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疫情——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中國就不用說了,全球與中國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緊密的國家,也在這段時間也遭受了巨大經濟損失。而隨著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這種危害還在持續擴大,美歐股市的連日暴跌,也預示了市場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

新冠疫情——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相較於全球經濟的短期受損,其實還有一種憂慮更為恐怖——如果新冠疫情真的在全球大規模、大範圍爆發,會不會讓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全球化再遭重,甚至加劇瓦解?

這種憂慮並不是空穴來風。以特朗普上臺為標誌,美國重拾貿易保護主義,歐洲、拉美等地的右翼化政治勢力也全線崛起,這種變化,已經嚴重動搖了全球化的根基。這種大背景,再攤上這樣一場本世紀全球最大的瘟疫,對全球化來說真的是雪上加霜。

現在東亞已經淪陷,歐洲也正在失守,全球三大經濟活躍地區,唯獨美國還勉強正常。但美國之所以如此,看上去並非其防疫措施高效有序,而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僥倖。以現在美國的防疫等級,以及民眾的鬆懈認知,只要攤上一兩個超級傳播者,步韓國、意大利後塵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以美國在全球的江湖地位和影響力,如果歐亞大陸淪陷,被波及、擴散是遲早的事。而一旦美國最後也失陷,則意味著全球在新冠面前全面失守。既然連主要強國和經濟體都難逃此劫,那些醫療水平遠不如這些大國強國,經濟上又高度仰賴的中小發展中國家,更是絕無倖免可能。

而一旦新冠肆虐全球,全球化必然遭受重創。當各國紛紛開始自掃門前雪,彼此間豎起隔離大旗;國際經貿和物流體系都會因此嚴重受阻,甚至,就連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工業製造的全球化分佈和分工協作,也會因此而瀕臨崩潰——這一點,已經在中國的這個多月的停擺中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如果疫情範圍擴大到全球,對全球化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新冠疫情——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麼,遭此一劫,全球化真的會一蹶不振,甚至瀕臨解體嗎?

雲石君覺得,這得看怎麼說。如果從規模來看,如果新冠疫情真的在世界範圍內擴散,那麼全球化的規模,至少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必然會遭受嚴重的衝擊。但從內在邏輯而言,這種打擊,並不會摧毀全球化的運行基礎,反倒會有所加深,讓其重要性更加凸顯。

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疫情固然會導致各國之間以及內部的封鎖,進而降低全球化的規模和效率;但反過來,也會加劇各國在經濟上對外界的依賴。邏輯很簡單,當今世界,除了中國,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完整的工業門類;絕大部分國家和經濟體也沒有打造這種全門類的能力——在疫情期間尤其如此。所以,當疫情蔓延,甚至危及到社會正常運行時,為了儘可能的抵消這種政治威脅,大家反而會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的維護正常的外部物資交換——換句話說,人員交流,以及高等級的研發創新協同,確實有可能在疫情期間受影響,但基礎性的經貿,雖然規模難免受衝擊,但重要性,反而會因政治維穩因素而加強。

其次,疫情的全球化擴散,反而會進一步凸顯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性。如果新冠疫情真的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擴散,接下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恐怕在所難免。疫情期間就不說了,哪怕是疫情結束,產業鏈和大眾消費慾望和能力的恢復也都要一定時間。而在疫情期間,經濟停擺帶來的民生困難,會大大加劇社會動盪的風險,給各國政府乃至體制帶來巨大的壓力。那些自身實力本就差勁的本身抵抗力差的就不說了,即便是實力強的國家,應對這種衝擊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面對這種壓力,穩定社會局面,尤其是穩定民生,就成為當務之急。而穩定民生,說白了就是穩物價。而此期間,大家普遍手頭緊,所以這個階段的消費傾向,除了總量會有所控制以外,對性價比追求也會格外加強。基於消費者的這種迫切訴求,市場必然要做出反應,就是更加強調資源優化配置,尋找同等檔次下,最物美價廉的生產方。

這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制約了反全球化的傾向。全球化的最大一個好處,就是資源的最大程度優化配置,將商品的成本壓縮到最低;而反對全球化的最大理由,則是全球化會讓一些缺乏相關競爭力的國家經濟空心化,產業外移和崗位流失。

當然,這些產業外流之類的負面影響,究竟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不可避免,還是全球化所致,這個在經濟學上還值得商榷。但在現實中,許多國家的民眾形成了這個認識,媒體也煽風點火,所以自然有政客拿這個做文章。所以擱在平時,搞貿易保護這種逆全球化主張,還是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美很有市場。

新冠疫情——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如果新冠疫情氾濫,反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其形成壓制。畢竟稍微想想就知道,反全球化,尤其是大搞封鎖,必然會導致商品價格抬升,甚至供給出現短缺。擱在平時,大家經濟承受力強,國家財政也有餘力補貼,所以最多隻要忍一段時間,等本國產業重新恢復,就可以把麻煩挺過去——不管這個邏輯現實中是否成立,但至少檯面上上,右翼政客和媒體可以這麼著忽悠。

但疫情衝擊下,這反而更加不可能。如果疫情真的大規模擴散,很長一段時間內,民眾收入都會急劇降低,國家財政也會空前緊張——這意味著社會對高物價的承受力將大大削弱。與此同時,因為疫情的影響,這些國家內部,社會運轉也會出現問題。這種物資緊缺的時候重建產能,根本就不現實,而且風險極高,成本也無法承受。所以,這種情況下,只要全球化產業鏈條還能維持——哪怕只是基本維持,它的競爭力都是無可比擬的——畢竟只有它,能夠在困難時期,給民眾提供能承受得起的物資供給和保證。要是經濟全球化這時候崩了,根本不可能有別的體系出來替代,全球立刻就會爆發重大經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後果根本難以想象!

也正因為如此,在疫情氾濫的情況下,作為當今世界僅有的可以成熟運轉的全方位綜合經濟運行體系,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地位其實是無可替代的——也許它會因世界經濟的陷入困境,而在量級上有所衰減。但在依賴度和重要性方面,它反而會有所提升。

既然全球化無可替代,而且重要性還會更加凸顯,那對中國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很重要的機會。面對近年來愈發氾濫的逆全球化浪潮,作為全球化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受益者,中國本就有必要想盡一切辦法,捍衛全球化的地位。而作為受新冠疫情打擊早,也是最嚴重的國家,中國同樣需要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這種情況下,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趕緊控制住疫情,然後恢復生產,這不僅是維持全球對中國信心,保住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的必要之舉,也是為接下來可能爆發的戰鬥做準備。如果新冠疫情真的在全球範圍內氾濫,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全球唯一的工業全門類分佈國,必須要在這場疫情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通過穩定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在協助各國抵禦經濟風險、社會風險的同時,也給自己儘可能的挽回損失;並通過這些努力,強化全球化之於世界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加深全球化與各國經濟的親密捆綁。果能如此,也算是化危為機,不幸中的大幸了!

當然,最希望的,還是世界不要走到這一步,在新冠疫情擴散全球之前,人類社會精誠合作,盡一切努力將其限制和消除。畢竟,大國崛起,靠的是穩紮穩打,不是巧勁。一個和平穩定,有序發展的世界,才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環境和機遇!

本文為雲石新冠疫情繫列第七篇。覺得文章不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閱讀雲石新冠疫情繫列全部評論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