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歷史上哪一朝代最能打?

鵬友程


要說能打我覺得,元朝的鐵木真成吉思汗最能打,他是個馬上皇帝,那時開拓的疆土最大。


方銘藝苑


我國曆史上那一朝最能打,要從以下十四次人口幾乎滅絕來著問題;

1秦末農民戰爭

2.漢武帝伐匈奴

3.西漢末年混戰

4.三國鏖戰

5.晉十六國角逐

6.南北朝混戰

7.隋朝役民

8.安史之亂

9.黃巢起義及唐末之亂

10.金、元滅兩宋

11.元末混戰

12.明末混戰

13.清代的白蓮教起義

14.太平天國起義,

到此以後,以1911年民國建立始,就不能講什麼朝代了。否則最能打的是抗日及國共之戰了。那麼扣緊問題,那個朝代最能打?按殘忍度,戰爭技術大面積殺傷程度,人口面積,大小戰役次數,勝利者的唯一性,及勝出朝代政權穩定性,當屬元末混戰產生的明朝了。


潛水艇1209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代,要論哪個朝代最能打,很多人會想到是漢朝,唐朝,元朝等。在漢朝,特別是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兩位猛將的出現,打得匈奴不敢冒犯漢土,聽到二人的名字都膽顫心驚。而到了唐朝,軍隊的戰鬥力也是極強的,在李靖的帶領下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打出了大唐的霸氣,令四方來朝。再說說元朝,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古騎兵打到歐洲,西亞,南下吞宋,建立了中國歷史地域面積最廣闊的王朝,戰力不嚴而喻。其實不然,還有一個王朝應該堪稱是我國古代最能打的王朝,那就是秦朝。想當初老秦人為周王牧馬時,在冰冷的氣候環境裡就培養秦人那種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不怕困苦的精神傳統。特別是商鞅變法後,採用了軍工爵制,無論你是什麼出身,全要憑戰功來晉升,這就造就“殺神”白起的出現,他一生七十餘戰,從未一敗,連一場平局都沒有。再說打匈奴,蒙恬將軍守邊疆十餘年,打的匈奴都不敢露面。不光是秦將勇猛,士兵也勇猛,而且紀律嚴明,經歷了多年血與火的考驗,個個都是精銳。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夠攻破六國,實現大一統,秦始皇時的秦軍,戰鬥力應該達到了我國古代的巔峰,屬最能打的王朝。







阿飛趣事論


元朝

成吉思汗手下中國版圖跨歐亞非

是何其雄闊

而且蒙古族人驍勇善戰,體格魁梧,身強力壯也是一大原因

再加上民風屬馬背上的民族

戰鬥能力就勝一疇




墨影心雲


要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能打仗的朝代,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說是漢朝。因為在漢朝時期,先是在初年平定了異姓諸侯王的叛亂,又打了幾次劉姓藩王的戰爭。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直接發動了多次針對匈奴的大戰,使匈奴徹底退居到了漠北苦寒之地。而在東漢時期,也是戰爭不斷,特別是到了東漢末年,更是形成了百年的割據動亂。

除了漢朝之外,或許還有人會想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周朝。畢竟在名義上那也算是一個朝代,而且諸侯彼此征伐,更如家常便飯一般。當然,有的朋友也可能會說是元朝,畢竟那是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時代。但疆域龐大,並不一定就戰爭頻繁,也不一定就最為能打。其實只要仔細的翻看一下歷朝歷代的戰爭年表,你就會發現,歷史上最能打的朝代居然是以文化著稱而安撫四方的唐朝。

說到唐朝,大家的印象可能多是盛世繁華、文化鼎盛,其令四海臣服、萬國來朝的手段主要靠的是文化經濟的魅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姑且不說唐朝時期,四面八方環伺的都是一些強悍的外邦國家,就算是沒有這些強敵,又有哪個王朝單靠文化就能成為萬邦之主呢?據歷史資料記載,在唐朝存續的289年之間,居然大大小小的發生了130多場對外戰爭和9場內部戰爭。而且每場戰爭都不是一兩年就結束的,可以說幾乎年年都在打仗。

先來說說唐朝當時周邊的敵國。眾所周知,在隋朝時期,隋煬帝就曾多次對高句麗用兵,而且還對吐谷渾、突厥用過兵。而正是這幾次用兵才導致了國內的矛盾加劇。但若不對他們用兵,卻直接會引起邊境的不穩。所以唐朝時期,也分別對突厥、吐谷渾、高句麗、契丹、吐蕃、大食、回紇、南詔、勃律等發動了戰爭。

特別是在與突厥、吐蕃的戰爭中,更是持續了多年,更一舉滅掉了高句麗。在這些對外戰爭中,唐朝大多數都獲勝了。雖然有些戰爭最終無果,但也都是讓對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比如針對大食的那次戰爭,唐朝便僅用兩萬人讓對方損失了幾萬人。而且還是因為國內爆發了安史之亂,才沒有進一步對其進攻。

再說說唐朝國內的戰爭。除了唐朝的統一戰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安史之亂和李敬業反抗武則天的戰爭了。但最為頻繁則是安史之亂之後持續多次的削藩戰爭和藩鎮戰爭。而黃巢起義也是爆發在唐朝年間。雖然這些內部戰爭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但即便如此,唐朝仍然在不斷的戰亂之中,維持了很長時間。不得不說,這個王朝的戰力著實很強。

所以,唐朝的繁盛依靠的並不僅僅是文化政治的力量,而且還有軍事的實力。特別是在周邊異族國家林立,而都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唐朝唯有強兵強戰,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的不斷髮展。




雲哥觀影


若是單從題目上來講,中國歷史上那一朝代最能打?毫無疑問的是元朝。

首先,作者提問的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元朝雖然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而且元朝還滅亡了漢人統治的宋王朝,雖說在心理認同上讓廣大漢人無法接受,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國家,元朝依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國歷史上”這一前提下是滿足條件的。

接下來就是看看元朝是不是最能打的朝代了。

隋唐時期,蒙古人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曾受到突厥的統治,突厥人稱之為韃靼。到了唐朝,隨著突厥的勢力衰微,蒙古人開始依附於唐朝。

到了9世紀至11世紀,在經歷了一些列的遷徙後,蒙古人分裂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部族,這些部族大多生活在蒙古高原地區,且先後受到遼和金的統治。

蒙古部落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的部族都從事狩獵活動,逐水草而遷徙,只有小部分的部族從事農業活動。但是在隨著於中原地區的經濟貿易活動,他們也獲得了大量的鐵器,從而推動了生產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階級分化也逐漸明顯,各部落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而相互展開了戰爭。

隨著金國的衰落,蒙古族開始壯大起來,後逐漸脫離了金國的統治。在1204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通過征伐,統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部落。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蒙古國正式成立。

隨著蒙古各部落的統一,蒙古國的建立,蒙古人開始了一系列的擴張:

1218年,滅西遼;

1219年,西征中亞花剌子模,打到東歐伏加爾河流域;

1227年,滅西夏;

1234年,滅金國;

1241年,攻入東歐腹地;

1246年,招降吐蕃;

1253年,滅大理國。

在解決了周邊勢力後,蒙古國開始著手解決最後一個難題:宋。

在經歷一番征戰,蒙古人逐漸的穩定了北方政局,於1271年,忽必烈稱帝,定都大都。

元朝局勢穩定後,開始了對南宋王朝的最後絞殺,並於1279年,將南宋徹底滅亡,完成了統一。

元朝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造成的南北對峙,五六個民族政權長期並存的分裂和戰亂,推動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滅掉南宋後,元朝開始了對周邊國加的征戰:

1274年,徵日本遇颶風而返;

1281年,分兩路攻日本遇颶風而慘敗;

1282年,攻佔城;

1284-1285年,徵安南;

1283;1285年,兩徵緬甸;

1292年,徵爪哇,葛郎。

1294年,忽必烈駕崩,經過一番爭奪後,元成宗即位,元成宗即位後,停止了對外戰爭,元朝的征戰生涯才算結束。

縱觀元朝,馬背上的王朝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征戰之中,元朝的版圖,也成為了歷史上疆域之最,因此,若是問哪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打的,元朝當之無愧。


息淮夏氏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漢朝的開創者是高祖皇帝劉邦,而後漢文帝、漢景帝採取養生息的國策,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抵達極盛,史稱孝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消亡,不久迸發綠林赤眉起義。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樹立東漢,定都洛陽。他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因循輕徭薄賦,開創了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抵達極盛。中期發作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184年迸發黃巾起義,雖殲滅民亂卻招致中央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忙。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漢朝文化統一,科技興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為華夏文化的持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龐大貢獻。

由此可見,“強漢”之稱,的確不是吹出來的。


笑談觥籌


明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朝能打最真實的寫照。自朱元璋建朝開始至崇禎皇帝亡國,面對外敵,幾乎明朝所有皇帝都御駕親征,無投降,叛國等記載。直至清朝建立100多年,南明還在抗清復明,可見明朝有多能打!




世界的李寧中國造


大秦,比較有名的“長平之戰”,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

秦國率軍在趙國的(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趙王由於戰爭接連失利,遂求和秦國,不成被戲耍,再加上廉頗兵敗城毀使趙國蒙羞,趙王便起用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六維編程


要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能打仗的朝代,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說是漢朝。因為在漢朝時期,先是在初年平定了異姓諸侯王的叛亂,又打了幾次劉姓藩王的戰爭。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直接發動了多次針對匈奴的大戰,使匈奴徹底退居到了漠北苦寒之地。而在東漢時期,也是戰爭不斷,特別是到了東漢末年,更是形成了百年的割據動亂。

除了漢朝之外,或許還有人會想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周朝。畢竟在名義上那也算是一個朝代,而且諸侯彼此征伐,更如家常便飯一般。當然,有的朋友也可能會說是元朝,畢竟那是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時代。但疆域龐大,並不一定就戰爭頻繁,也不一定就最為能打。其實只要仔細的翻看一下歷朝歷代的戰爭年表,你就會發現,歷史上最能打的朝代居然是以文化著稱而安撫四方的唐朝。

說到唐朝,大家的印象可能多是盛世繁華、文化鼎盛,其令四海臣服、萬國來朝的手段主要靠的是文化經濟的魅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姑且不說唐朝時期,四面八方環伺的都是一些強悍的外邦國家,就算是沒有這些強敵,又有哪個王朝單靠文化就能成為萬邦之主呢?據歷史資料記載,在唐朝存續的289年之間,居然大大小小的發生了130多場對外戰爭和9場內部戰爭。而且每場戰爭都不是一兩年就結束的,可以說幾乎年年都在打仗。

先來說說唐朝當時周邊的敵國。眾所周知,在隋朝時期,隋煬帝就曾多次對高句麗用兵,而且還對吐谷渾、突厥用過兵。而正是這幾次用兵才導致了國內的矛盾加劇。但若不對他們用兵,卻直接會引起邊境的不穩。所以唐朝時期,也分別對突厥、吐谷渾、高句麗、契丹、吐蕃、大食、回紇、南詔、勃律等發動了戰爭。

特別是在與突厥、吐蕃的戰爭中,更是持續了多年,更一舉滅掉了高句麗。在這些對外戰爭中,唐朝大多數都獲勝了。雖然有些戰爭最終無果,但也都是讓對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比如針對大食的那次戰爭,唐朝便僅用兩萬人讓對方損失了幾萬人。而且還是因為國內爆發了安史之亂,才沒有進一步對其進攻。

再說說唐朝國內的戰爭。除了唐朝的統一戰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安史之亂和李敬業反抗武則天的戰爭了。但最為頻繁則是安史之亂之後持續多次的削藩戰爭和藩鎮戰爭。而黃巢起義也是爆發在唐朝年間。雖然這些內部戰爭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但即便如此,唐朝仍然在不斷的戰亂之中,維持了很長時間。不得不說,這個王朝的戰力著實很強。

所以,唐朝的繁盛依靠的並不僅僅是文化政治的力量,而且還有軍事的實力。特別是在周邊異族國家林立,而都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唐朝唯有強兵強戰,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的不斷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