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婦好是商朝著名女將軍,在現代出土文物時才發現了這位女將軍,其實在《易經》六十三卦,水火既濟中己提到婦好將軍,只是歷代易人曲解了,從而埋沒了這位偉大的女將軍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其中的濡通常解釋為:沾溼。本人卻不這樣認為。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說文》案:《說文》未能給出字義,只說它是水名。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涿郡故安縣的濡水,即今源出河北易縣西北東會南易水注入拒馬河的北易水。既濡水位於河北境內。

結合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其中的鬼方據王國維《鬼方獫狁考》得出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鬼方,亞洲古代的小國,位於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古代中國北方遊牧族之一,是商朝時期的外患。

那濡水與鬼方都在西北,這樣整段內容也就好理解了。既濟卦就是寫的高宗在濡水伐鬼方的故事。

從濡水下游攻擊敵人,要曳著車輪子防止下滑,這樣才沒危險,高宗的妻子(婦好)坐的車蔽都被水沖走了,水流太急不敢去追。七天後才在下游找到。

就這樣高宗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平定了鬼方,時間雖長,死了很多人卻沒有徵用一個小孩。

六四:繻,指彩色的絲織品;細密的絲織品等。渡濡水時船漏了用綿和破衣服堵上,整日戒備不敢有一絲忪懈。

戒,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九五:征伐取得勝利,東鄰殺牛祭祀,不如到西鄰殺人祭祀。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禴,夏祭名,夏祭宜用俘虜作為人牲

禴祭是古代君王具有的祭禮。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

這裡的東鄰應當是東郊,郊應誤寫為鄰,古代有在城郊祭祀的風俗,可理解為在自己國內,而西鄰指西北的鬼方部落。意思是說:在家出征時用牛祭祀遠不如平定西北用人(俘虜)祭好。這樣太好了。

濡其首,濡水的上游。厲,危險。

當初如果從濡水的上游發動攻擊,那是十分兇險的。

關於"婦″的考證,本人認為此處的婦應為商朝大將婦好。

卦中的高宗即是武丁,武丁在位時,國力強勝,史稱“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婦好不幸在三十餘歲去世

甲骨文中有關婦好的記載有200多條。她曾率領13000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並大勝而歸,因功勳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國民的愛戴。

商女大將婦好與《易經》


由此看來,此處卦中的婦就是婦好,她曾追隨武丁一起伐鬼方。整卦就是描寫高宗與妻婦好在濡水大戰鬼方的故事。這是本人獨家之見,歡迎交流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