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BBC版《無人生還》,阿加莎看了會滿意嗎

BBC版《無人生還》,阿加莎看了會滿意嗎

《無人生還》劇照

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說改編的BBC劇集《無人生還》,其時代背景依然放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英國,只是在影像風格上,要比以往的電影版本明媚得多。而在舊版本中最讓書迷、影迷津津樂道的驚悚和懸疑成分,則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物之間的互動,以及角色心路歷程的變化。

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兩個版本的《無人生還》電影,是1945年的美國電影版本和1987年前蘇聯的電影版本,而目前已有的影視劇版本中,時長大部分為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之間。BBC的新版,每集將近一個小時,因此全劇的篇幅約為三個小時。篇幅被拉長後,許多細節也被放大,敘事節奏也變得緩慢。

BBC版《無人生還》,阿加莎看了會滿意嗎

《無人生還》劇照

素不相識的十個人,不約而同地收到了署名“歐文先生”的一封邀請信而相聚到了孤島上的一幢別墅,但連同船伕那拉考特在內的十一個人,包括別墅管家羅傑斯夫婦、應聘歐文先生秘書的維拉小姐,都未曾見過歐文先生的真面目。

船伕在將客人一個個送達別墅後便離開了孤島,島上的十個人,似乎都隱藏著很深的秘密。未幾,島上的人一個個死於非命,而每死一個人,別墅的小瓷人便會少一個,於是大家都陷入了極端的恐慌之中。
一首叫《十個小黑人》的童謠貫穿整個故事,而每個人的死亡方式,和童謠都是吻合的。

使用詩歌和童謠作為案件的貫穿線索是阿加莎的慣用伎倆,除了《無人生還》之外,還有《捕鼠器》、《啤酒謀殺案》、《黑麥奇案》等作品都使用過這個方法。這樣的伎倆卻也存在自身弊病,一是造成了同一詭計在同一案件裡反覆使用易造成審美疲勞,二則是作者需要讓案件的發展來遷就童謠的內容。

此次的BBC淡化了童謠和小瓷人,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為了避免讓劇情看起來過於幼稚,因此將重點放在了人物的性格上。

BBC版《無人生還》,阿加莎看了會滿意嗎

《無人生還》劇照

比如,第一名受害者馬斯頓被設置成了一位吸食白粉的癮君子,這在從前的任何一個版本里都未曾出現過,而當他死亡之後,其餘倖存者也因為知道了他是癮君子的身份而選擇明哲保身同他劃清界限;

而不同於以往版本中未把嫌疑犯的矛頭指向任何一個人,整個第一集最心懷鬼胎的是管家羅傑斯夫婦,可是羅傑斯太太卻在第一集的結尾死去了,這也給之後的劇情留下了很大的懸念。

從豆瓣評分來看,新版《無人生還》頗受原著黨青睞,而在筆者看來,這版最成功的改編在於讓故事尊重時代背景的同時又做出了迎合新時代觀眾審美的改編。期待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有越來越多的阿加莎的小說都得到優質改編,讓更多的讀者和觀眾認識這位偉大的偵探女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