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闲话不多说,直接上菜!

细节一:八阿哥专程探视患病的弘时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奉旨前去江南筹款赈灾时,三儿子弘时染了重病,康熙安排了御医给予救治,并且八阿哥偕同八爷党的全部成员也帮忙照顾了一宿。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一时间八爷众兄弟和胤禛的夫人“哥、嫂、兄弟、叔叔”,称呼不断,充满了和谐与温馨。

有观众说,这个镜头是整个《雍正王朝》中最具温情的一幕。

其实不然。

胤禛在江南赈灾期间,遭到了地方官巨大阻力,这些阻力就是八爷党暗地里命令任伯安等人实施。八阿哥此番在四阿哥家中表现的那点温情,实则充满了虚情假意。一方面这是八阿哥做给康熙看的表演秀;另一方面,八阿哥何尝不是利用这些机会接近胤禛身边的人,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后来弘时意图暗害弘历,不正是在八阿哥的唆使下吗?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十三阿哥曾经直言“最是无情帝王家”,所言不虚!


细节二:八阿哥VS太医凌国康

太医凌国康为弘时看过病后,临走之际,八阿哥不仅出手大方,给了凌国康一千两银票,还和他说“买几只好鸟玩玩。”令凌国康受宠若惊,连连感叹八爷居然连他那点爱好也惦记着。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从这一个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八阿哥办事能力可谓滴水不漏。凌国康虽然身份卑微,却是康熙身边的御医,八阿哥早就把他的那点兴趣爱好都琢磨透了。一个小小的御医尚且如此,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八阿哥定然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八阿哥智商很高,情商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博得“贤王”美誉的原因。

可惜八阿哥只是把心思用在了如何经营人脉关系,算计自己小团体的利益,狭隘的格局使得他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环节却常常做的不到位,因此早早地就被康熙看穿了心思,从而被边缘化了。


细节三:隆科多被安排宣读康熙遗诏却“姗姗来迟”

传位之夜,康熙向胤禛交代完最后的嘱咐后便撒手人寰。八阿哥等人明明听到康熙亲口说要传位给胤禛,却故意混淆视听,伺机作乱,意图破坏康熙最后的布局。

争乱中,张廷玉命令隆科多去乾清宫取来康熙的传位诏书,以正视听。

在隆科多取诏书期间,胤禛这边发生了一系列事:

1、胤禛被张五哥带到偏殿歇息;

2、胤禛安排张五哥拿金牌令箭从畅春园赶回自己府衙,面见邬先生;

3、邬先生见到金牌令箭后,知道胤禛继位已定,又命令张五哥拿金牌令箭到宗人府释放十三阿哥;

4、十三阿哥被释放后,拿着金牌令箭赶到丰台大营,夺了兵权;

5、十三阿哥又带兵从丰台大营赶回畅春园。

然而直到十三阿哥来到畅春园奔丧,隆科多才拿着传位诏书,“姗姗来迟”。

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推断,隆科多显然有故意拖延的嫌疑。

那么隆科多为什么要拖延时间呢?其实略加分析就能看明白。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康熙弥留之际,隆科多也在旁边,已经知晓康熙安排的继位人是胤禛。但是他也很清楚八阿哥在此之前早已掌控了京城的兵权。如果畅春园被八阿哥的人马控制住,就算他宣读了康熙的遗诏,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在宣读诏书之前,狡猾的隆科多决定稍缓一缓,他要先确认四阿哥和八阿哥究竟谁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如果是胤禛的势力占了上风,那么他就照常宣读遗诏。如果是八阿哥控制住了局面,恐怕隆科多当场就会反水,转而投靠八阿哥。反正康熙已经不在,他留给张廷玉的那封密旨已经奈何不了隆科多。

进一步讲,隆科多暗地里一直和八阿哥有来往,他本人其实更希望八阿哥能够继位。因此也不排除隆科多心存侥幸,为了给八阿哥“翻盘”争取时间,故意延迟宣读诏书。

当十三阿哥从丰台大营调来兵马控制住畅春园后,隆科多知道八阿哥“翻盘”无望,便只好老老实实地宣读遗诏,尊崇胤禛登基。


细节四、雍正究竟有没有打算杀李绂

雍正自继位后,任用田文镜、李卫等心腹强力推行新政,遭到大多数朝臣的反对。其中以李绂的反对最为激烈。他因为看不惯田文镜“怠慢”读书人的做派,甚至不惜串联百官弹劾田文镜,被雍正定为“朋党罪”,要处以死刑。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颇为蹊跷的是,原定李绂是午时三刻问斩,在午时二刻时,经百官、三阿哥、弘历的求情后,雍正从怀里拿出了

早已准备好的赦免诏书,交给弘历去释放李绂。然后,弘历从皇宫来到菜市口,救下了李绂等人。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按照时间推算,这么长的距离,一刻钟内,弘历无论如何是赶不到的。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这之后,在本剧的闲话中心——伯伦不归楼中,那群喜欢调侃宫廷秘闻的旗人,讲出了其中的些许缘由,原来在午时二刻时候,监斩官的表就停了,单等弘历前去赦免李绂等人。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能够在刑部监斩犯人的时间上做手脚,普天之下只有雍正本人能做到。

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向我们暗示,雍正压根就没打算杀死李绂等人。他安排这样一个“局中局”,只不过是想给那些反对新政的读书人一个警告。除此之外,他更重要的目的,是想借这个局,和弘历演一出双簧:自己故意判李绂等人死刑,再经弘历求情后,让弘历拿着赦免诏书前去搭救李绂。如此一来,弘历不仅收获了朝中清流大臣的赞誉,更是获得全天下读书人的好感。将来弘历继位后,便能获得读书人的一致拥护。

雍正的这些心思,从之前他和弘历的一次谈话也能看出来。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雍正推心置腹地告知弘历:无论如何都不要得罪天下读书人!


细节五:雍正安排李卫去赐死年羹尧

年羹尧在取得西北大捷后,日益膨胀,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终于犯了众怒,连雍正也看不下去,只好赐以死罪。

被雍正安排去执行此事的,不是别人,是他的另一个心腹——李卫。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论资历,年羹尧追随雍正的时间要早于李卫。俩人都是从最底层的包衣奴才做起,在雍正的悉心调教下,成为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雍正安排李卫亲自去执行此事,既是希望李卫能够念在旧情,不要让年羹尧遭受太多羞辱,另一方面,让李卫去替自己“清理门户”,也是对李卫敲响警钟,让他以年羹尧为戒,约束自己,不要任意释放自己的“野心”。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胤禛成为皇帝后,一举一动都开始透露着“帝王心术”。


细节六:郑春华唱“儿歌”救下太子

康熙在热河围猎期间,发现太子和后妃郑春华的“不伦行为”后,龟缩在一个古塔之内的太子、郑春华,先是悄悄熄灭了灯光,后来又点燃了灯光。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就在康熙渐渐走近的时候,郑春华幽幽然唱起了一首儿歌:

“阿妈阿妈月光光,

阿儿阿儿在梦乡,

东照流水西照河,

莫惊梦中小儿郎…”

这首看似普通的儿歌,却令康熙戛然止步,最后灰溜溜地离开,至始至终没有向任何人点破太子的丑闻。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原因就在于郑春华所唱的那首“儿歌”的奥秘。

这首儿歌看似平常,却在关键时刻提醒了康熙:

1、太子自幼丧母,孤苦伶仃地活了大半辈子,正如同歌词中唱的“梦中小儿郎”,希望康熙念在太子可怜的身世,放他一马。

2、太子虽然犯了错,但还是康熙的儿子。此刻撞破俩人的丑事,不仅太子无地自容,康熙也会脸上无光。

郑春华和太子发生苟且之事,虽然是“不伦”、“不光彩”,但是在关键的时刻,郑春华这个弱女子却显现出了异常的坚韧与勇敢,用她的勇气,为太子还有她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即令是强大的康熙,也不敢于突破它。

相比之下,太子的所作所为却有点猥琐和软弱。

太子胤礽和皇妃郑春华或许是有真情实感的。可惜两人各自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交往最终就是一场悲剧。后来太子复位后,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惜安排十三阿哥去杀死郑春华。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还是应了前文提到的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细节七:隆科多VS年羹尧

作为《雍正王朝》中两个非常具有个性的角色人物,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交往也颇具深意。

年羹尧在西北打了胜仗,得意洋洋地返回京城。雍正为了显示自己对年羹尧的器重,特意安排百官跪迎。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那一刻,在年羹尧看来,是他人生的一次蜕变,意味着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跟在胤禛身后的包衣奴才,而是真正的出人头地,扬眉吐气了。

不过年羹尧的那股傲慢,当场遭来了隆科多的唾骂:

“什么东西!”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的确,隆科多是有底气和实力去唾骂年羹尧。

论辈分,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论权力,隆科多是上书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位高权重;论出身,隆科多背后的佟氏家族和皇室几代联姻,堪称“血盟”。

年羹尧虽然在西北立了军功,可是依旧改变不了包衣奴才的出身。

随后,还是他们两个人,剧情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皇宫之内,也许是在雍正的授意下,隆科多和年羹尧结交了: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也就是说年羹尧和隆科多按平辈结交。

整个结交过程中,隆科多一直跪在地上,而年羹尧却大马金刀地坐着。

《雍正王朝》中的几处细节,值得细品一下

明明刚才还在痛骂年羹尧,此刻隆科多却欣喜地述说自己和年羹尧结交后的“荣幸”。这其中自然有雍正力挺年羹尧的缘故,但是也不排除隆科多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不惜违心地和年羹尧结交,既投了雍正的所好,也借了年羹尧的声势。

后来,年羹尧被百官弹劾直至被处死的时候,却没看到隆科多站出来帮他说一句话。

这也再次印证了:普天之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