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什麼是靠譜?


有人說靠譜就是三件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在工作中, 你能確保每件事都不會半途而廢嗎?答應別人的事情,不論結果如何,你一定都會給答覆嗎?即便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給答覆,之後你會找機會解釋一下上次未能及時回覆的原因嗎?


這當然不容易,那究竟要怎樣才能被稱作靠譜?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 第一件事,是不是把“沒問題”當口頭禪


有些人為了體現自己的能力,一旦他人有事相求,立馬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說:“交給我,沒問題。”


我有個朋友是一家裝修公司老闆,平時總是一副熱情、友善而且性格豪放的樣子,總把“在外靠朋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掛在嘴邊,看似真的很靠譜。


我家新房要裝修,自然想到了他。


他說:“咱們這麼熟了,所有的事我都會幫你搞定。”


可是真正到施工的時候,設計、選材都不合適,裝手扶欄杆連水平線都未對齊。我反覆要求更換,他答應沒問題,可是一直拖延處理,導致工期嚴重推遲。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這種現象很常見,事先未對事情難易程度進行合理評估,事中發現工作很難推進,一邊抹不開面子,一邊不好意思說辦不成,只能一拖再拖。


類似事情一旦多次發生,一定會給人留下“事事沒問題,事事辦不成”的印象,這就叫不靠譜。


事實上,什麼事都能辦那不是靠譜,那是神仙。靠譜,是要讓他人知道你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 第二件事,做事有沒有計劃


評判一項工作是否做得好,不僅要看質量,還要看時間和成本。因此,要保證順利且高質量地完成一項工作,沒有一個嚴格計劃是很難做到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會讓團隊自行制定周密的計劃。在這個環節,我給的空間很大,只要團隊一致通過即可,但是計劃一旦形成,我就會嚴格要求執行。


計劃必須擺脫形式主義,不需要華麗的詞藻。


簡單、清楚、可操作是制定工作計劃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做事就頭大,分不清輕重緩急,眉毛鬍子一把抓,何來靠譜之說?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 第三件事,會不會及時溝通,做好階段性反饋


進度條是電腦操作系統的一個重大發明。


由於一項任務在計算機內部如何運行,對用戶來說是一個黑盒,而當有個進度條可以顯示20%、50%,就相當於計算機告訴用戶,雖然我還沒做完,但我在很努力地推進,那用戶心裡就會踏實很多。


請想想,我們在執行他人交給我們的工作時,其實自己也是一個“黑盒”,如果有一個進度條,交給你工作的人就會踏實很多。


比如,你可以按照既定時間計劃彙報,也可以每隔固定時間反饋一次。


我有位同事,工齡長,還是海歸,但就是不受賞識。加入我的團隊後,我發現他有個問題,就是交給他的工作他從來都不反饋進度。


直至事情末尾,才報告說工作出問題了或者失敗了之類的,著實讓人頭疼。


  • 第四件事,能否儘量做到不失聯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在與某位朋友手機聊天時,他告訴你如果突然聯繫不上,就是手機沒電了,並且告知預計多少時間才能充上電。


到了預計時間,這位朋友就準時回覆了。


這樣的人不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差不到哪去,因為這是一個靠譜的人。


在與他人協同進行一項工作尤其是緊急任務時,最忌諱的就是突然失聯。


如果你處在一個隨時待命的工作崗位上,發生突發事件能夠聯繫上,就是靠譜的表現。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 第五件事,會不會故意隱藏風險給別人埋雷


現在的工作協同網絡越來越複雜,我們更應該做到別給協作夥伴帶來風險。


簡單地說,就是不能掉鏈子。


有一年,我所負責的一個大項目上線前4天,突然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驟雨,新機房斷電,服務器全部癱瘓,核心數據面臨丟失風險。


問題出在一位有20多年從業經驗的高級系統工程師身上。


由於新系統還未正式上線,所以他並未及時給新系統加應急電,而且還抱著僥倖心理沒有更換機房的老化開關。後來,項目組動員上百人團隊連夜修復,才避免了問題的進一步擴大。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靠譜,是對一個人的高度評價。


什麼是靠譜?其實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靠譜與能力大小無直接關係,它更是一種行為習慣。


希望你也能做一個靠譜的人。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並轉發,歡迎來留言區交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