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秦末漢初時期的著名人物!

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秦末漢初時期的著名人物,歷任都尉、參乘、護軍中尉、左丞相等職務。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登基稱帝后,先是分封陳平為戶牖侯,後來因為陳平屢立功勞,所以最終加封陳平為曲逆侯(曲逆縣是西漢初年少有的大縣,劉邦特意以曲逆縣作為陳平的封地,此足見劉邦對陳平的額外恩寵)。

陳平雖然頗得漢高祖劉邦重用,但是劉邦晚年卻也坦言陳平不可獨擔重任。《史記·高祖本紀》就曾記載道:"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這段話的意思是"呂后問劉邦道:'陛下百年以後,蕭相國如果死了,應該讓誰接替他?'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又接著問相國人選,

劉邦又說:'王陵可以。然而王陵個性有些憨直,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智慧有餘,然而難以獨擔重任。周勃穩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做太尉。'"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劉邦晚年曾明確地告誡呂后,不可讓陳平獨擔重任,而只讓他做王陵的副手即可!

從劉邦的這番臨終遺言可以看出,他對西漢相國這一重要職務已經有了一整套的人事安排。而在安排相國人選的過程中,劉邦也算是對陳平的政治生涯做出了明確的指令,即劉邦認為陳平雖然智慧有餘,但卻難以獨擔重任,所以他希望呂后將來不要獨自任用陳平,而只讓陳平做王陵的副手即可。

眾所周知,作為西漢初年聲名顯赫的謀士,陳平當年曾深受漢高祖劉邦的重用,他也算是西漢帝國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為什麼開國君主劉邦在重用陳平的同時,又格外強調陳平不可獨擔重任呢?這其中又有哪些少有人知的緣由呢?這一切的問題或許都值得我們細細探究一番。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為什麼劉邦在重用陳平的同時,又格外強調陳平不可獨擔重任呢?

一、陳平出身極其卑微,頗有"吃軟飯"的嫌疑

眾所周知,陳平是個出身十分卑微的人物。陳平年少時父母雙亡,所以他只能長期和他的兄長陳伯住在一起。所幸陳平的兄長陳伯一向對聰明的陳平寄予厚望,為此他常常一人承擔所有農活,而讓陳平專心外出遊學。

待至陳平長大到該成家立室時,四里八鄉的富商都因為陳平家境貧寒而不願意將女兒嫁給他,至於普通百姓家的女兒,陳平自己也看不上她們。史載:"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陳平之所以對自己的婚姻問題不著急,並不是他心靜如水,而是因為他早有目標。他的目標人物就是當地富商張負的孫女。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之所以不著急自己的婚姻問題,那是因為他早有目標!

張負的孫女早年曾先後婚嫁了五次,但五任丈夫都先後去世了。按當時的民俗來說,像張負的孫女這樣"剋夫"的女人基本無人敢娶了。可是陳平偏偏不信所謂"剋夫"言論,反而積極主動地謀求這段婚姻。

陳平先是以幫忙處理喪事的理由積極地出入張府,而後又憑藉自己出色的辦事能力成功博取張負的注意力,而張負經過一番仔細的打量和觀察之後,也深感陳平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定能夠飛黃騰達,所以極力主張將孫女嫁給陳平。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張負深感陳平將來必定能夠飛黃騰達,所以將孫女嫁給了陳平!

就這樣,陳平成功地從一介布衣而一躍成為富商張負的孫女婿,而後陳平又迅速得到了張負的大力資助,後來的陳平更是成為交際八方的豪傑人物,其人脈基礎越來越強。史載:"平既娶張氏女,齎用益饒,遊道日廣。"

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陳平早年因妻子的孃家大力資助才得以聲名鵲起的經歷,雖然使他迅速地飛黃騰達。但也使得他常常會遭到世人的非議與譏諷,人們總是覺得陳平是個"吃軟飯"才得以崛起的人物罷了。同時,人們也常常會先入為主地質疑陳平的個人能力,而總是覺得陳平之所以能有些名聲,純粹是依靠妻子孃家的財力支持罷了。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以妻子孃家的大力資助才得以聲名鵲起的經歷,使他常常有“吃軟飯”的嫌疑!

二、陳平曾二易其主,其忠義精神常常遭到懷疑

秦二世元年九月(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於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後,一時間,原關東六國的舊貴族們紛紛揭竿而起,割據一方。其中原魏國公子咎也在魏將周市等人的扶持下,在魏國故地復辟了魏國政權。

陳平的家鄉戶牖鄉當年本來就是魏國故土,當時的陳平也正在家鄉坐觀天下局勢。等到魏王咎復辟了魏國政權後,他也趁勢和幾個同鄉一起投奔了魏王咎。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秦朝末年,魏王咎復辟魏國政權,陳平就率先投奔了魏國!

陳平素有才能,他投奔魏王咎後倒也頗得重用。魏王咎不僅讓他留在身邊當謀士,而且還授予了他魏國太僕的職務。太僕這一職務級別並不算低,乃是九卿之一,而且還負責掌管全國的戰車、戰馬等軍事物資。

當年劉邦受封為漢王后,就任命自己的親信心腹夏侯嬰為太僕,等到劉邦登基稱帝后,仍舊以夏侯嬰為漢朝太僕。而夏侯嬰也在太僕這一職務上兢兢業業地服侍了四代西漢帝王,直至漢文帝時期,夏侯嬰仍舊以大漢太僕的身份服侍漢文帝。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魏王咎不僅讓陳平留在身邊當謀士,而且還授予了他魏國太僕的職務!

只不過,渴望建功立業的陳平在魏國過得實在不開心。這是因為陳平的官職雖然不低,但是作為謀士的他雖然常常出謀獻策,但卻基本都不被魏王咎所採納,這極大地打擊了他的事業心;再加上陳平在魏國期間以庶民身份一躍成為九卿之一的太僕,這引得魏王咎帳下的其他謀士文臣常常嫉妒並排擠他。所以陳平沒過多久就選擇離開了魏王咎。

陳平離開了魏王咎後,轉而選擇投奔了兵強馬壯的項羽,後來的陳平長期追隨項羽南征北戰、並最終徹底消滅了秦國。項羽消滅秦國、大封諸侯時,也曾賜予了陳平卿級爵位;後來項羽在彭城自稱楚霸王后,還加封陳平為信武君。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項羽曾授予陳平卿級爵位,後來還加封他為信武君!

在楚漢戰爭初期,陳平曾率軍擊敗並降服了殷王司馬卯,為此項羽還提拔陳平為都尉,並賜金二十溢。看起來陳平在項羽帳下似乎頗得重用,那麼陳平為什麼又要背叛項羽而轉投劉邦呢?

原來這主要源於項羽的喜怒無常和苛責殘暴。漢二年三月(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趁著楚霸王項羽遠在齊地平叛的機會,轉而帶領著數十萬漢軍出關攻楚。在大軍行進途中,劉邦曾摧枯拉朽般地迫降了許多諸侯,殷王司馬卯也在此時投降了劉邦。

項羽聽聞殷王投降的消息後,十分憤怒。氣急敗壞的項羽準備盡數誅殺當年曾參與平定殷地的將領(項羽覺得就是因為這些將領勸他留下殷王,所以才造成了殷地投降劉邦的事件)。陳平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索性就掛印封金,只帶著一把劍就逃亡到了劉邦帳下。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擔心自己會受到殷王事件的牽連,索性就掛印封金,不辭而別了!

陳平逃亡至劉邦帳下後,經過同鄉魏無知的引薦,他終於得以面見劉邦。而劉邦與陳平一番交談後,也深感陳平確有真才實學,所以劉邦當天就任命陳平為都尉、參乘,並讓陳平專管監察諸將的工作。後來劉邦更是迅速提拔陳平為亞將,隸屬於韓王信麾下。

作為降臣的陳平得到了劉邦極大的恩寵,這使得陳平深受其他人的嫉妒,諸如周勃、灌嬰等人就常常在劉邦面前詆譭陳平,屢屢譏諷陳平是朝三暮四的亂臣賊子。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周勃、灌嬰等人十分嫉妒陳平,為此常常在劉邦面前詆譭、譏諷陳平!

在忠君意識逐漸強烈的時代,

陳平先事魏、後進楚、再歸漢的經歷在絕大多數人看來確實是不忠不義之舉。因為一次易主可能是時運不濟,兩次易主就有亂臣賊子的嫌疑了。

在周勃、灌嬰等人的多次詆譭下,原本頗為器重陳平的劉邦也開始懷疑起陳平歸降漢軍的用心了。

劉邦為此先是召見了陳平當初的引薦人魏無知,在兩人的談話過程中,魏無知以人才難求的話題刻意淡化了陳平的忠君思想。也就是說,魏無知不否認陳平確實不夠忠君,但卻更側重於讚揚陳平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魏無知不否認陳平確實不夠忠君,但更側重於讚揚陳平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後,劉邦又親自接見陳平以測試陳平歸順漢軍的目的,在此次會談中,陳平以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的話題來回應劉邦的質疑。

雖然經過魏無知和陳平兩人的解釋後,劉邦暫時消除了對陳平的戒心。但陳平反覆易主、忠君思想不夠強烈的人物形象卻已經深入了劉邦的腦海中。這或許就是劉邦不願讓陳平獨擔重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畢竟誰願意把自己畢生的基業交給一個過於圓滑的人呢!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反覆易主,忠君思想不夠強烈的人物形象深入劉邦的腦海中!

三、陳平曾有盜嫂受金的罵名,其個人品行遭到懷疑

盜嫂受金事件是陳平一生最大的汙點。當年,陳平初入漢營便得劉邦賞識,而後平步青雲、屢屢高升,這遭到了周勃、灌嬰等人的詆譭和譏諷。周勃、灌嬰等人常常在劉邦面前說:"陳平雖是美男子,如帽子上的美玉一般,但他未必有真材實料。我們聽說他在家時,私通嫂子;我們還聽說他接受將領們的錢財賄賂,錢多者得好處,錢少者得害處。"

自此以後,陳平便得到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盜嫂受金"之汙名,然而這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周勃等人的刻意誣陷呢?依據現有史料來看,這極有可能只是周勃等人的誣陷之詞而已。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盜嫂受金”的罵名很有可能只是周勃等人的誣陷之詞而已!

首先,司馬遷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對此事件的記載是:"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注意,司馬遷在此處明確記載了周勃、灌嬰等人是刻意地"讒"陳平。所謂"讒"也就是指並非確有其事,而是刻意詆譭之語。

其次,根據《史記·陳丞相世家》的記載來看,陳平當年因為常常外出遊學,極少下地耕種等事,還常常遭到嫂子的冷嘲熱諷。例如陳平的同鄉當年曾調侃陳平道:"你家如此貧窮,為何你卻長得如此肥頭大耳?"陳平尚未答話,其嫂子就先開口道:"還能吃些什麼,不過都是吃糠咽菜罷了,像這樣的小叔子,有還不如沒有!"(嫂子暗諷陳平是個吃糠的肥豬)。由此可見,陳平與其嫂子的關係雖然算不上是勢同水火,但也絕對算不上融洽。在這種叔嫂關係下,陳平基本不可能發生盜嫂事件。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與其嫂子關係不好,基本不可能發生盜嫂事件!

再次,《史記·陳丞相世家》還曾記載陳平當年曾在村裡主持祭肉的分配工作,因"分肉食甚均"而被父老鄉親交口誇讚。古人對祭祀禮節非常重視,而祭肉分配工作又一向是份眾口難調的工作,所以村民往往會挑選德高望重、為眾人所信服的人來主持祭肉的分配工作。

如若陳平當年確實有盜嫂行為,那麼德行有虧的他就不太可能會被眾鄉親推舉為祭肉的分配者。反過來說,以陳平當年確被推舉為祭肉分配者的經歷來看,陳平應該是個深得人心、德高望重的人物。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當年曾被眾鄉親推舉為祭肉分配者,這說明陳平是個德高望重的人物!

最後,以陳平當年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項羽的經歷來看,陳平不是個貪圖錢財的人物。陳平當年從項羽陣營逃亡時,他並沒有貪圖錢財,反而還掛印封金,原封不動地全部歸還了項羽,而只是帶著一把劍防身而已。此足可見陳平並非貪婪之人。(陳平當年在投奔劉邦的路上曾遭遇水匪,為避免被劫財害命,陳平還刻意地脫下衣服幫助船伕撐船過河以示自己身無分文)。

只不過素來都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謊言說得多了也就成了事實。隨著周勃、灌嬰等人不斷散佈陳平"盜嫂受金"的流言,陳平的罵名反而被進一步坐實了,再也無法洗刷乾淨了。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劉邦晚年卻認為他不可獨擔重任?

陳平當年曾掛印封金以辭別項羽,實在不是個貪圖錢財的人物!

結語

總而言之,陳平作為西漢帝國勞苦功高的開國元勳,他之所以會被開國君主劉邦認為是個"智有餘,然難以獨任"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因為陳平出身極其卑微,素有"吃軟飯"的嫌疑,這往往會使人先入為主地質疑其個人能力;第二是因為陳平早年曾有二易其主的經歷,這往往會使人懷疑陳平的忠君思想不夠濃烈;第三是因為陳平曾有"盜嫂受金"的罵名,這往往會使人質疑其個人品質。

事實上,這"盜嫂受金"的罵名極有可能只是周勃、灌嬰等人對陳平的誣陷之詞罷了。只不過在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的作用下,荒謬的謊話最終也成為了陳平難以洗刷的罵名!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點校本。

(東漢)班固著:《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定期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類文章,懇請感興趣的讀者朋友關注賬號,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