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淮南子曾雲:“華騮綠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節儉是一項值得讚揚的美德。但就算是這樣一項美德,將其做的太過,反而不值得讚頌。獲取財富終究是為了滿足需求,而不是為了無意義的囤積。在適當的不提前消費的範疇內,我們便應該去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財富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然而,由於那個物質過於匱乏的時代給老一輩人留下了陰影。許多物質已經相對富足的老一輩人,仍然堅持以困苦年代的生活標準過日子。這些老人總是不必要的極度的壓抑著自己的消費慾,用全力囤積錢財。我們今天要提到的老人王金才便是這樣一位過於節省的老人。她生前每日靠吃鹹菜生活,死後的遺產卻“多“的需要被清點三個小時。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孤寡老人生活節儉

王金才獨自生活於江西的一個小農村。她沒有子女,早年與丈夫生下的兩個女兒全部早夭的她與丈夫相依為命,互相照顧。但自從幾年前她的丈夫去世後,她便只能開始獨自生活,成為了一位孤寡老人。王金才老人的生活極為“貧困“。她常常穿著破舊的衣服,衣服破了洞也不買新的,而是一次一次的堅持給衣服打補丁。

久而久之,她的衣服便充滿各種補丁,整件衣服就如同是由碎布拼接而成的一般,破舊的不成樣子。另外,不只是在穿著方面,在飲食上老人也非常節省。據村裡的村民說,王老幾乎從來不買新鮮的肉類和蔬菜,一日三餐幾乎全是饅頭配鹹菜這樣沒有營養的搭配。而即使是生病,老人也從來不去醫院、藥房,全是靠躺在家裡用自己的免疫力扛過去。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質量引起了村民的注意與關心。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她們經常會來老人家裡做一些簡單的打掃,並給老人送上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另外,為了讓老人的衣食住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鄉鎮政府還給王老辦了手續,讓老人可以每個月都有一筆生活來源。

然而,在大家都以為獲得了村民以及鄉政府幫助的王老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質的飛躍的時候。發生的一切卻出乎她們的意料,她依舊穿著襤褸的破布衣服,一日三餐也依舊大多是饅頭和鹹菜。無論王老得到多少幫助,一切似乎都還和以前一樣,絲毫沒有起色。那麼,如果這筆錢如果沒有用於改善王老的生活,這些錢究竟到哪裡去了呢?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老人因病去世,留下大筆財產

也許是因為老人的一日三餐沒有足夠的營養的緣故,在王老80多歲時,她的健康狀況開始變得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堅持不去檢查,不用藥物治療的王老開始重病纏身最終無法下地,生活無法自理。而她也被村民強行送進了醫院。

然而,由於不捨得花錢,王老很快就不聽村民的勸阻,偷偷的出院跑回家修養。之後不久,王老就因重病在家中去世了。王金才沒有後人,老伴也在早年便去世了。於是熱心的村民們便聚集起來為老人處理後事,舉辦葬禮。然而,在村民收拾王老留下的那間老屋時,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村民們在王老的床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包裹。起初村民以為包裹裡是衣物之類的雜物,但打開後他們卻震驚的發現裡面居然裝著滿滿的一打又一打現金。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有意思的是,這些現金並不是清一色的百元而是各種面值的,小到五角一塊多到一百,一張一張,整整齊齊的摺好裝於袋中,一看便知是老人與老伴一生勤勤懇懇攢下的積蓄。因為包裹裡大部分都是小面值的零錢,當時總共有六個人被請來清點現金,但就算如此,也足足清點了三個多小時才清點完畢。

據當時的統計,在這個包裹中總共有多達數百萬元的資產。

這樣龐大的數目讓村裡人都十分震驚,縱然知道老人節省,但誰能想到一個整天穿著破爛衣服,吃著鹹菜和饅頭最終甚至連醫院都不捨得住的老人居然有著這樣一筆鉅額資產呢?

據年齡推算,王金才老人應該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正是我國戰亂不斷、物資匱乏的時代。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小便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許多老一輩人也因此養成了不捨得多花錢的習慣。王金才應該也是其中之一。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王老一生節儉。為了存錢,為了給自己安全感,王老在本該享受生活的晚年拼命的壓縮著自己的生活質量。即使有著救濟金還有著一筆不小的存款,她依舊苛刻的對待自己,她讓自己衣衫襤褸,讓自己幾乎只靠鹹菜和饅頭度過一日三餐,甚至最後為了省下住院的錢導致自己在家中去世……

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王金才早已沒有任何在世的親人,她本可以用這筆錢添置舒適的衣服,去住院治療。就算花光這筆積蓄那又如何呢?無兒無女,老伴去世,她通過極力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省下的錢財對孤寡的她來說也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已啊。

孤寡老人一生節儉,天天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六人清點三小時

王金才老人的故事讓不少村裡人不解與唏噓。而實際上對我們來說,王老的故事也能給我們不少啟示。身為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她本可以用這筆錢安度晚年享受愜意的生活,卻最終因為過於節省卻在貧困下去世的結局。她的節儉一點沒有在晚年給她帶來好處,唯一給她留下的只有床底下的錢袋子。可以說是非常不值了。

在這個充滿消費主義陷阱的年代,我們常常贊言節儉是千年以來的美德,說節儉一定能能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好處。但在抨擊超前消費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矯枉過度,追求過於節儉的生活。畢竟,適量的節儉是值得讚揚的傳統美德,過度的盲目節儉卻也實在是不折不扣的陋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