他自然就不可能立马就杀过去。因为,刘备需要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包括兵源后勤、战略物资,甚至还要提前派人到荆州进行渗透和策反,在暗中做统战工作,以及在外交上和孙权不断沟通。

很多人总觉得刘备东征孙权,是冲动之下的非理性决定;但其实呢,刘备东征孙权,那是谨慎了又谨慎,谋划了又谋划,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才实施。当然,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刘备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做准备,而在这个准备期间,突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刘备不得不称帝。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刘备备战过程中发生的这件事,正是在关羽被杀后,刘备选择先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的第二个原因。至于发生的这件事,就是曹丕篡位称帝。



我们知道,关羽是公元219年12月被杀的,所以从公元220年开始,刘备就一直在为东征孙权做准备工作;接着等到公元220年11月时,曹丕突然篡位称帝;于是到了公元221年4月时,刘备也正式在成都称帝;再等到这一年的7月,刘备就正式率军东征讨孙权。

考虑到正常登基称帝,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规划和准备,比如曹丕从公元220年7月就开始谋划,一直到11月才正式登基,期间花了差不多4个月的时间。从这层意义上说,刘备在公元221年4月正式称帝,那他起码在公元220年12月就已经在开始为此谋划和准备。

再考虑到曹丕篡位的消息从许昌传到成都,至少也需要半个多月时间。也就是说,在刘备得知曹丕篡位称帝的消息之后,他就基本上决定要登基称帝。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备一直都是打着汉室的旗号,但现在曹丕却废汉立曹,还让汉献帝通过禅让的形式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也就相当于告诉世人,曹魏政权才是正统,是汉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备不赶紧接过大汉的旗子,那刘备就会在法理上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乎,蜀汉就开始有各种传说,说是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了。再等到几个月后,刘备就打着继承汉室的名义登基称帝。刘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他才是正统,才是汉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我是赵帅锅


关羽被杀了之后,噩耗传来,刘备是如何表现的呢?

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刘备虽然是三国影帝,一生酷爱表演,但这一波应该不是表演,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关羽是他一生最铁的兄弟,虽然不是一个爹妈生的,但感情胜似同胞兄弟,“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一张床上睡出来的兄弟,你说感情深不深。

“食则同桌,寝则同床”是刘备的杀手锏,屡试不爽,后来靠此又成功俘获一枚“小鲜肉”诸葛亮,都是好哥们,都是睡出来的感情。

刘备还有一句座右铭,叫“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不可断,断了就残废了,衣服无所谓,穿的不舒服丢出去就是了。

这句话虽然引起了女人的口诛笔伐,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无疑收获了无数爷们的“芳心”。

然而,关羽死了之后,刘备哭是哭了,绝食也绝食了,吐血也吐血了,但并没有立即给关羽报仇,而是“不急不躁”地称了帝,过了皇帝瘾,一年之后才给关羽报仇,这是为何呢?


难道皇位胜过兄弟之间的感情吗?

是的!

刘备一生东奔西走,睡了多少兄弟,流了多少眼泪,受了多少罪,逃了多少次命,图个嘛呀?不就图个皇位吗?

后来,刘备占了益州,取了汉中,立即急不可耐地称了汉中王,为下一步称帝提前做了一次热身,然而此时的刘备还不敢称帝,为什么呢?

因为北面还有一个汉献帝,人家才是正统,汉献帝只要一天不下台,那么汉朝就存在一天,假如刘备此时称帝,名不正言不顺,大家会认为他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以刘备不敢。

然而,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死了,曹丕继位之后,立即把汉献帝撵下台了,曹丕成为魏国第一任皇帝。


刘备见曹丕称帝了,既生气又高兴,生气是因为曹丕居然敢篡位真不要脸,高兴是因为现在汉献帝下台了,他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刘备称帝之后,改年号为彰武,国号还是汉,虽然后人称之为蜀汉,但那是为了区分东汉和蜀汉,故作如此称谓的,刘备当然不会自称蜀汉,而是自称大汉。

刘备多年以来的夙愿,今朝终于实现了。

虽然当了皇帝,然而统一天下之路依然遥遥无期,估计此时的刘备也看到了这一点,也懈怠了,此时的他年已花甲,没几年活头了,不如当几天皇帝过把瘾吧!

这一年时间里,刘备也没闲着,筹备军粮,打造武器,训练军队,一年之后,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刘备带着七十万大军倾巢出动,去给关羽报仇雪恨去了。

这是一条不归路。


一半秋色


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腹背受敌,一方面要对付曹操的大军,另一方面,东吴又派人偷袭,而此时的刘备在汉中立足未稳,没有办法增援荆州。最终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也成了孙权的。

关羽死后没几个月,刘备就在汉中称帝,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先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之后再称帝呢?

原因一,刘备本不想称帝,但是有人逼他做皇帝。

在曹操在世时,刘备、曹操、孙权,虽然三分天下,但是没有人是皇帝,当时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

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曹操的大权,曹丕有些忍不住了,他可不想只做魏王,所以就废了汉献帝,自己当皇帝。曹丕称帝时,正是公元220年,也就是关羽死后没多久。

此时汉朝的皇帝已经没有了,刘备却一直称自己是汉高祖的后代,而此时刘备只是一方诸侯,天下只有曹丕一个皇帝。从官位上来讲,刘备似乎归曹丕管。

既然刘备自称皇室后裔,那么当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做皇帝时,刘备就必须站出来反对他,不承认他这个皇帝,所以刘备不得不称帝。

原因二,刘备若不称帝,很有可能会众叛亲离。

刘备在称帝前,最高的官位是个左将军,这样一来,刘备身边的人,官位肯定都在左将军之下。

而在曹丕这里就不一样了,曹丕是皇帝,所以他可以封王、封将军、封丞相。

这样一来,刘备军中将士谋臣的官职都远比曹丕身边的人小,他们心里能没有想法吗?如果刘备还甘心做一个左将军,那么这些人会不会哪天离开刘备,去曹丕那里追求高官厚禄呢?

原因三,刘备原本有所顾忌,是曹丕搬走了刘备的绊脚石。

乱世之中没有人不想当皇帝,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刘备起兵之初,由于没有多大势力,所以不得不到处说自己是皇族后裔,让大家来投奔自己。不过这个皇族后裔的身份,后来也成了绊脚石。既然是皇族,那么就要承认汉朝皇帝,所以只要有汉献帝在,刘备表面上就要听他的。

曹丕废了汉献帝,刚好为刘备搬开了绊脚石,没有了汉献帝,刘备当皇帝也就没什么了。所以在汉献帝被废了几十天,刘备就称帝了。

刘备并不是不想先夺回荆州,给关羽报仇,只是曹丕当了皇帝,所以他才先称帝,后报仇。


斯幽说历史


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有关关羽死后,刘备的表现,似乎非常平静,只不过是过于平静了,平静地不像是正常人该有的举动。

关羽死了,刘备该不该去找孙权报仇呢?当然是该的。倒不是说为了那莫须有的结义兄弟情,而是因为随着关羽的死,荆州也全部落入了孙权手里。作为刘备集团的老窝,以及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策源地,荆州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这意味着蜀汉这边将彻底成为一个割据益州的地方政权,迟早任人宰割。

但是在关羽死后,无论是在他个人的本传还是刘备的传里,都没有提到当时刘备的情绪活动和事务安排。仅仅在刘备称帝活动完成以后,才添了一句没有明确时间前提的话:

(章武元年)六月,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一开始在描写刘备对孙权袭击关羽这一事的态度时,陈寿用的是“忿”,也就是不爽;而在孙权请求和谈时,刘备的态度则是“盛怒”。

很明显,关羽的死是在219年冬,而刘备伐吴则是在221年秋,中间隔了一年半。如果刘备从事发到出兵都一直维持着“盛怒”的状态,那刘备估计早就被自己的内火烧死了。

那么为什么时隔一年多才要发兵呢?个人认为蜀汉还是需要积蓄力量。毕竟在失去荆州后,蜀吴两家的实力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这一场伐吴战争,对蜀汉来说不啻是赌上国运的一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作一年半的准备是值得的。至于中间的称帝等活动,只不过是恰好应景而已。

而最终使得刘备从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出离愤怒下定决心东征的,还是张飞的死。毕竟砍掉张飞脑袋的家伙们又带着张飞的首级去了东吴。痛失左膀右臂的刘备,把这一切的账都算给了东吴。

因此,即使孙权主动提出和议,他也无法接受,要带着蜀汉的全部家当,去夷陵,走向自己命运的终点。



青言论史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领汉中,进位汉中王。随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正在刘备的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东吴突然败盟,袭占了荆州,擒杀关羽。这使得刘备和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遭到了挫折。

东吴虽然占领了荆州,可也害怕刘备的报复。于是,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识破了孙权的伎俩,反而隆重的安葬了关羽。这使得刘备更恨孙权。从这一点看,刘备的实力尚存,曹操和孙权都很忌讳,怕刘备的打击落在自己身上。同时也怕对方渔翁得利。

但是,刘备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外用兵。他决定对东吴用兵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先称帝于称帝。在第二年才出兵伐吴。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先去为关羽报仇,而是先去称帝呢?

这是因为,刘备称帝是不得已的。在关羽死后,曹操和孙权互相推诿责任,都希望刘备把打击落在对方头上。这个时候,刘备就要有个谋划的时间。他要在内外都需要有所准备。

当时,东吴刚袭占荆州,刘备再和他和好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曹操,刘备一直视其为国贼。也不可能立刻就转变外交方针,这就需要一个时间。

谁知道曹操第二年就死了。曹操的继承人是三国有名的弱智曹丕。刘备本来想趁着曹操之死,派人吊唁,来缓和两家的矛盾,为下一步外交做工作。可是,曹丕下令,如果刘备的使者入境,立刻就地处死。这就彻底堵死了刘备的外交渠道。

接下来曹丕篡汉,将国号改为了魏。而东吴孙权称臣于魏,成了曹丕的臣子。而刘备一直以光复汉室为旗号,当然不可能屈居曹魏之下。而且当时传说,汉献帝已经被曹魏所害,这样就只能自己先继承汉统再说。因此,刘备先称帝也是不得已的,是形势所迫。

一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方略。在当时,汉室已亡,刘备作为汉室的宗亲,如果不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那么就等于默认了汉朝的灭亡。那么,他这个政治集团就丧失了政治核心,无法再生存下去。

二是,刘备称帝后,继承汉室的正统,这样在政治上就占有主动。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增强斗志的作用。用过去的一句话就是,“明其为贼,方可破也。”只有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才能压制曹魏和东吴。

三是,明确的打出恢复汉室江山的旗号,这才能号召天下忠于汉室的人们,团结到自己身边,一起战斗。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样,称帝就成了刘备的当务之急,出兵为关羽报仇的事情就只能屈居其后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在称帝前后,刘备也一直在做着出兵的准备。

在《隆中对》里,刘备这一路人马是出击秦川的。在他占领汉中后,就征发大批劳力去修筑从成都到汉中的道路桥梁驿站,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

可是,关羽之死使得刘备不能不改变兵力的部署。但是在伐吴还是伐魏上,蜀汉群臣的意见并不统一。这使得刘备的兵力部署改变一直迟迟不能实现。

在当时,面对曹魏篡汉和东吴败盟两件事,蜀汉刘备都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刘备称帝后必须要面临的战略问题。如果不做出反应的话,刘备集团要面对分崩离析的可能。

在伐魏和伐吴的问题上,赵云明确表示要伐魏,黄权是反对伐吴,而诸葛亮态度暧昧。这让刘备无法立刻定夺。他只有先进行外交努力,在进行实际选择。

在道义上,东吴向曹魏称臣,就是附逆的乱臣贼子,伐吴就是伐魏。国仇家恨都一起得报。既为关羽报仇,也斩断曹魏的一条臂膀,一举两得。

在和曹魏接触后,刘备明白了曹丕和孙权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伐魏,蜀汉会遭到曹魏和东吴的两面夹击。而伐吴的话,可能会出现曹魏一起夹击东吴的情况(后来曹丕没有接受部下伐吴的建议)。

而且曹操已死,论军事才干来说,刘备已经是当时的佼佼者。经过这样一番考虑,伐吴的胜利把握要比较大。因此,刘备选择了伐吴。

既然要伐吴,那么刘备就要做伐吴的准备。他必须要把准备伐魏的兵力调集过来,转变兵力方向。包括在阆中的张飞的伐魏的战役预备队也调了过来。这中间还发生了张飞被刺杀的事件。

最终,在关羽死后两年,刘备开始了为他的复仇之举。在从关羽之死到刘备出兵的这一段时间里,刘备被时事所迫称帝是不得已。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出兵报仇的念头,并且一直在为此做着外交、战备上的工作,为之而努力。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其实对于刘备来说,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幌子,他想要去攻打东吴是为了夺取荆州。荆州的重要性,对于刘备集团来说不言而喻,失去了荆州刘备的蜀汉帝国,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有了荆州之后,他就能够以此为跳板,向中原进军。

可以说荆州正是刘备集团的命门,所以刘备必然会选择和东吴撕破脸去抢夺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但是刘备为什么隔了那么久还顺便在此期间继位当了把皇帝以后才去报仇呢?

需要统一思想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情,要报复东吴杀害自己的好兄弟关羽,这个必须要在集团之内进行思想统一,必须要进行很多的军事准备,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首先在内部就有很多人不同意,在此时此刻去进攻东吴,很显然,根据当时的情况,刘备进攻东吴,这是他们的主要敌人曹操所乐意看到的。

相信这一点,刘备集团的很多人都看到了,要做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不是一个小工程。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部队调动的问题

在古代调动军队,可没有高铁运输机,部队的调动全靠两个铁脚板。刘备需要进攻东吴,实现夺取荆州为关羽报仇的战略目标,所需要调动的部队可不是一万两万,这些部队的调集,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使得刘备不可能第一时间组织兵力前去报仇。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间节点内,中国大地的形式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在中原的汉献帝被他的大舅哥曹丕废掉了,延续了400多年的汉朝宣告灭亡。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备这个一向打着汉室宗亲旗帜,拥汉反曹的军阀头目必须站出来,接过汉献帝手中的枪,延续汉朝的统治。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如果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久而久之,就会夜长梦多,没有汉朝正统这个旗帜,刘备集团存在的法理正统性,也就不存在了。

刘备为了自己能够登上皇位,还在四川境内捏造了汉献帝被曹丕杀害的传闻。这下可好,汉朝正统皇帝已经死翘翘了,我们这些忠心汉室的人只能拥立汉朝的宗亲汉中王刘备当皇帝。

所以刘备这才扭扭捏捏的登上了皇位,顺便给群臣加官进爵。这一点的好处就在于它用实实在在的爵位,堵住了一些反对南下讨伐东吴大臣的嘴,毕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等到登基之事完成之后,他的各项军事部署也已经基本完成。刘备这才是一心满满的南下和东吴争夺荆州,开始了这把赌上国运的战争。

只可惜刘备的坚持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结果。这一仗下来,荆州依然还是人家的,自己还白白的损失了五万百战雄兵。非但如此,还把自己的那条老命也搭了进去,蜀汉帝国可谓遭遇了三下闷棍。


历史评说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刘备和关羽、张飞两人不仅是君臣,还是异姓兄弟。历史上倒是有不少桃园,也有不少三结义,可惜的是并没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虽然三人没有真正结义,他们的关系却非常要好,根据史书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张飞传》则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通过史料分析,他们三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而且也确实恩同兄弟,但是他们却不是异姓兄弟。在权力面前同姓兄弟都靠不住,更不用说异姓兄弟。

219年,关羽兵败麦城,父子二人皆被孙权杀害。刘备在襄樊之战中除了损失了关羽之外,还损失三万荆州兵和荆州三郡。襄樊之战中刘备集团的损失非常大,刘备失去了最心爱的战将,也失去了关羽这个忠实的粉丝。虽然《三国演义》中描写了许多关羽去世之后的感人情节,可惜的是这只是小说家的感情宣泄。历史上,刘备得知关羽败亡的消息之后,确实非常伤心。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了痛不欲绝的地步,也没有到非报仇不可的地步。

关羽死后,刘备立志替关羽报仇,一定要孙权血债血偿。按道理说,刘备立志为关羽报仇应该第一时间出兵伐吴。刘备却奉行君子报仇,两年不晚。从关羽被杀,到刘备出兵伐吴中间一共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刘备并不是一心一意做战前的各种准备,而是忙里偷闲称了个帝。为什么刘备“隐忍”了近两年才替关羽“报仇”呢?

刘备首先是一个枭雄、是一位帝王,然后才是一个富有感情的正常人。襄樊之战中,刘备可以承受损失关羽,也能承受损失三万荆州兵,但是刘备不能承受损失荆州三郡。在刘备眼中,关羽远远没有荆州和帝业重要。关羽失去荆州之后,刘备和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落空。如果刘备想再一次出师北伐的话,只能从汉中出兵,需要跨越秦岭。关羽的失败使得刘备集团的形势急转直下,刘备从巅峰处跌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应该恨关羽才对。我个人觉得刘备集团对关羽失去荆州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要不然也不会给关羽上了一个“壮缪”的谥号。

关羽失去荆州之后,刘备集团处境非常尴尬。当时刘备在汉中和益州的统治并不稳固,刘备集团内部对于是不是出兵孙权也有不同意见。刘备的当务之急不是进攻孙权,而是稳定益州和汉中。从关羽失去荆州到出兵孙权,刘备花了不少功夫致力于稳定政权内部稳定。刘备稳定了政权之后,才想到重新夺回荆州。

这两年时间内,当时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曹操在此期间去世,曹丕继任为魏王之后,于220年废黜汉献帝。东汉灭亡之后,刘备头上的束缚就此解除,刘备称帝的唯一绊脚石也被曹丕清除。汉献帝还是皇帝的时候,东汉政权依然存在,刘备就不敢称帝。刘备本来就有帝王之心,刘备兴复汉室的夙愿是真的,不过刘备要兴复的却不是东汉皇室。刘备希望的是由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大汉,自己当皇帝。此外曹魏代汉自立之后,天底下已经没有大汉,只有一个曹魏。如果刘备不及时建汉称帝的话,时间一长大家就会以为大汉真的亡了,大家就只能认曹魏为正统。所以刘备需要及时举起已经倾倒的大汉旗帜。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便在诸葛亮、李严等部将的拥戴之下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之为蜀汉、炎汉。相比较于称帝大业,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则成了次要矛盾。刘备自然会暂缓夺回荆州。

关羽失去荆州前,刘备集团一直都在打仗。比如,夷陵之战前,刘备和曹操之间进行了汉中争夺战。虽然刘备以少胜多夺取了汉中,但是也损失惨重。刘备集团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军力,军队也需要休整,也需要准备作战所需要的物资。在此期间由于称帝这件大事,所以才会耽误进攻东吴的时间。

当刘备完成了称帝大业、稳定国内局势、而且积攒力量之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反对,以替关羽报仇为名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替关羽报仇是假,重新夺回荆州才是真正目的。在帝王眼中,权力和势力远比报仇重要的多。最终的结果是,刘备不仅没有夺回荆州,没能替关羽报仇,还失去了三峡以外的所有据点。夷陵战败之后,刘备被锁进了三峡,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依稀说史


【建国是大事,兄弟不是事】兄弟被杀,马上就拉人去为兄弟报仇,那是小混混的行为。就是稍微大点的黑帮帮主也不会去干这事。刘备当然也不会把自己整成一个小混混形象。

名份,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一样事情。“正名”是一件严肃的事,也是一件技术活。

技术活,就得讲究,就得把握度。曹丕没有登基的话,天下还是汉室的。刘备自称汉宗室,就不能自己造自己的反,也就不能称帝。但曹丕称帝了,汉室就需要一个“正统”出来延续,此时正是刘备称帝的好时机。所以,除非他自己死了,否则就是天王老子死了,他也得赶紧称帝。因为名份这种东西,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严肃,就必须要好好准备。曹丕如此,刘备也如此。所以,曹丕的动向,刘备一天天在看着,眼看曹丕准备称帝 刘备其实也开始了准备。那时,关羽还没有死呢。只可惜马上就有完成大业第一步,关羽却先走了一步。

刘备如果当初愤怒出兵为关羽报仇,自己很有可能都被人砍死,那就非常不值了。如今登基了,也可以给关羽一个好名份好谥号,这对于死去的关羽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样的话谁会相信呢?信誓旦旦的刘备,世称英雄,也言而无信,何况常人?

结拜时说这些话,就跟去喝白事酒说“节哀顺变”一样,我只要说了,你做不做到无所谓,反正,我只是来吃酒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5583649168036797"} --}

知行史话


好兄弟被杀,刘备当然想报仇。他不仅想报仇,而且还想重新夺回荆州。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羽可以死,荆州却不能丢。但有一件事比夺回荆州更重要,那就是称帝。



对于帝王来说,政治利益远比个人情感大得多。当然,刘备跟关羽的感情非常好,关羽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老资历,当听说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悲伤、想报仇是真的。但是他更想的是重新夺回荆州,但这个事情不能明着说,因为荆州本来就是刘备骗来的,所以只能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去攻打吴国,只有这样才能明正言顺,也让自己的一帮手下不至于寒心。



虽然他很想立刻去攻打吴国,但是当时他却没能力攻打吴国。并不是说他想称帝,关羽死的时候,他还没有准备想称帝。而是当时缺一样东西,那就是粮食!

行军打仗,粮草非常重要,对于蜀国这个粮食相对匮乏的地方,粮食产量本来就不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备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

从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刘备跟曹操打了整整两年的旷世大战,本来弱势的刘备在跟强大的曹操打就已经很吃力了,刘备几乎举全国之力在跟曹操打,最后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从此可见刘备已经把蜀国的物资都用得差不多了。以刘备10兵力来算,还包括后方大量的后勤人员,这场战争几乎消耗了益州五年的粮食产量。

直到219年5月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而仅仅半年后,220年1月关羽被杀,刘备就算想攻打吴国报仇也有心无力,消耗了这么多粮食,至少也需要一两年才能稍微补充回来,所以这时候刘备只能等!

但是局势突然出现了转变,关羽死后三个月,曹操也去世了,曹丕继位。曹丕继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称帝。

汉朝灭亡,这样以匡复汉室的刘备突然就没了名分。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刘备也称帝,这也正合了刘备一直以来的愿望。本来刘备艰苦奋斗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当皇帝,这也是刘备一生的追求,从刘备养子刘封、儿子刘禅的名字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当皇帝,而且现在都六十来岁了,再不当就没机会了,其他天大的事情都要放下先,这比替关羽报仇、比夺回荆州重要一万倍



于是刘备就开始筹备称帝。而称帝还得准备一大堆事情,首先就是刘备做做样子三辞三让,然后得修封禅台、看日子什么的吧!这一准备也需要几个月吧!到了221年,刘备成功称帝,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

所以在称帝之后,刘备才继续他之前的计划,那就是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经过几个月的战前准备,刘备杀向了吴国!


博古论今天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其实如果你读过《三国志》的话,你就会发现,在关于被杀到刘备称帝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我顺着时间线给大家讲述这段期间的记载,帮助大家理清历史的叙事。

关羽北伐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

五月份,曹操在汉中战败被迫撤离汉中,刘备取得汉中,自称汉中王,随即刘备派遣孟达从秭归向北攻打房陵,杀房陵郡太守蒯祺。又派遣自己的养子刘封带着军队从汉中沿着沔河南下,与孟达回师,一起进攻上庸郡,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刘备。备封加申耽为上庸太守,申耽弟弟申仪担任建信将军、封西城太守。至此刘备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东三郡”。蜀汉的版图扩大到了历史的最大。

七月份,刘备自称汉中王,同时关羽发动北伐,进攻曹魏地区的襄阳,樊城。到了八月份,突然降了大雨,汉江水位暴涨,冲出河堤,大水四溢。关羽趁着这个机会大败于禁和庞德,率领军队一举围攻襄阳和樊城,战争一直延续继续,到了十月份,曹操亲自来到洛阳坐镇,陆浑一代的民众孙狼等人作乱,杀死县里的主簿,和关羽遥相呼应。关羽甚至给予孙狼官印和士兵,自许都以南的地方,都呼应关羽,曹操一度绝望想要迁都躲避关羽。但是这在个时候,孙权偷袭南郡,一举攻破南郡的江陵和公安。

十一月份,刘备所统治地区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跑,于是宜都郡的人投降陆逊。同时陆逊进攻蜀将詹晏等人,又攻破秭归当地的拥有士兵的大族,陆逊成功封闭了关羽回撤的后路,最后陆逊屯兵夷陵,守住了三峡峡口。

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擒获关羽和关羽之子关平于章乡,关羽和关平都被斩杀,荆州平定。

此后到了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又或者叫做延康元年,也被称为黄初元年。

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这一年正月曹操病死,此后曹丕继位魏王,相国。紧接着到了七月份孟达造反,刘封被赶出东三郡。此后就是曹丕称帝的行动。到了十一月,曹丕称帝。

到了221年,刘备于当年四月称帝,七月宣布征讨孙权。至此题主所说的关羽之死到刘备称帝完全结束。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关羽被杀之后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刘备没有作为,但是这段时间里,刘备基本上在处理大事,先是关羽被杀,此后曹操病死曹丕接班,紧接着孟达造反,随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所以刘备也是焦头烂额,需要处理,而且刘备为了征讨孙权花费了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可以说就算是刘备想要立刻为关羽报仇也需要三个月准备一下,不可能立刻就可以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