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曲则全"的神秘面纱22

通行本第22章,帛书本第66章。

一、综合校勘

曲则全,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二、解读

大言不惭地说,自老子之后,除了道家传人,还没有谁能真正读懂这一章。古今无论哪种解读,只要看其对最后一句的解读,就知道这种解读是否正确。

1、曲则全;枉则定。

顺应变化发展的方向迂回曲折,能够保全系统的平衡状态。

不放任变化朝坏的方向发展,强行扭转弯曲,能稳定系统的平衡状态。

曲:迂曲、婉转。

全:保全,完整。

枉:扭曲、用力强行弯曲、邪曲。意思就是不顺应变化发展的方向来弯曲,"曲"是指顺应变化发展的方向弯曲,两者是相对的。

定:安定,稳定。

要深刻理解这句话,先要温习前面章节讨论过的、道的本质和原理:第一,道是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保持运动变化中的平衡,这是道的本质和基本原理。第二,道是系统,每个不同的系统都自成一道,换句话说,每个不同的系统都有自己系统内部的道。但是,所有系统内部的道都要遵从大道。

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所以必须要顺应这种变化,这叫"曲"。为什么必须顺应运动变化?因为世界上不存在静止,只能顺应变化发展。

当事物的变化状态超出一个极限,如果还是一昧迂曲,平衡就会被打破,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必须矫枉过正,才能让系统继续保持稳定。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曲则全,枉则定

举个现实的例子就能充分说明。

人类吃野生动物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不吃就会饿死,同时这也是维持自然界平衡的一种模式。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捕杀野生动物的手段越来越厉害,很多野生动物只能迁移到人类难以寻找的地方,这就是迂回曲折。华夏的野生动物很多都跑到了邻国,华夏人只能从东南亚周边的国家进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个事实:华夏境内的穿山甲其实几乎绝迹,都是靠进口。

当野生动物的迂回曲折已经不足以保证自然界的平衡状态时,就干脆来一场新冠病毒。这下好了,华夏出台相关法规,严厉禁止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干预、是人类的自救行为,其实往深处想,这何尝不是自然界的矫枉过正,以稳定整个大自然这个系统的平衡。所以说,枉则定!

那些"委曲求全,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才能得到伸张纠正"之类的说法,都是瞎胡闹。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洼则盈,敝则新

2、洼则盈,敝则新。

道的本质是保持运动变化的平衡状态,不可能绝对静止,更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有缺陷的地方,才会有进步;有衰败,才能不断更新。

洼:凹陷的地方,缺陷。

盈:增加、前进、进步。《左传》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初三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意思是"敌人的士气逐渐衰退,我们的士气就会逐渐增加",说得明明白白。

敝:败坏、衰败。

新:更新,重新开始。

举个现实的例子。

第1章讨论过,"非恒道也"的意思是:道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每种事物的诞生都并非完美无缺,但能顺应当时的道,以维持变化发展中的平衡状态。我们以前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当时是顺应社会需求的,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旧的法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道,必须更新,重新开始。这就是"敝则新"。

所以,"洼"和"敝",都是相对现在而言的。同样的道理,现在新制定的法规,只是适合现在的发展情况而已,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经过若干年后,现在的法规也会变成了"洼"和"敝"。只有而且必须是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也就是不断"盈"和"新"。

换句话说,正是有了以前制定的旧法规,有"洼"和"敝",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能不断地"盈"和"新"。这就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少则得,多则惑

3、少则得,多则惑。

只有缺乏和不足,才能真正得到;如果不缺乏,只有增加,那就是多余;如果多余了,就会惑乱,会不知道要怎么处置多余的东西。

少:短缺、缺少、缺乏、不足。

多:过分、有余。

得:获得、收获、得到。

惑:惑乱、疑惑、迷失、迷惑。

如何衡量少和多的标准?有两点。

其一,根据各人心中"洼"的大小来衡量。"洼则盈",洼越深越大,不足之处就有多大,得到的也就越多。如果心中的"洼"只是一个浅浅的低洼,增加的越多,并不代表得到的越多,反而会因此迷失方向。比如在去年,某位出名的明星出入豪车,保镖开道,威风凛凛,后来因吸毒而身败名裂,最终失去一切。为何?心中只有浅洼低洼,但财富来得快,所以迷失方向,这就是"多则惑"。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顺道而行,心中的"洼"才能足够大,原先所存在的相对而言就是变"少"了,才能真正得到。这就是"少则得"。

其二,根据大道的变化尺度来衡量。就是你所获得的一切,不能超越整个社会的平衡极限。比如微软反垄断案,起因无非是微软几乎垄断了相关行业的大部分市场,打破了社会发展的平衡极限,所以最终微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获得相对的缓和。

周朝末期,诸侯的国力已经超越王室,打破制约平衡,周朝亡。战国七雄,秦国重农抑商,发展实业,不与各国争雄,民富国强。其余各国相互争霸,民不聊生,打破人类发展的平衡极限,最终被秦国统一。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4、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所以得道的君主,要掌握变化发展中的平衡,就能以此来治理天下。

执:执掌、掌握在手。

什么是"一"?前面的章节讨论过,不是所谓的中庸,更不是无为,而是:道在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中的平衡状态。

5、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彰。

不短视,不要只顾着看一方面,要放眼大局,要放眼整个系统的平衡,就能看清楚形式和方向。

不自我炫耀,不自以为是,不自我感觉良好,不自以为顺应了大道。站在山顶看风景,才会知道山那边的风景已经比这边更美。只有站在山顶看风景,大道的整体变化才会真正显现。

自视:只看自己不看别人,形容短视。

自见:自我炫耀、表现。

彰:明显、显著、显露、显现。

明:照临四方、明白、明察、清楚。

6、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不要内斗,不要把力量用在自己内部之间的攻伐,要把力量放在顺应大道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会有成绩。

约束自己自夸自大的本性,不孤芳自赏,不做井底之蛙,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伐:砍伐、攻伐、讨伐。

矜:自大、自夸。

功:劳绩、成绩。

长:成长、进步。

7、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要顺从大道的变化发展规律,而不是强求,只有不违背大道,不与天争道,那谁都不能与你争夺。

换句话,统治者和管理者只有顺应大道的规律行事,不与天争道,不与民争道,那么无论是谁,都不能争夺过你。

争:强求,争夺。

8、古之所谓曲全者,幾(几)语哉,诚全归之。

古人所说的"曲全"、委曲求全,是有危险的话语,其真正的含义和重点,在于"全",也就是整体。

曲全:委曲求全。这是词语。

幾:通"几",隐微、危险。

诚:真正的意思。

全:完全,完整、整体。


道家精彩解读老子道德经,揭开

诚全归之

三、道理延伸

1、个体要顺道而行,才能无往不利。

2、无论个体还是集体,都要有大局观,要站在山顶看风景,顾全大局,大局就是道,道就是民生。

3、虽然事物没有十全十美,但只要统治者能顺应道的运动变化规律,以民生为本,把控变化发展中的平衡,不顾此失彼,就能治理好天下。

四、补充说明

利用碎片时间,断断续续地,不知不觉已经更新二十多章,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对"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还不明确,把道德经等同于道,以至于在评论区留了很多让人禁不住啼笑皆非的留言。所以在这里做一个补充说明,就相当于补课吧。

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一个客观事实: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整个宇宙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道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各种运动现象的本质,是普遍和基本规律,是最低层的东西。所以说,道是抽象出来的关于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西方哲学跟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角度不同。西方哲学着重于运动过程,而道着重于运动的开始和结果。尽管角度不一样,但无论东南西北方等所有派系的哲学,研究目的都是一样的。是什么?

人类很早就发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A),跟世界的真正面目(B),这两者之间是有差距和缺陷的。而哲学的目的,就是尽量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和缺陷,使A更接近B。

如果没搞懂这些,你永远无法理解"道"在说什么。

评论区里各种各样的留言说:道跟量子力学是相关连的;道是修身养性的;道是指导人生的;道是研究山医命相卜五术的……等等。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观点?因为他们把哲学的范畴跟具体的研究学科混为一谈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子连英文字母到底有几个都不懂,他能研究量子力学?老子能给人看病还是给人算命?

另外还有一个基础要搞懂,道家思想始于黄帝,有著作流传下来的还有比老子更早的鬻熊,但都有不同的分支,包括以研究基本物质为主的易道,以研究治病救人为主的医道,以贞卜吉凶为主的卜道,当然还包括修仙之道等等。而老子的道德经,重点研究的是治国修身之道,也就是后人称为的"黄老之学",只是道家其中的一个分支,并不代表所有道家。

一句话,道是哲学,是研究普遍和基本规律的,是最底层同时也是框架最大的东西,无所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