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十餘年前,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乾隆皇帝、和珅、紀曉嵐這三位清朝的歷史人物,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在張鐵林、王剛、張國立這三位老戲骨的演繹下,歷史也煥發出了新的魅力。在劇中,和珅和紀曉嵐總是圍繞著乾隆皇帝較勁,以至於觀眾都以為乾隆皇帝更加偏心和珅。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和珅比乾隆皇帝和紀曉嵐二人小了二三十歲,並且和珅最大的靠山也並非乾隆皇帝。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在帝制時代,有一句話叫做“伴君如伴虎”,把自己的身價性命栓在皇帝身上看似忠誠無比,實則愚不可及。因為皇帝一念之間,可能就會獻祭掉某個臣子獲取更大的利益。和珅能夠從一個侍衛爬上高位、變成乾隆的第一寵臣,足以可見他的聰明之處。這樣聰明的一個人,顯然也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他不可能把乾隆皇帝當成自己最大的靠山,和珅能夠青雲直上最大的後臺其實另有其人,此人名叫和琳。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自由父母雙亡,兄弟二人在長期的相依為命中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和珅這個當哥哥的也只有和琳這一個弟弟,所以也格外疼他。和琳也比較懂事,念著哥哥對他的好,事事都順著哥哥的吩咐。兄弟二人還在讀書時就對未來做好了規劃,和珅從文、和琳習武。和珅入仕之後,便一直在留意為弟弟鋪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琳以文生員補吏部筆帖式。和珅憑藉自己吏部侍郎的職務便利,將弟弟調到了工部,又助他升到了工部郎中。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但和珅明白,兄弟二人都留在朝中,死後難免發展受限。於是和珅帶著和琳攀上了名將阿桂,正趕上阿桂處理了兩件大案,在其中立下了功勞的和琳自然也跟著青雲直上了。但和琳真正的舞臺還是在戰場上,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興兵侵略西藏,大將軍福康安掛帥出征。經過和珅的周旋,和琳也被塞進了出征的隊伍。和琳與福康安配合默契,很快便取得了戰果,他也因此受到了乾隆皇帝和福康安的信賴,沒多久直接升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時,年僅40歲的和琳已經是封疆大吏四川總督了。而與此同時,和珅不僅是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還兼著吏、戶、刑等多部的尚書,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時的兄弟倆一文一武,一個入朝拜相、一個封疆為將,風光無限。詩人袁枚讚譽道:“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沒多久和琳又在鎮壓苗民起義中立下了大功,又恰逢大將軍福康安在軍中病逝,再加上和珅的運作,和琳毫無懸念的成為了大將軍。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此時的兄弟二人,即便是乾隆皇帝想動,也得忌憚三分,更別提後來的嘉慶帝了。但是和珅的好日子並沒能長久,嘉慶元年(1796年)的農曆八月,和琳率軍在圍攻平隴的戰役中,因瘴氣而染病身亡,年僅42歲。和琳的暴斃打亂了和珅的所有部署,也讓剛剛登基、還未掌實權的嘉慶帝看到了扳倒和珅的希望。對於和琳的英年早逝,太上皇乾隆也很傷心,不僅贈他一等公爵、准許後代世襲,還准許和琳家建專祠祭奠,牌位則安放在太廟和賢良祠由國家按時祭祀。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

但太上皇乾隆對和琳身後之事的看中無法改變和珅失去左膀右臂的既定事實,失去了和琳這個在外領兵的靠山,在朝的和珅只能寄希望於命不久矣的老乾隆。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剛剛嚥氣,嘉慶帝就開始對和珅下手了。和珅的倒臺也連累了和琳,嘉慶帝以和琳牽制福康安打仗無功為由,將乾隆帝賜予的殊榮全部剝奪。試問,如果和琳不那麼早死,嘉慶帝又怎敢動和珅一根手指頭呢?以兄弟二人的親密無間,嘉慶帝若真將和珅逼急了,結局如何還真不一定。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