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看尉氏名胜了解家乡历史


尉氏东湖(包含南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马现锋,2020.2.7)


东湖(包含南湖),位于尉氏县城东,东城墙和南城墙内侧,与阮籍啸台相邻,地迥台高,湖光潋滟。这个百姓眼中的大水坑,原来也有一个很儒雅的名字——哲湖


民国三年(1915年),安徽庐江人郑陈琦来尉氏任县知事(县长)。他在尉氏任职时间不长,仅一年零九个月,却干了几件化育群黎、造福一方的漂亮活儿。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查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尉氏县志编纂底稿》第一册《职官表》,郑陈琦,字临川,安徽庐江县廪贡,于民国三年五月任尉氏县知事(县长)。《职官志》又载:“郑陈琦,字临川。民国四年春重修文庙、啸台、钟楼。秋,疏濬(同浚,疏通)贾鲁、康沟、大沟三河,以励文化而兴水利,碑记均在。”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郑陈琦应该是一个受前清吏治文明影响较深,既励精图治又喜好风雅的封建传统式文人官吏,《尉氏县志编纂底稿》多处收录了他亲自撰写的碑文。如第十九册、金石《重修尉氏县文庙碑记》:“尉氏文庙在城东南隅,甲寅(民国三年,1914年)夏五(月),琦宰是邑。……地本卑下,于西南数十武,筑土为壩,而后引水为湖,名其湖曰哲,有文明之义焉。(文)庙前之水由西而东,复由东而西,曲水横波。中植菡萏,又于庙之内外前后湖之四围杂树柏柳桐榆若干株。将来树色湖光,与万仞红墙争相掩映,不几是邑之大观也欤!……(碑存戟门西间)”哲湖四周柏柳桐榆,树色湖光,风景怡人。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今天,我们唯一能见到的郑陈琦之手笔,是嵌在尉氏县政府大门东侧钟楼上的“钟楼”两字刻石一方,就是民国四年在他主持下重修钟楼后的工程纪念标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位于阮籍啸台旁的这一池深水,明清之际,其名未考,起码民国四年这位郑县长取“文明”之义,将它命名为哲湖是一定的,他希望自己主政下的这方土地人杰地灵,文运昌盛。这在《尉氏县志》第十册首页手绘的《尉氏县城池图》中得以印证。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在此,笔者呼吁,如果可行的话,建议将东湖恢复成哲湖之名,会更加契合以文化城的战略,也为后世留下滋养之精神。


如今的哲湖景色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尉氏东湖,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