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基礎羸弱卻要打造高端品牌 東風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在中國車企紛紛衝擊高端天花板時,東風汽車也有意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

日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接受媒體採訪透露,公司計劃在明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發佈一個代號為"H"的高端品牌,計劃打造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產品。

東風汽車準備成立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在業界早已不是秘密,早在今年5月就有媒體對此進行報道,此後,在一些網絡招聘平臺,東風汽車H事業部也在面向社會進行大規模招聘。也就是說,東風汽車為這個高端項目至少準備了大半年時間。

東風汽車旗下目前有風行、風神、風光以及啟辰四個自主品牌,卻無一交出合格的成績單。在豪華品牌逆勢增長帶來的機遇面前,東風汽車打造高端品牌"H",是投機取巧,還是想背水一戰?


仿照一汽打造第二個紅旗?


東風汽車為什麼要推出高端品牌?這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市場下行以及自主品牌向上轉型的壓力。

先說說大環境。從2018年開始,中國車市以28年來的首度負增長拉開了階段性下行的序幕,2019和2020兩年,車市預計分別以8%和2%的跌幅繼續震盪調整,絕大部分車企都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尤其是自主品牌,在車市寒冬下的抗寒能力遠遠弱於外來品牌,加上豪華品牌、合資品牌的層層下壓,非主流品牌深深感受到了生存危機,眾泰、華泰、力帆、獵豹、青年、北汽銀翔今年以來紛紛被傳破產倒閉。

數據顯示,最近一年來,自主品牌整體市佔率下降約10個百分點,目前已經突破40%的紅線,淘汰賽已經打響。

車市蕭索,何處覓生機?豪華車細分市場是唯一的綠洲。

2018年,豪華車整體銷量逆市上揚8%,2019年繼續保持正增長,BBA、雷克薩斯、英菲尼迪今年飄紅的成績單,給同行帶來了希望。

基礎羸弱卻要打造高端品牌 東風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不是突然提出的口號,而是過去十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只不過,車市震盪下滑帶來的迫切性,以及自主品牌技術不斷沉澱帶來的積累,讓中國車企更加有理由和條件衝擊高端天花板。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與現有品牌分開各自獨立運營;另一種是利用現有自主品牌推出高端產品。

第一種方式的代表是吉利(領克、幾何A)、長城(WEY)、奇瑞(星途),第二種是上汽榮威(MARVEL X)、廣汽新能源(Aion LX)。才推出三年時間的領克、WEY品牌目前都已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給其他中國車企帶來了一定的信心。

給東風汽車帶來更多觸動的是一汽集團。

一汽與東風,堪稱一對難兄難弟,都深受體制和歷史遺留問題束縛,自主板塊業務一直做不起來。然而,一汽集團在迎來了新掌門人徐留平之後,集中力量做自主品牌,終於讓此前復興多次均失敗的紅旗品牌成功崛起。根據官方數據,紅旗品牌已經完成2019年全年十萬輛的銷量目標,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長234%。

基礎羸弱卻要打造高端品牌 東風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自主高端品牌的頻頻發力,紅旗品牌的成功復興,讓東風汽車感受到了壓力。

東風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主打低端市場,已經形成了固有的低端形象,從下往上實現突破無疑困難重重,由一個全新的高端品牌重新開始,是個相對輕鬆的選擇。


東風汽車有這個實力嗎?


一個全新的品牌從零開始並不容易,尤其是高端產品,尤其考驗車企自身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東風汽車有這個實力嗎?

從合資公司到自主板塊,從商用車到乘用車,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的東風汽車儼然一個龐大的汽車王國,但自主板塊卻很羸弱。

今年上半年,東風汽車累計銷量約137.44萬輛,同比下降約9%,與大市表現相差不遠,但這主要靠商用車和日系車的支撐,東風四大自主品牌只貢獻了24.6萬輛的銷量,還不到20%。

在四大自主品牌中居首的東風風行,2016年全年銷量達到26萬輛,2018年卻跌剩14萬輛,今年前11個月平均月銷量還不到1萬臺。前兩年從東風日產獨立出去並被寄予厚望的啟辰品牌也不理想,今年1-10月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2.27%至97697臺。

基礎羸弱卻要打造高端品牌 東風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因為四大品牌銷售均陷入困頓,曾有消息稱東風汽車有意合四為一,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說明集團確實對自主板塊目前的表現很不滿意。

眾所周知,自主品牌從低端產品做起,主要是靠性價比取勝。東風公司四個自主品牌主力產品的天花板是14萬元,在14萬以下的價格區間尚且節節敗退,如何征戰高端市場?

這個問題,東風汽車似乎不大在意,因為其即將發佈的"H"高端品牌主要是做新能源乘用車產品。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窮二白的造車新勢力已經在向上發力,比如定位高端的蔚來汽車,甚至小鵬汽車的第二款量產車也瞄準了30萬區間市場。這些新創企業尚且可以做高端電動車,在東風汽車看來,自己家底豐厚,應該更佔優勢。尤崢透露,東風對未來產品的規劃思路很明晰:傳統車往下走,新能源車往上走。

2018年北京車展,東風公司曾發佈一款名為e.π的新能源概念轎跑車,這款車續航里程為50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小於4秒,被視為未來H品牌量產車的雛形。

基礎羸弱卻要打造高端品牌 東風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從續航來看,500公里放在一年半前或許值得驕傲,但如今廣汽新能源Aion LX、小鵬P7的最高續航都已達到650公里,超過500公里的市場在售電動車早已超過兩位數,H品牌要想立足市場,壓力很大。

東風汽車進攻新能源市場的最大仰仗是東風日產,日產的聆風曾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稱冠,其電動車技術儲備還是比較紮實的,然而,東風日產目前的電動車產品都還未走上高端之路,軒逸·純電338km的續航里程只適合城際短途通勤,似乎無暇顧及自己在中國的盟友。

一直以來,東風汽車從合作伙伴日產處拿來的技術都比較舊,想以此做高端電動車產品很難,而東風汽車自身的三電技術也從未交出過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智能互聯技術也不如小鵬、蔚來這些互聯網出身的新創企業,還有什麼底牌進軍高端電動車市場呢?這個謎底,或許只能用時間來檢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