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

實際時間九個月,不到一年時間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仁宗即位後立為皇太子。宣德十年(1435年)逝世,在位時間十年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朱瞻基

雖然父子兩人實際稱帝時間僅僅11年,卻創造了被後人津津樂道的盛世。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百姓安居,社會穩定,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那麼這一時期為何能稱為盛世呢?

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在元末農民起義的亂世中起家,逐步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地方諸侯,然後北伐驅逐蒙古人,建立了大一統的大明王朝。王朝初建,殘破不堪,到處是一片慘淡景象。號稱天下繁華之地的揚州,連雞叫都聽不到,甚至易子而食。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朱元璋

蒙古人雖然逃到草原,但威脅猶存,朱元璋多次派兵北征,甚至將兒子們分封在北方前線,帶兵拱衛朱家天下。內部則需要處理驕兵悍將,特別是太子朱標死後。通過胡惟庸、藍玉案株連大批官員,人心惶惶。因此太祖朱元璋作為創業之主,在廢墟上重建,還要不停用兵,稱不上“盛世”。

建文朱棣時期

建文帝在位時間較短,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叔叔朱棣打仗。靖難之役,延續數年,天下兵峰再起,好不容易恢復的元氣又沒了。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朱棣和建文帝

朱棣稱帝后,首先對於建文帝的勢力進行了大清洗,以方孝孺的"誅十族"最具代表性。同時朱棣繼續北伐蒙古,先後五次親征。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派遣鄭和七次遠航。這些都極大的消耗了國力、人力。我們不能說不對,他們做的事不偉大,只是對於老百姓而言,這不是他們盼望的“好日子”。

仁宣時期

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平反冤獄,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

廢除嚴刑酷法,不許於法外用鞭背等刑,以傷人命,尤不許加入宮刑。只有謀反大逆,才依律連坐,其他則廢除連坐。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減免賦稅,對災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寬待流民。

改革內閣,明代的內閣制正式形成,內閣大學士的地位獲得極大提高。科舉制上,為平衡南北,朱高熾規定北方人佔全部進士的40%。此舉在明、清兩朝一直貫徹執行。

父子在位總共11年,卻創造了大明盛世,被後人所稱讚

對於老百姓而言,平平淡淡、安居樂業的生活才是太平盛世,其他的都是虛的。正因為如此,仁宣時期才如此讓人稱道。“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