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李易安有一首《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在網絡上隨意搜索,得到的創作背景都是說此詩有兩種“背景”,一是說李易安得知趙明誠要歸來時所作。二是崇寧二年李清照得到回到東京時所做。

不論哪一種論斷,其依據都是第一句“春到長門春草青”中的“長門”。

那麼,哪一種論斷是對的?

這便涉及到如何解讀這首詞中的“長門”一詞。

長門,有兩種解釋。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其一,漢朝長安東北長門。

大體位置應當在長安東北,漢文帝曾經在這裡搭建了五帝壇用以祭天。此資料見於《史記·八書·封禪書》“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於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祠以五牢具。”此事同樣記載於《資治通鑑·漢紀》之中。

其二,長門宮。

原來叫做長門園,是館陶公主面首董偃的花園,因為想溜鬚漢武帝便將長門園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改名為長門宮。由於司馬相如的《長門賦》,讓長門宮成了“冷宮”的代詞。

解釋不同,寓意也不同。

長門,如果是指長安東北,那麼借指都城,京都。比如庾信《夜聽搗衣歌》“秋夜搗衣聲。飛度長門城。”比如竇叔向《秋砧送邑大夫》“斷續長門下,清泠逆旅秋”,比如辛棄疾《賀新郎》“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長門,如果是指長門賦,那麼借指冷宮,長門宮,同時寓意幽怨,哀怨,甚至是失寵之地,也可以借指所居之處偏於冷清孤寂。這類的詩詞比比皆是,比如李白《長門怨》“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比如杜牧《月》“唯應獨伴陳皇后,照見長門望幸心。”比如東坡《次韻劉景文》“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漢殿長門。”稼軒《摸魚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都是借用陳阿嬌幽居長門宮一事來表達不平之意。

由此可見,如果長門是寫實,那麼不論哪一個“長門”都是指京都。如果是虛寫,那麼長門就是李易安清冷孤寂的居所。

回頭再看兩種創作背景。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如果是長門二字為寫實

則完全可以對應第二種“背景”,1102年李易安之父李格非捲入政治鬥爭,在當年的秋天,被迫回到濟南。1104年春夏之際,由於受到父親牽連,李易安也被迫夫妻分居,回到了濟南。1106年,朝廷大赦,解除之前對“元祐黨人”的措施,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和趙明城團聚。當時是二月份,正值春天。所以完全照應“春到長門春草青”中的“春”,同時也照應了最後一句“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字面的意思與網絡上的解釋相同,兩年裡錯過了三次春天。但實際上應當有所暗指。所謂二年,即1104年春天到1106年春天,正好兩年,三度指這兩年裡的三次變化,一是離開汴京,二是其公公趙挺之官場失意,其三是趙挺之又恢復原職,自己得以夫妻團聚。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詞“歸來也”,如果是歸去,那麼就是離開汴京,所以,這個歸來,就是“回到”之意,或者回到汴京,或者回到家裡。巧的是,李易安和趙明誠的家就在汴京,甚少隱居之前是。

最後五個字“著意過今春”,潛臺詞應是這個春天還在,沒有過完。在此處已是春天,回到汴京還可以接著渡過春天。按之前所說,朝廷大赦是2月份,回到汴京渡過剩下的春天完全可能。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如果長門二字是虛指

那麼對應的便是趙明城外出期間,李清照自己清冷的獨居生活。倘若果真如此,那麼許多人都忽略了“長門”二字的潛在屬性。

怨!

直接的“怨”就是女人因為失去男人的寵愛而心生哀怨,延伸意義的“怨”就是文人由於得不到重視而生出的幽怨和憤慨,有些類似於懷才不遇。

比如無數以《長門怨》為標題的樂府和唐詩,詩詞倘若帶有“長門”二字,百分之九十都包含著“怨”這個成份。比如王安石“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比如王建《宮詞》“步行送入長門裡,不許來辭舊院花。”比如劉辰翁“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隨便挑出一句都“怨氣沖天”。

李清照的婚姻,一直堪稱美滿無雙。且不說《金石錄》中的大撒狗糧,單單那些詩詞中,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有“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想念,有“夜闌猶剪燈花弄”的牽掛,有“眼波才動被人猜”的俏皮,有“徒要教郎比並看”的甜蜜,有“今夜紗廚枕簟涼”的旖旎。從未曾有過小女人似的幽怨和哀傷。趙明誠每次外出或輕遊,李易安在家裡讀書,喝茶,寫險韻詩,遊湖,如此自強自尊自愛的女人哪裡會幽怨。

而且趙明誠的外出時間並不長,一是剛結婚不久,曾小遊一次。二是1121年知萊州,李清照後來也跟了過去,那也不叫“歸來也”,應當是“同行也!”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金石錄後序》中有“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一句,應當可以做為趙明誠有小妾的證據。然而在宋朝,小妾算不得人,是可以做為物品自由贈與他人的,比如東坡。而且據載這個妾室還是在外地,一直未曾居住在一處。

所以李清照從來沒有“失寵”過,何來怨一說?

我們再看全詞,有碧雲茶,有疏簾淡月,還有一個“好黃昏”,這哪裡是怨?明明是一如既往的情致生活。

完全可以斷定,第一種創作背景是錯誤的,

此詞做於1106年的春天,大約是農曆二三月份。

一個人的詩話:辯一辯李清照《小重山》的創作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