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戰國爭霸楚滅越國與趙武靈王滅中山國屬同時期,楚趙對決誰更強?

趙兄辯論錄


在做出結論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兩國的環境以及作戰背景。


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即位。此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同時由於秦趙兩國接壤,趙國也不斷受到秦國的騷擾,身為趙國君主的趙武靈王此刻已經意識到,改革國家,刻不容緩。

本身就好武的趙武靈王在公元前307年發動對中山國的作戰,然而卻以失敗告終。這場失利也徹底觸動了趙武靈王。隨後,一場胡服騎射的改革在趙國轟轟烈烈上演。

這樣的鐵腕改革使得趙國面貌大為改觀,實力大增,尤其是軍事實力,已經成為秦之外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隨後趙武靈王先後幾次出兵攻打中山國,也終於了卻夙願滅了中山國,將趙國被中山國阻隔的國土連接到一起,擴張了領土,增強了實力。


而反觀楚國這邊,楚國國君楚懷王也就前於趙武靈王三年執掌政權,所不同的是,楚國早已經佇立強國許久,楚懷王前的楚國已經屬於強國之列,雖不及秦國,但和齊國已經穩居第二檔。

楚懷王時期提出了合縱抗秦,收穫了威望,壯大了楚國的實力,但是此時的楚國已經走過了它的巔峰時期,它的君主楚懷王雖然也稍有作為,但是也是得益於前人栽樹。

公元前306年,越國內部混亂不堪,各階級爭權奪利已經大大消耗了越國的實力,此時楚懷王趁機出兵伐越,一舉成功。


對比兩國滅鄰擴張之戰,誠如題目所言,趙國是要佔據上風的。

首先,趙國胡服騎射改革的主導人是趙武靈王,以君主的意志來決定方向,改革的深度和魄力必然影響深遠,改革也會更徹底。

其次,楚國的強國地位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到楚懷王時期已經在走下坡路,一個正在走向沒落的國家終究抵不過新興強盛國家的衝擊。


小宋拾趣


這段時期兩國都在蒸蒸日上,看似楚國更幅員遼闊,然而楚國確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越國如同秋天的野草輕輕就能吹倒,早已不是戰國初期的霸主國了!因此並不能說明當時的楚國兵威有多麼強盛。

反觀趙國地理位置欠佳,然而君主比楚王平心而論強的太多,銳意改革之後就進兵攻擊新勝燕國的中山,直到把它滅國,北上攻滅代國攻略燕地。而且趙武靈王預謀閃電戰攻擊秦都咸陽。

拋開地理位置等因素,兩國交鋒怕是楚國佔不到便宜。





帝國典故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軍事對決互有勝負。進入戰國時期,三家分晉。三晉互鬥,安定下來後趙與楚中間隔著韓、魏。直接鬥不起來。各自為縱橫捭闔,走了一點聯姻路線,但無關大局。政治軍事方面,隨著形勢變化,時和時分,分多於和。由於趙、楚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秦。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生死決鬥機會,歷史上也就未直接分出誰強誰弱來。不過綜合考慮起來我還是認為楚略強於趙的。


九日共由


當然是楚,楚國土大,有戰略縱深,後勤保障方面也比趙國要強。弱點就是派系太多,王權太弱,如果楚國是中央集權,軍隊統一調動,橫掃天下不是問題。像戰國末期,莊矯,項燕帶領的軍隊戰鬥力就非常強,但是他們的軍隊都是由各個部族組成的,打持久戰他們沒耐心,也耗不起。


靜夜思160519196


從地理位置上看楚更有發展空間。趙腹背受敵,疲於奔命,無法正常壯大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