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用户2257081419079


秦朝。秦朝统一六国,战国时期刚刚结束,百家思想仍然在争鸣,思想领域极为混乱,而统一国家须统一思想,思想的统一则需要统一的治国理念,而思想混乱则是统一思想的大敌。而在这一场思想争鸣中,儒家思想是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的。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德治”,维护“礼制”。这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选择儒家思想,那就相当于维护旧贵族的利益,不利于统治。于是,秦始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开始焚书坑儒,活埋儒士以及到民间搜查百姓私藏的《诗》《书》等关于儒家思想的书。这一举动,确实达到了秦始王的目的,加强思想的专制统一,但是,这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除此之外,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主张“法治”,主张国家至上,社会团体甚至血缘亲属团体的利益都得服从君主的国家利益,排斥“礼治”,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维护了专制统治,随后随着经济上使用统一货币,文字上使用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等措施,秦国不断强大起来。


小蛋挞大胃口


实际上没有一个王朝是以儒学治国的,自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看似孔子开创的儒学地位日益提高,孔孟本人也由凡入圣,可惜这些都是假象。

首先,孔孟的儒学和西汉之后的儒学根本大相径庭。

孔孟主张以仁义治国,可后世儒生却偏偏教帝王大兴刑狱,分化臣民,以权谋治天下。

孔孟认为民贵君轻,可后世儒生却偏偏励志于君权至上。

其实大家都明白,孔孟的仁义,是一切血腥残酷最好的遮羞布,它很理想化,可以当做口号大声得喊出来以美化自己的形象。但人性本恶,理想,始终要服从于现实,于是以刑法权谋治国的法家思想,成了这件儒家长衫下的灵魂。

形儒实法,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执政根基,也是对人性和社会最好的诠释。





不正经的花生米


走向强大的没有发现,倒是一个接一个朝代在儒家的熏陶下接二连三地走向灭亡。儒家思想是驭民之术,教育老百姓克己复礼,三纲五常,以保证统治者坐稳位置,鱼肉百姓。但是最终还是灭亡了。





窦国书法


靠儒家强盛的朝代很少,秦始皇把统一的伴脚石儒家给焚了,始秦国强大,统一了中国,汉朝前几朝都不尊儒,都强大。大唐佛教盛行,很强大。有的尊儒皇帝,看似繁荣,其实都是在开国皇帝打下的基础上坐享其成。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是因为三纲五常,好统治罢了。老二的和为贵,仁义道德,汉武帝要吗?汉武帝是征战不断,动不动就开杀戒的人,他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很清楚?尊儒是二种人,一是自己没能耐,儒家说皇帝是天子,代表天说话,天子说的话人人必须得听,放屁也要说好,二是要独裁,道理也一样,既然是代表天,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我想特朗普也想孔圣人,总统如果代表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那些反对他的人想杀就杀,想关就关,他有多痛快!


平民博士


儒家刚由孔子提出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那个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井喷般倾泻而出的时期。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碰撞,文化超级灿烂的时期,史称

“百家争鸣”。

而儒家真正意义上进入历史政治舞台,是西汉时董仲舒向汉武帝呈上的《举贤良对策》。这个奏表深受汉武帝赞赏。接下来董仲舒又系统的提出了一整套学说,第一次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创造性的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影响了中国社会2000余年。

由于儒家学说有利于帝王的统治,因此汉以后的朝代,尤其是强大的朝代,没有一个不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只能说所占的权重大小不同罢了。比如唐朝时,佛家和道家都比较兴盛,但李世民的国子监祭酒依然是孔颖达,绝对的孔圣人子孙。

要说不用儒家思想治国而走向强大的,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秦朝。这里的“秦”,不是狭义的单指秦始皇的秦,而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秦国在秦孝公时,任命商鞅实行变法,从而奠定了法家治国的基础,然后一步步走向强大并统一六国。

法家最早被称为刑名之学,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等等。而大家最熟悉的韩非子,正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将前辈们的学说继承、整理和综合,成为了那个最有名的集大成者。

商鞅变法初期,怕大家不相信,于是就搞了那个超级牛的推广活动:立木为信。商鞅命人在国都集市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随即发出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集市北门,赏十两黄金(实际是黄铜,当时称之为金)。围观的百姓不知道商鞅玩什么把戏,只是交头接耳,却没有人理他。商鞅于是把赏金提升到了五十两。终于有个大家眼中的傻子出现了,他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北门,结果真的拿到了商鞅赏给他的五十两黄金。

从此,秦朝政府在百姓的心目中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尽管商鞅最后的结局很惨,但他的变法得以实行,后人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善,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组织管理等方方方面影响着秦国的发展。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百余年的励精图治,六代之后,终于传到了前无古人的始皇帝手里,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法家的思想始终是秦国的治国主导思想,尤其是始皇帝后来统一六国后,还做出过“焚书坑儒”的暴行。


任十三读史


自秦汉以来,没有一个朝代是以儒家而建立的,也没有一个朝代不是以儒家而衰亡的。

秦朝以兵家、法家、杂家而起,汉朝以兵家、黄老而兴,隋唐以道家、兵家而起,宋元明清无不是以兵家及道家而兴……然而却都以儒学而治,以儒教而亡,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360年。

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家学说不利于争战,但是却利于内部民众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即不利于“争天下”,但适合于“平天下”(不是平外敌,而是平内部)。所以,即便是汉唐,以黄老之道而兴“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但最终还是要靠儒家来“平天下”的。


WILLSON39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除了上古三代。没有用儒家学说而走向强大的朝代,基本没有。秦时,有大量的儒生占据朝堂,你要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没有儒家的参与,是不可能的。而自汉起,儒学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另外,反过来说,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是因为采用儒家学说而强大,因为在那种层面上,不可能是非此即彼的。哪怕是罢黜百家的汉武帝,也有法家的影子。所以中国一直是外儒内法应该大错不错。儒家其实跟基督教差不多,讲的都是仁啊爱啊什么的。但是儒家比基督教要完善和先进太多。


狗尾续龙


战国时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商鞅辅佐秦孝公,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

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同时,由于推崇战功,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推动了商品交换。县制、爵制以及什伍连坐制等的推行,虽有压制人民的一面,但给民众带来某种安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富国强兵。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经济繁荣,天下济世之才广集到秦。秦出现了吸收和使用外国人才的高潮,高级官员多由外国人才充任。比如武王、昭王两代先后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领土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国内军事废除爵位世袭制度,实行以军功为爵位分封的标准.这就使君主掌握了爵位分封的权力,通过爵位分封鼓励秦国百姓参军打仗,使秦国人对战争很兴奋,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基本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为后期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非常结实的基础。不过因为很多原因秦国没有长久。






爱依人


没有通过儒家走向强大的有周,秦,西汉(夏商历史不是很了解),为什么西汉也是没用儒家就走向强大呢?因为西汉的强大是从汉武帝时才表现出来,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之治都是汉武帝强大表现的累积时期!!!到了汉武帝时期正好是帝国强大的爆发。这和秦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是一样的!!!但是汉武帝偏偏罢黜了百家,独尊了儒术,才导致的西汉慢慢的落后了起来!!!这时的西汉的慢慢落后和强秦的灭亡所不同的是,秦是亡于好战,因为北边要防匈奴,南边要平百越,两路大军不能回防。汉武帝匈奴用兵导致国家财政吃紧入不敷出,儒家思想却能让百姓们安于现状,再穷即使民不聊生也不会给国家政权造成什么冲击,统治者一看这儒家的孔老二思想也他妈的忒好了!圣人


三叶草31415926


秦朝。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靠的是法家思想。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法家的一整套思路和理念在秦国扎根,并牢牢地被确立为秦国的统治思想。所以,后人才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所以,秦朝的强大肯定与儒家无关。秦王朝的继承者——汉朝。在汉初用的是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他们不是一味地"硬打压",而是要实现“软着陆”。他们发现法家思想对于统治虽然很有用,但这种“驭人之术”把人性的恶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很难让人接受。只能偷偷的用,不能明目张胆地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