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揭祕鄧麗君與新華社香港分社祕密交往往事!


揭秘鄧麗君與新華社香港分社秘密交往往事!

開始與鄧麗君的秘密接觸

1986年春,新華社香港分社文體部的彭燕燕女士,在一位友人的家庭聚會中,遇到了鄧麗君。鄧麗君對這位新認識的朋友非常熱情,臨別時表示,她很想與新華社建立經常性的聯繫,只是希望對外界保密。

自從中英開始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以來,香港新華分社與社會各界的接觸日益廣泛。有一部分人士,由於種種原因,與新華分社的聯繫採取了秘密方式。其中包括一些港英政府的官員,一些著名的所謂“親英”人士,一些臺灣駐港機構的工作人員。

由於鄧麗君的特殊身份,她希望保密的要求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分社領導層經研究後,確定由我負責,與文體部部長韓力和彭燕燕3人,保持與鄧麗君的接觸。當時我是中共港澳工委常委、新華分社的副秘書長,文體部的工作在我分管範圍之內。

我與鄧麗君第一次見面,是在跑馬地的亞洲飯店。這是新華社參股的一個飯店,有兩層樓房專供一些特殊客人使用。當晚7時,鄧麗君如約到達。她明眸皓齒,光豔照人,比照片上看到的要漂亮得多。她不施脂粉,衣著隨意。同她一起來的,是位剪著男型短髮的麥小姐,據介紹是搞電影的,曾拍過一部以孿生姊妹為內容的片子。

過了一個星期,鄧麗君設宴回請,地點在利園大道上的麒麟閣酒樓。這家酒樓食客不多,環境幽靜。這次鄧麗君與麥小姐是直接從某處健身房來的,她神清氣爽,紅暈生輝,英姿勃發,顯出一股青春活力。

去內地演出和旅遊的籌劃與擱置

在與鄧麗君交往時,我發現她從不諱言自己清貧的家世。她說她父親是個老兵,剛到臺灣時生活相當困難。她小時候割過草,種過菜,穿著有補丁的衣服,放學回來,還要在媽媽開的小飯館裡幫工。

她也不諱言對祖國大陸的嚮往。她喜歡看香港出版的《中國旅遊》,還購買了一套大型畫冊《錦繡中華》。她說:“祖國太大了,名山大川太多了,單看看那些照片,就令人陶醉。”經過這樣的談話之後,邀請她到內地演出,便成為我們話題中的內容了。

不料,她對到內地演出,顯得非常興奮。她和彭燕燕單獨商量制定了一個“演出計劃”。她明確表示,不願意只出席一次晚會,唱幾支歌,而是要舉行個人演唱會。彭燕燕給她規劃的路線是: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第三站西安,第四站廣州。彭燕燕說:“這樣,東西南北都照顧到了。”鄧麗君聽了很高興,表示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

所謂準備工作,還包括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當時內地的歌唱家很少舉行個人演唱會,而港臺歌星的演唱會,要有華麗的舞臺、燦爛的燈光、高水平的伴奏、高質量的音響,而這些,內地當時是不具備的。鄧麗君表示,這一切由她來籌劃。但據我們觀察,她在香港其實很孤獨,很少參加演藝界的活動,很少在媒體上露面,也沒有自己的公司,甚至連個經紀人也沒有。即便有公司願意為她籌劃,事先也無法保密,可能又會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所以她的準備工作始終沒有落實。

鄧麗君的演出計劃拖延下來,我們便問她願不願意到內地作一次旅遊?她問怎樣才能進入內地?我們建議她用個假名,持中旅社的回鄉證過關,然後由彭燕燕全程陪同。鄧麗君又興奮起來,和彭燕燕商量起“旅遊計劃”了。她提出,旅遊時間最好是在冬季,因為她想看雪。她很想在大雪紛飛之際,登上長城,一覽塞外風光。

然而,她的這種頗具詩情畫意的計劃,最終也未能實現。後來她告訴我們,“另紙簽證”的辦法並不保險,她的一些到過內地的朋友,返回臺灣後都受到了情治單位的審查。她說臺灣的情治系統是非常厲害的,無孔不入,你們不能不防備。

臺灣的情治單位在暗殺旅美作家江南以後,弄得聲名狼藉,受到海內外的譴責。但它對臺灣同胞來說,仍有威懾作用。鄧麗君跟我們約會,經常變換地點,而且她一出門就要戴墨鏡,穿風衣,既是提防媒體發現,也是提防國民黨的特務人員。

想在蘇州安個家

與鄧麗君接觸一段時間以後,新華分社決定由副社長喬宗淮出面,正式宴請她一次,地點在赤柱的賓館。這裡原是佳寧集團老闆陳青松的住宅,佳寧破產後,新華社便買下來作為賓館。隔了幾天,鄧麗君約我們吃飯,忽然提到要買房子的事。她說新華社各方面的關係較多,能否幫助她物色一套住宅。

根據鄧麗君的要求,我們通過朋友,給她在深水灣找到一套房子,這就是現在的赤柱佳美道18號,她表示很滿意。在買下了赤柱的房子後,她約我們吃飯。談著談著,她忽然說:“住在臺灣很煩,住在香港也煩,我想在內地買套房子,煩的時候就去住住。你們能不能幫我?”這更是出人意外!接著她又說:“在中國的城市中,我最喜歡蘇州,很想在那裡買套房子。”當她聽彭燕燕說我曾長期在江蘇工作後,便要我幫忙。我當時以為她是隨便說說的,便姑漫應之。

不料過了一段時間,她忽然打電話問我,在蘇州買房子的事情有沒有消息?這倒使我為難了。其時我正好要回江蘇休假,就順便去了一趟蘇州。該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朱局長帶我看了一處地方,這是一套兩層樓的花園樓房,院子很大,但樓房非常陳舊,已近危房。朱局長說買下以後可以重新設計建造,買主開價要6萬元。我畫了個草圖,帶回香港。鄧麗君開始不相信6萬元可以買到一院住宅,接著說是不是現在就把錢匯過去?我連忙說此事要等她親自到蘇州看過以後才能決定,可能還要辦一些手續,現在急不起來。

1988年春,蘇州有個代表團到香港舉辦食品展覽,地點在裕華國貨公司4樓。我讓彭燕燕打個電話問鄧麗君想不想去看看?鄧麗君一口答應。翌日,我們陪她到了裕華,服務員端來了幾盤蘇州糕點。鄧麗君顯得很開心,吃了不少。離開時,裕華的餘老闆給每人送了一斤茶葉、一份糕點。我把我的那一份轉送給鄧麗君,她毫不客氣地收了下來。在走向電梯時,她忽然回過頭,又到幾位糕點師傅跟前握手致謝。

當天晚上,鄧麗君打來電話,說她想請蘇州客人吃飯,要我替她約定個時間。我因為忙於其他工作,便請彭燕燕代為安排。這次鄧麗君設宴在天香樓,是一家菜價很貴的酒樓。她對客人非常熱情,並宣佈說:“我現在打算在蘇州買套房子,將來我要住在那裡,每天喝龍井茶,吃你們的糕點,該有多好!”內地的改革開放,給鄧麗君帶來了新的希望。她幾乎凌亂地給自己編織了許多的夢:駐足長城,憩息水鄉,仰望故鄉明月,傾聽西部天籟,當然更多的是在億萬歌迷的掌聲中,再現風采,再鑄輝煌。她的夢並非太虛幻境,可能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只是由於有一個無形的網籠罩著她,她始終無法衝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