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恢复经济,“新基建”先行,如何理解“新基建”?


恢复经济,“新基建”先行,如何理解“新基建”?


文 |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疫情之下,如何恢复经济成为了各方人士无比关注的话题。

有道是“稳字当头,基建先行”。在此背景下,近期各地密集推出万亿投资计划。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江苏、北京、云南、福建、河南等10个省市推出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以交通基建和制造业为主,计划总投资约为25.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4.34万亿元。刺激经济恢复的用意不言自明。

为什么又是基建?

我们知道,在“三驾马车”之中,投资对于经济拉动的短期效果最为立竿见影,而稳基建一直都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原因在于,基建的投资“乘数效应”最大,能带来数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还能在未来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成为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为基本的服务。考虑到当前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的种种冲击,地方政府发力基建项目可谓意义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一词似乎火了起来。

一般认为,新基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传统的“铁公基”,而是更加侧重于“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认为,新基建的“新”,最核心的地方在于投资内容上的“新”,即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以及民生相关领域的传统基建短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建,进而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另外,新基建的“新”还应体现在投资主体上的“新”,即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以此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为什么要推动新基建呢?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已取得广泛共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在于数字化。不同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的数字化属性决定了其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能够有效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带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还能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此外,新基建覆盖的领域更为广阔,支撑的业态更为丰富,也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当然,在推动新基建时,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国家战略和重点规划,研究制定新基建的配套政策,以此为相关项目的立项、评估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还应探索创新、科学的投融资及管理运营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并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放更多的参与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