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與大自然的鬥爭史。颱風、地震、火災、洪水、疾病......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在每一次和自然的鬥爭中,人類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同時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

首先,人類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學會和它們平等和平共處,而不是高高的凌駕於它們之上,任意對它們殺戮和破壞,那最終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那如果災難已經不可避免,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祖先們又是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的災難呢?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們古老的中醫是怎樣帶大家度過傳染病流行期的。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溫病的概念和發展

現在的傳染病就是我們古老中醫所講的溫病,溫病大流行就成了瘟疫,專門研究溫病的學科我們就稱為溫病學。做為一門學科來講,它的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溫病第一次出現於戰國時期《內經》,屬於傷寒範疇;兩宋金元時期經過發展,開始脫離傷寒;明清時期,逐漸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診治方法,成為單獨的溫病學。縱觀中醫的發展史,溫病學的發展大體經過了以下三個時期。

初步形成時期(戰國-晉唐時期):醫學家們認為:溫病隸屬於傷寒,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溫病則是是傷寒中的一個類型,一種特殊的致病物質。對溫病的病名、病因、證候防治有了初步認識,但對溫病的認識理論缺乏系統認識。這是對傳染病最基本的認識。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成長時期(兩宋金元):理論上有新進展、治療學上有新突破:提出溫病是一種“癘氣”,病因有多種因素,治療主張靈活運用經方、不同的病因用不同的方劑,同一種病發病時期不同,用藥也不同。

這是我們現在治療中:病原不同,用藥不同;病情不同,用藥不同

成熟期(明清):從傷寒中分離出來,形成溫病的辨證體系,認為春夏秋冬皆可發生溫病,瘟疫是感觸癘氣而引起,邪從口鼻而入,伏匿膜厚,迨其潰發則有九種傳變。“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闡明溫病的病機傳變,提示了溫病的發展規律;創制了三焦辨證治療大法,豐富了溫病治療學內容。

這正是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傳染源,傳染性、易感者,治療方法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中醫藥效果好

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先後發生過321次疫病流行,程度較嚴重的2次是金朝(1213年、1232年)汴京大疫,據史書記載:“汴城之民,死者百餘萬,後皆目睹焉”。瘟疫對人類的傷害是巨大的。

不過由於我們古人的智慧和中醫的療效,把疫情控制在了一定的範圍內,防止了蔓延,並在一定時間內控制了疫情。有幸避免了像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印第安人的天花那樣一次瘟疫就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我們古人防範疾疫方法:隔離、選派良醫、免費發湯藥

中國古人沒有消毒水,沒有高大上的設備,沒有防護服。那麼,古人是如何防疫的呢?

1、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隔離。政府會騰出一些住宅或在寺廟及空曠之所等專門作為隔離區,收治傳染病患者。另一種是強制性隔離,官方或地方在疫情區封鎖各進出道路,並派兵丁鎮守。東晉疾疫流行時,就有規定:朝廷官員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時,即使沒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內也不得入宮。

2、消毒處理,預防瘟疫傳播

中醫在古代就已經有消毒的做法了,在瘟疫爆發的區域,會使用醋或者石灰進行處理;房內用蒼朮、艾葉、丁香等藥燻煙進行空氣消毒。個人可以香藥嗅鼻、佩戴香囊、穴位敷香等方法來預防瘟疫。

3、提前關注未病者,預防疾病

發明了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這種人痘接種術。

江南一帶每逢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全家都圍坐在一起,共飲“屠蘇藥酒”,就是藥王孫思邈當年為了預防瘟疫復發而配置的一種藥酒,這個習俗從唐朝一直流傳至今。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4、運用草藥、針灸等多種方法治療瘟疫

在瘟疫爆發之際,辨證論治,靈活多變,應用草藥、針灸、艾灸、砭石等等方法,對傳染病治療起到了極大作用。

5、國家的管理 國家也會組織相關醫生趕快進行相關的人體試驗用藥,測試不同的藥方治療疾病;財政上,政府也會撥入專項資金用於購買防疫藥物。採取多種渠道加以救治病人。

6、大鍋熬藥,救助已患病者康復,預防患病者增多

至今流傳在南陽一帶的民謠“過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就是起源於東漢時期,長沙瘟疫盛行,醫聖張仲景就在衙門口壘起大鍋,煮藥救人的典故。

宋金時期,李東垣研究出補中益氣湯,搭棚子,支大鍋,舍藥救活無數戰亂後瘟疫病人。

古代還有很多關於面對瘟疫,僧人支大鍋、煮藥施捨救人的故事。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中醫講究整體論,將氣候、環境、致病物質和人體看作是相互關聯的一體,重視人體的統一性,側重點在治人,提高人體正氣。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去治病,首先要治人,驅趕、趕走病邪,而不是殺滅病邪,重視“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而現代的西醫側重點是殺病毒,所以在沒有特效的殺病毒的藥,疾病也就無法控制。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學習中醫,特殊時刻發揮中醫的優勢

中醫的失落

但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現代的中醫不如古代了,而且人們不再崇尚中醫。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1.醫療行業的現狀:現在中醫高校畢業生,沒有多少人潛心研究中醫;沒有多少人會用系統正規的中醫思維辨證論治、區分陰陽虛實。

2.中藥的質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好質量的藥材逐漸減少,相應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就降低。

3.國人對中醫信任感的缺失:許多所謂的中醫保健師,應用不當的方法,致使國人上當受騙,最終導致民眾對中醫的失望。

看到我們古人如此優秀對抗瘟疫的方法,大家有沒有鑽研中醫的衝動,讓我們的國粹中醫發揮更大的作用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