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精力管理是效能的基础

很多人都愿意花很多金钱与时间,与学习时间管理,学习如何更好的规划安排自己的时间,以便能抱着一堆日程表和待办事项清单,让事务安排紧紧有条。

不可厚非的是,时间管理工具与方法的发明,旨在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当我们将自己置身于“全天候”的连轴转世界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精心规划了早上起床到晚上睡前的安排,但是还没到中午,就感觉人没精神,毫无耐心,焦躁易怒;

晚上专门设计了时间陪伴家人孩子,可真正到了晚上时,脑子里也全部是工作,根本无法专心陪伴孩子;

待办清单上记录着要陪女朋友出去玩,可当日子接近时,你却因为身心俱疲,只想整天摊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

盖洛普公司在2001年初做过一项调查,只有不到30%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能够“全情投入”,约55%的人会存在“心不在焉”的情况,另外19%的人会产生“行为消极”。

同时,盖洛普公司另一份调查发现,入职六个月后,仅有38%的人还能全清投入,入职3年后,这一数字将至22%。

无法持续全情投入精力,导致了职场上普遍存在的“过劳焦虑”现象:精力低下,焦躁,消极,人际关系淡薄,缺乏激情,对工作充满厌倦。

这种现象,在有小孩的中年家庭中最常见。

随着年龄增长,体能不如年轻时候,无论是事业和工作,都处于人生关键时间段,要么面临繁重的责任与业务,要么面临中年职场危机。在此同时,还要每天面对伴侣、父母、孩子的情感维系。

这种长久的高压以及单线生活状态,会让人无论工作还是在家里,都会不停消耗自己的思维精力,无法得到喘息,进而带来焦虑、易怒,甚至自我怀疑。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因此,比起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才是保证效能的基础,所以,现在的很多时间管理书籍、课程,也都会讲“如何管理好自己精力”也一同纳入进来。毕竟,精力没管理好,时间在怎么规划,怎么充分利用,效率照样非常低下。

那我们精力的来源哪里?

细数精力的四大来源

著名心理学家、精力管理训练系统专家吉姆·洛克,在他的书中阐述了精力的4个主要来源:体能、情感、思维与意志,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情感链接,保持充足的体能,清晰的思维,坚定的意志,我们才能做到全情投入,进而提升自己的效能。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1.体能精力

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体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建筑工人、农民等。而大多数白领,因为整体坐在办公室,都是用思维进行劳动,所以都轻视了体能在全情投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精力取决于我们的呼吸节奏,饮食内容和时间,睡眠长短和质量,白天间隙歇息程度以及身体健康程度。

身体健康及体能,是我们进行任何活动的基础,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思维活动。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如何锻炼自己的体能精力?

① 调整呼吸节奏

当我们焦虑或生气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它能让我们受到威胁时帮上忙,但也会快速燃烧我们的精力储备,而调整呼吸节奏则有助于我们的精力恢复。当感到心烦气躁时,请及时调整呼吸节奏,尝试做3-6组深呼吸,它能让我们的思维与情感平复下来,重新变得敏锐和专注。

② 调整饮食方式

作为体能的重要来源,即使最丰富的食物,也无法支持4-8小时的高效挥霍。纽约西奈山医院曾做过一项实验,受试者被安置在无法得知时间的场所,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只要感觉饥饿就可以吃东西,结果他们平均饮食频率在每96分钟一次。

想要维持充分的体能,不仅要早中晚定期进食,还要注意随时摄入能维持2-3小时精力的食物。当时也不能让进食和控制体重冲突,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升糖指数低,热量控制在100-150卡路里之间的食物,例如:坚果、葵花籽、水果和能量棒。既不要让肚子感觉到饥饿,也不要让肚子感觉到撑胀。

另外,注意喝水,也是需要被我们重视的体能再生方式。国外一家机构研究称,喝水不足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当你感觉到口渴时,你的身体或许已经缺水很久了。澳大利亚从一项2万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每天喝5杯230毫升水的人,比喝2杯以下的人,死于冠心病概率更小。因为缺水,会升高血液黏稠度。

③ 调整生理周期与睡眠

睡眠缺失,会影响我们的力量、心血管能力、情绪和整体精力水平。大约有50项研究表明,思维能力,会因为睡眠不足导致衰退。心理学家丹·克里普克与同事,在一项大型研究中,追踪了1000万人在六年间的睡眠模式。他们发现,每晚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高出前者2.5倍,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1.5倍。

另外,心理学家克劳迪奥·斯坦皮做过一项实验,受试者被剥夺正常睡眠,但是每4个小时可以小憩20-30分钟,结果发现,这些小睡片刻的工人,即便不能长时间睡眠,仍然可以保持超过24小时的惊人高效与敏锐。但如果小睡时间超过30-40分钟,许多受试者会出现眩晕无力的情况,甚至比不睡的人更加疲倦。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保持正常的睡眠(7~8)小时来保证精力再生,又不过度。如果处于需要长期工作的环境内,可以采取每3-4个小时,小睡20-30分钟的间歇式休息方式,来保证自己的体能与精力恢复。

2.情感精力

当我们包含积极愉悦的情感时,我们的效能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当,我们饱受负面情绪影响时,如恐惧、沮丧、愤怒、失望等,我们很明显会没有精神做任何事情。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如何锻炼自己的情感精力?

① 转化频道

有项针对职场人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做事时极少拥有喜悦的情绪,也无法从中获得情感的滋润。但是,你往往会发现,那些积极有精力的人,他们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同样一份工作的两个人,同样麻木的做着类似的事情。其中一人到了业余时间,就是宅家里,睡觉,刷剧,进行自己所以为的放松。另一个人,则是挖掘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例如:唱歌、射箭、打保龄球。结果你会发现,有着自己兴趣的人,在工作时精力储备往往更加高,更容易投入与专注。

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便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恢复得也越快。这种表现,在面对压力时,更加明显。

② 让人际关系促使精力再生

盖洛普公司调查发现,保持优秀表现的诀窍之一,是在工作环境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一段稳固的关系,不会让自己感觉空虚和失落,彼此互相倾诉倾听,互相珍视,能带来积极的情感精力更新。

③ 用仪式习惯扩充情感容量

哪怕我们经常能获得情感精力的更新与恢复,但有时还是要学会面对一些超出自己情绪范围内的突发事情。这和体力一样,每个人对于一些事情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而积极的仪式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树立自信,恢复情感精力。当你碰到一件让你情绪崩溃或烦躁的事情时,事后反省,可以罗列一个仪式习惯进行尝试。

例如:

先自己和自己对话,以第三人角度让自己冷静;

然后将问题写在纸上;

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和表情;

从好的一面来看待这件事,重新思考;

尝试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并写下来;

行动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思维精力

思考会耗费绝大的精力,只占体重2%的大脑,需要人体的25%氧气供给。如果思维精力得不到恢复,会出现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无法评估风险等问题。

为了保持高效能的投入,我们往往需要将思维集中在全局与局部目标之间,进行游走灵活思考。与身体和情感精力不同,思维更需要平衡消耗和再生。注意力涣散,过于悲观,思维固化,眼光狭窄等,都会造成思维精力低下,需要通过训练来重塑自己的思维精力。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怎么锻炼自己的思维精力?

① 保持乐观有助精力恢复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数年时间研究了正向思考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

他向人寿保险公司销售员发放了问卷,并将个人得分结果与销售业绩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乐观得分排名在前50%的销售员,在两年间,比排名得分后50%的销售员,要多售出37%的保险额。而乐观得分在前10%的,则比后10%的销售员,要多出88%销售额。乐观得分排名在后50%的销售员,离职率也要比前50%的,高出一倍。排名最后的25%销售员,比前25%的销售员,辞职率搞出2倍。

体能与情感和思维精力也是相辅相成的。睡眠少或亚健康导致的疲倦使得情绪不佳,焦虑、挫败、疲倦的情绪,也会干扰注意力,损害乐观心态。

现实的乐观主义,让我们能够面对并解决大多数的挑战。而悲观主义,则会因为强调自我防备,逃避等,带来相反效果。

② 间歇性的在放松中思考

思维恢复的关键是,让正常工作的大脑间歇性休息,即转换思考的频道。

《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迈克尔·葛柏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场合你会获得最佳的灵感?”经过多年收集,最普遍的答案包括了:沐浴时、躺床上休息时、在公园散步时、听音乐时、慢跑时等。几乎没有人说自己在工作中会获得最佳灵感。

1967年获得诺贝尔科学家的神经外科专家罗杰·斯佩里,通过研究发现了左右半脑的不同能力,也间接解释了灵感为何在不刻意寻找答案时会突然出现。这是左脑从工作时间的理性分析模式中脱离,让右脑间歇性主持大局的结果,它使精力得到有效恢复。

19世纪末,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郝尔曼·赫姆霍兹,以及许多学者都在尝试定义创造活动的步骤。大家发现,创造大部分是无意识发生的,通常产生在左脑有意识地、理性寻求解决方案之后。

创造的最高形式,是投入与抽离、思考与放松、活跃与休息之间,有节奏的进行交替。这种交替方式,还能让固化的思维得到重塑。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③ 通过运动重塑大脑

日本曾做过一个实验,一名神经科学家安排一群年轻人,每周参加2-3次的半小时慢跑。坚持12周后,经过测试发现他们的记忆技巧与答题速度都明显加快。但当慢跑锻炼终止后,他们又回归了老样子。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组,也曾做过类似实验,他们测试了124名年龄在60-75岁的女性的认知能力。之后,小组安排受试者参加每周三次的健身,他们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做轻度瑜伽拉伸和快步走(快步走更需要突破自己的体能舒适区)。6个月后,快步走的受试者在关键性认知测试中,比瑜伽组高出25%。

思维和身体不可分割,适度的身体锻炼能增强认知能力,因为锻炼身体能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大脑,有助于大脑神经与细胞的重塑与联结。

④ 保持一定的智力活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运作方式和我们肌肉很像,积极使用就能提升,不使用就会萎缩。

贝勒医学院研究小组用4年时间研究了100名超过64岁的健康人群,三分之一还在工作,三分之一退休但仍保持身体和思维活跃,三分之一退休后不再活跃。四年后,第三组人不仅智商明显低于前两组,大脑血液测试得分也同样低于前两组。

哈弗医学院有位心理学教授曾说过:“每当人们学习新事物,都会建立起大脑细胞新的联结。”

所以,为什么说让一个人废掉,只需要让他闲下来?就是这个原因。只有不断保持学习,让大脑承受一定的智力活动压力,才能保持甚至提升效能。

4.意志精力

尼采说过:“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意志力,象征着我们取用精力的动机,具有深层价值的意志,是精力动机的最丰富的源泉。很多不清楚人生意义和前进方向的人,会被目标感缺失,抹掉自己的所有激情。

我有个朋友是一家公司高管,他有10多年的抽烟史,从来没有戒烟超过一周的,直到孩子出生。妻子说:“孩子刚出生,很脆弱,你抽烟满身烟气,这样抱孩子会不好的。”为了能照顾孩子,他当机立断不再抽烟,一停就停了3个月。结果过了3个月后,这种使命感逐渐被消耗掉,他觉得孩子没那么脆弱了,自己抽烟时跑外面抽也可以,于是又抽上了,且一直没能再戒掉。

孩子刚出生,为了孩子健康的使命感让他毫无反弹的戒掉了3个月的烟。随着孩子过了初期的几个月,他再度难以经得起烟草诱惑。虽然认知上认为烟草有害健康,情感层面也为抽烟感到惭愧,身体层面也感受到抽烟的不好(慢性咽炎),都都无法改变他的行为。而这,并是意志层面的原因,他意志层面的动机消失了或者变弱了,缺少足够的价值意志联系。除非,重新找到新的意志动机。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怎么锻炼自己的意志?

① 按价值观生活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让意志精力得以延续的关键,并是找到我们所认为最有激情最有意义的价值。

世界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顶级大师 - 舒伯,将人的职业价值观总体分出了15项。舒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找出自己最核心的3项价值观,并去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舒伯发布的15项职业价值观

在做符合自己价值观事情的过程中,我们的激情与目标将被重新找回,让意志精力得以源源不断的再生,而不是空被损耗。

② 多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

很多活动,既不怎么消耗自己的精力,有时候还能大幅度促进精力再生,甚至获得意志层面的精力恢复。

例如,在公园散步,读一本能得到不少启迪的书,听一场精彩的演讲,做一次冥想等。也许某个不经意间,它们会贯穿你的精神层面,让你突然受到启发,重获价值观和使命感,让意志精力重生。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③ 重视他人

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是否会引发个人利益的恐惧?实际上,自私自利反而会削弱精力,妨碍表现。重视他人,反而能得到个人价值的提升,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纳粹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他在自己的书中描述了这个认知如何挽救了他的生命,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90年代初,阿姆斯特朗已成为美国顶级的自行车运动员,他自己后来回忆,那段时间他只顾自己。96年,25岁的阿姆斯特朗被诊断患有致命的睾丸癌,并迅速扩散至大脑和肺部,医生说他只有3%康复概率。但是他活了下来,并重返赛场,于1999年再环法自行车赛中获得总冠军,并且连续7年拔得头筹。

阿姆斯特朗说:“癌症带他走出了狭隘的人生意义,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作为男人,作为丈夫,作为儿子,作为父亲,作为朋友的角色。我的运动生涯从没有告诉过我,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的多。”

总结

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缺的是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实现高效能?

精力管理,是一项涵盖体能、情绪、思维与意志的管理系统。保持充足健康的体能,正向乐观的情绪,活跃富有创造的思维,坚定符合价值观的意义,并能让我们做到全情投入,实现自己的高效能。做好精力管理,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让我们能够更加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并热爱它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