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对于年羹尧,不论是通过书籍或是通过电视剧,许多人对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他是进士出身,而后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而得到加官进爵,进而一步步攀升。他也一直被雍正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无论是在平定西藏之乱中还是在稳定雍正即位之初时的局面中,他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时也有这么一句话盛行着:"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影响力了。

而且在《雍正王朝》中,他也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雍正皇帝还在潜邸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随雍正并且成为了他的奴才和仆人,算起来也是老资历了。不过,或许也正是由于他常年作为一个奴才而活着,因此当他后期手握重权时才会无法认清自我,最后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剧中最能够凸显出他自我膨胀的人物性格的部分也就是"血洗江夏镇"了。当时雍正还是皇子,但是他已经是成为了提督,地位已经比较高了。在胤禛的命令下,他连夜带领五百精兵对江夏镇进行了大屠杀,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连妇孺老人也都没有放过。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他的做法已经完全超出了原本胤禛所下达的命令的范围。那么为什么他会显得如此意气用事呢?剧中,当年胤禛和他的下属们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到了这个镇子,但是在镇里却受到了欺辱,不但不让他们在庄里歇息,还不准皇子在马上穿过庄子,想要过庄必须下来步行。作为胤禛的忠实的奴才,自然对此也是怀恨在心的,那么他能够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过,关于这件事发生,任伯安的叛变也成为了另外的导火线。任伯安曾是八皇子的心腹。但是随着局势逐渐变得有些混乱,而使得八皇子放弃了这颗棋子。被人当做弃子,这也使得任伯安非常生气。

因此,他便想要去投靠太子。而且任伯安身上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有一本叫做《百宫行述》的书,而这本书上记录的都是那些高官身上的秘密。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个任伯安是个巨大的威胁,他手上有这些官员的把柄,夺嫡也就有着更大的把握。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因此无论是这本书在谁手里,都会对胤禛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除非这本书能到他自己的手里。因此他的原本的意图是想要把任伯安抓住,并且将这本书偷偷带回来,而不被自己的八弟知道。不过,没想到年羹尧却做得更绝,并且让整件事都有些进退维谷。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并且,还有就是那个镇的富裕也让年羹尧萌生了贪念。整个镇子中的富饶是人尽皆知的,年羹尧又怎会不晓得?因此这次突袭的命令刚好就给了他充足的借口,他令手下所有人一个不留地全杀了,再将镇中的金银珠宝都装上马车带回四川。

不过也许是出于对年羹尧的信任,雍正当时也并未对他产生什么怀疑。还是后来经过邬先生的提醒,胤禛才幡然醒悟到了这件事情的内幕。不过,经过十三弟的劝说,他倒是没有对年羹尧做出什么太多的惩罚,但是其实在雍正的心里已经是对他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也为后来年羹尧被赐死而做下了铺垫。

不过,年羹尧虽然后来做了将军,但是以他暴戾的性格,他是没什么军望的。在古代,一个优秀的将领都是爱兵如子的。诸如岳飞、郭子仪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世英名,能够在战争中屡战屡胜也不仅仅是在于懂得多么精妙的兵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军心。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因为那份爱兵如子的情怀,士兵也会更加拼尽全力地去保护自己的将领。不过显然年羹尧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对于自己的手下他是非打即骂,所有人都对他怨声载道。

而且年羹尧不但没有发现自己暴戾的性格不断为自己的人生造成阻碍,还没发现当初那个干净简单的四皇子已经成为了心怀天下的雍亲王了。

其胸襟和气度早已经不是当年能比的,如果不是因为任伯安手里的那本书,对于当初在江夏镇受欺辱的事情他早就已经一笑置之了,根本也没有放在心上。也正是这种气度和胸怀,铸就了他日后能够一统天下的局面。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不过,江夏镇事件总的来说对于胤禛还是利大于弊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丝阴影。

年羹尧平叛西北叛乱后,自恃功高,模仿皇帝每晚翻牌子侍寝,生活极度奢华。平叛凯旋后,雍正为年羹尧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众亲王文武大臣跪拜迎接,雍正皇帝亲自下楼迎接,年羹尧荣耀至极。《雍正王朝》里有这样一个桥段,雍正皇帝召见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天气炎热雍正让将军们去掉铠甲。可众位将军面面相觑不敢脱掉铠甲,都盯着年羹尧。这时年羹尧说"他们在军营里呆惯了,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他在皇帝面前"无人臣礼",藐视并进而威胁皇权,这让皇帝极为不满。年羹尧恃功自傲、专权跋扈、乱劾贤吏和苛待部下,引起朝野上下公愤。更严重的是,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雍正想缩减军费,和年羹尧商量。年羹尧油盐不进,一点都没有减下来。更让人气愤的是年羹尧将雍正派去的忠臣孙嘉诚杀害。

雍正三年二月,日月合壁,五星连珠,年羹尧表贺,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赞美雍正帝勤于政务,但竟将此语误写成"夕惕朝乾",雍正抓住把柄令朝廷及地方官员检举其罪状。

果不其然,仅仅到了雍正二年他就被发落下狱了。九十多条的罪名就这样扣在了他的身上,最后他就被赐死了。

《雍正王朝》之年羹尧之死


而对于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史学家们也是一直为此争夺不休的。从罪名上来看,年羹尧的死是由于他贪赃枉法,他结党营私,但是却有更多的人认为他其实是死在了功高震主上。你有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