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的昭化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A級旅遊景區。這座蜀道上的古城,歷來以蜀地“清明上河圖”的繁榮景象著稱。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昭化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的地方,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板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禦特色。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昭化古城的主要景點有費禕墓、牛頭山、龍門書院、八卦井、桔柏渡、 葭萌關等。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費禕墓就在昭化城西,有蜀漢大將軍費禕墓。其墓由青石砌成,長約2.5米,寬約1.5米,高約1米。墓周綠樹成林,荊竹掩映。墓臺中立一石碑,上書“蜀漢大將軍綠尚書事成敬侯費禕墓。”費禕於延熙十四年(公元252年)率十萬大軍進駐昭化,以防曹魏伐蜀。延熙十六年(公元254 年)春,歡慶新春,大擺筵席,歡歡沉醉,被曹魏降將郭循所殺,死後就地葬於牛頭山下。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葭萌關,在昭化這座城池建成以前,這裡曾設有一個關隘,叫“葭萌關”。城池建成以後,“葭萌關”依然存在,它就設在“臨清門”這裡,而且名字並未改變。所以臨清門即是古城的西門,同時也是“葭萌關”的關口,全國僅此一處。其他的地方的“城”和“關”都是分設的。葭萌關地扼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背靠牛頭山險峻山峰,史稱葭萌關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雖彈丸之地,有金湯之固”。葭萌關一帶古往今來發生過很多重大戰役,最早是周慎靚王五年的秦蜀之戰,魏蜀時期“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之戰,使葭萌關名聞遐邇。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牛頭山極似一座巨型牛頭聳立,有一彎彎小道可通山頂。山腰有一雄關險隘,自然天成,《昭化縣誌》載:“峰連玉壘,地抱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距嘉陵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雄也。”故名“天雄關”。又因儼然似牛之頭,亦稱“牛首雄關”。此關四周群峰昂首與劍門遙相對望,抱川陝驛道要衝,所以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龍門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過去把科舉中第比喻為“鯉魚躍龍門”,“龍門書院”是寓“魚躍龍門”的意思。龍門書院經歷了科舉制、舊學制、新學制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一直為昭化縣最高學府。現在的龍門書院的內部設置基本恢復原樣的祭祀、學堂與藏書等三個內容。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八卦井。為明代古井,井深30餘米,井口圓形,直徑0.57米,因井底砌成八邊形,井壁由條石砌成八卦式坎卦圖案而得名,為舊時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水源。井水是甘甜可口。是古城內現存完整的古井之一。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距古城東門約一公里外的兩江(白龍江和嘉陵江)匯合處有一“桔柏渡”,它因地上栽有桔柏(即古柏)而得名,又稱“桔柏津”,為古蜀道由關中入蜀的要津,歷代兵家據守的官渡。桔柏渡是三國時期是蜀軍北伐和魏軍南征的必經之處。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蹟眾多,民風古樸典雅,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多為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味民居非常的耐人尋味。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古城最佳旅遊季節是春秋二季,最佳景點費禕墓、牛頭山、龍門書院、八卦井、桔柏渡、 葭萌關。這裡的美食既有正宗川菜的特色,取材廣泛、味重香濃、麻辣鮮香,又融入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可謂是獨具風格,尤以劍門豆腐最有特色,不僅是美食佳餚,而且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大餐。劍門豆腐可做成100多個品種的菜,完全可做成精美豆腐宴,如:懷胎豆腐、蓮花豆腐、火腿豆腐、葵花豆腐、燈籠豆腐和金鉤掛玉牌等,吃了讓人回味無窮。

昭化古城,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沐著爽爽秋風,漫步在昭化古城裡,昭化古城,一座沉澱著千年三國故事的古城,一座有著2244年建縣歷史的古城,無處不是歷史,無處不是故事。踏著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進入古城,雖然歷經了歲月滄桑,仍透出一股幽邃的蒼涼之美。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鐫刻著歲月的滄桑,大青石砌成的城樓飄散著三國的烽煙,斑駁殘存的古城牆嘆息著英雄的不在。荒草萋萋,秋風烈;殘垣斷壁,朝更迭。就連繞城而過的滔滔江水也在講述著歷史舞臺上精彩紛呈、氣吞山河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