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系统架构都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MYR00


一个好的架构是靠演变而来,而不是单纯的靠设计。刚开始做架构设计,我们不可能全方位的考虑到架构的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随着业务需求越来越多、业务访问压力越来越大,架构不断的演变及进化,因而造就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大型架构。如淘宝网、Facebook等大型网站的架构,无不从一个小型规模架构,不断进化及演变成为一个大型网站架构。
随着云计算的到来,当前已经从IT时代向DT时代开始转型。在云端如何构建千万级架构,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最佳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如何从一个小型网站逐步演变到千万级架构的过程。
架构原始阶段:万能的单机
架构的最原始阶段,即一台ECS服务器搞定一切。传统官网、论坛等应用,只需要一台ECS。对应的web服务器、数据库、静态文件资源等,部署到一台ECS上即可。一般5万pv到30万pv访问量,结合内核参数调优、web应用性能参数调优、数据库调优,基本上能够稳定的运行。
架构采用单台ECS:
架构基础阶段:物理分离web和数据库
当访问压力达到50万pv到100万pv的时候,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面的web应用及数据库等服务应用,会对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带宽等系统资源进行竞争。显然单机已经出现性能瓶颈。我们将web应用和数据库物理分离单独部署,解决对应性能问题。这里的架构采用ECS+RDS:
架构动静分离阶段:静态缓存 + 文件存储
当访问压力达到100万pv到300万pv的时候,我们看到前端web服务出现性能瓶颈。大量的web请求被堵塞,同时服务器的CPU、磁盘IO、带宽都有压力。这时候我们一方面将网站图片、js、css、html及应用服务相关的文件存储在oss中,另外一方面通过CDN将静态资源分布式缓存在各个节点实现“就近访问”。通过将动态请求、静态请求的访问分离(“动静分离”),有效解决服务器在磁盘IO、带宽方面的访问压力。
架构采用CDN + ECS + OSS + RDS:
架构分布式阶段:负载均衡
当访问压力达到300万pv到500万pv的时候,虽然“动静分离”有效分离了静态请求的压力,但是动态请求的压力已经让服务器“吃不消”。最直观的现象是,前端访问堵塞、延迟、服务器进程增多、cpu100%,并且出现常见502/503/504的错误码。显然单台web服务器已经满足不了需求,这里需要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增加多台web服务器(对应ECS可以选择不同可用区,进一步保障高可用)。因而告别单机的时代,转变分布式架构的阶段。
架构采用CDN+SLB + ECS + OSS + RDS:
架构数据缓存阶段:数据库缓存
当访问压力达到500万pv到1000万pv,虽然负载均衡结合多台web服务器,解决了动态请求的性能压力。但是这时候我们发现,数据库出现压力瓶颈,常见的现象就是RDS的连接数增加并且堵塞、CPU100%、IOPS飙升。这个时候我们通过数据库缓存,有效减少数据库访问压力,进一步提升性能。
架构采用CDN+SLB +ECS +OSS + 云数据库memcache +RDS :
架构扩展阶段:垂直扩展
当访问量达到1000万pv到5000万pv,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OSS已经解决了文件存储的性能问题,CDN也已经解决静态资源访问的性能问题。但是当访问压力再次增加,这个时候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方面依旧是瓶颈。在此我们通过垂直扩展,进一步切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压力,解决性能问题。
“何为垂直扩展,按照不同的业务(或者数据库)切分到不同的服务器(或者数据库)之上,这种切分称之为垂直扩展。”
垂直扩展第一招:业务拆分
在业务层,可以把不同的功能模块拆分到不同的服务器上面进行单独部署。比如,用户模块、订单模块、商品模块等,拆分到不同服务器上面部署。
垂直扩展第二招:读写分离
在数据库层,当结合数据库缓存,数据库压力还是很大的时候。我们通过读写分离的方式,进一步切分及降低数据库的压力。
垂直扩展第三招:分库
结合业务拆分、读写分离,在数据库层,比如我们同样可以把用户模块、订单模块、商品模块等。所涉及的数据库表:用户模块表、订单模块表、商品模块表等,分别存放到不同数据库中,如用户模块库、订单模块库、商品模块库等。然后把不同数据库分别部署到不同服务器中。
架构采用CDN+SLB +ECS +OSS+ 云数据库memcache + RDS读写分离:
架构分布式+大数据阶段:水平扩展
当访问量达到5000万pv及以上时,真达到千万级架构以上访问量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垂直扩展的架构也已经开始“山穷水尽”。比如,读写分离仅解决“读”的压力,面对高访问量,在数据库“写”的压力上面“力不从心”,出现性能瓶颈。另外,分库虽然将压力拆分到不同数据库中。但单表的数据量达到TB级别以上,显然已经达到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处理的极限。
水平扩展第一招:增加更多的web服务器
通过业务垂直拆分部署在不同服务器后,当后续压力进一步增大,增加更多的webserver进行水平扩展。
水平扩展第二招:增加更多的SLB
单台SLB也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即SLB也存在性能极限,如QPS最大值为50000。通过DNS轮询,将请求轮询转发至不同可用区的SLB上面,实现SLB水平扩展。
水平扩展第三招:采用分布式缓存
虽然阿里云memcache内存数据库已经是分布式结构,但是同样单一的入口也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可能。并且也存在性能极限,如最大吞吐量峰值为512Mbps。所以我们部署多台云数据库memcache版,可以在代码层通过hash算法将数据分别缓存至不同的云数据库memcache版中。
水平扩展第四招:sharding + nosql
面对高并发、大数据的需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已不再适合。需要采用DRDS(mysql sharding分布式解决方案) + OTS(基于列存储的分布式数据库)对应的分布式数据库来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架构采用CDN+DNS轮询 + SLB + ECS + OSS + 云数据库memcache + DRDS+OTS:

云计算那些事儿



当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系统架构也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和改进,从传统的单一架构演变为如今的微服务分布式架构,我们来看看技术架构的演变过程。


NO.1 初期网站架构

网站建设初期,访问人数有限,数据量不大,只需要一台服务器足矣,这时应用程序、文件、数据库等所有资源全部集中在这台服务器上,网站架构请看下图:


NO.2 应用和数据分离

随着网站业务的不断发展,一台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用户访问量越来越大,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此时对网站的要求也逐渐变大,这就需要将应用和数据分离,变成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架构图如下:


NO.3 缓存数据以改善网站性能

随着用户逐渐的不断增加,数据库访问压力变大,导致访问延迟,性能较低,这时就需要缓存技术,将查询较多或者改动不大的数据缓存起来,以加快应用访问速度,下面是基本的架构图:


NO.4 应用集群

在网站访问高峰,并发量大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就成为了整个网站的瓶颈,单一的应用服务器资源有限,高并发情况下连接很快就会超限,这时,我们就需要部署应用服务器集群,利用负载均衡器分散访问流量,减少单台服务器的压力,网站架构图如下:


NO.5 数据库读写分离

这个阶段,数据继续增加,请求数量继续加大,单个数据库已然不能满足要求,这个时候需要部署多个数据库进行读写分离,请看架构图:


NO.6 部署 CDN 节点

用户访问量的增加意味着用户地域的分散请求,如果所有请求都直接发送中心服务器的话,距离越远,响应速度越差,这时就需要用到 CDN 技术,通过 CDN 加速,保证用户访问每次都从最近的服务器获取数据,架构图如下:


NO.7 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是网站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手段,只有在单表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使用。

不到不得已时,网站更常用的数据库拆分手段是业务分库,将不同业务的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如下图所示:


NO.8 使用非关系型数据库

当网站数据足够庞大,达到PB甚至更高时,关系型数据库已经达到瓶颈,这时就需要考虑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了,请看下图:


NO.9 微服务架构

随着网站业务的不断扩大,我们需要将各个业务进行拆分,形成不能的产品线,每个产品线由不同的业务团队负责,各个产品之间需要通信,这时就要用到微服务架构,请看下图:


目前,最流行的 JavaEE 框架就是 Spring 框架,该框架是最古老也就是最成熟的 Java 技术框架之一。


为了适应技术的高速发展,Spring Cloud 出现了,它的出现带给了我们微服务的解决方案。


通过 Spring Cloud,我们很容易部署一套高性能高可用的微服务架构。


青莲网络云服务


我这里写了一篇关于我们公司系统架构从0~1的架构演变情况,希望能对您有所借鉴

https://m.toutiaocdn.com/i6624862486354985476/?iid=51515366066&app=news_article×tamp=1542766033&group_id=6624862486354985476&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