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藝評」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

最近,孫儷搭檔羅晉的《安家》、黃軒攜手佟麗婭的《完美關係》以行業劇之名登陸衛視頻道,然而觀眾們卻像對待前不久靳東的《精英律師》一樣,把它們統統劃入“懸浮劇”。即使主演們頭上頂著影后視後、影帝視帝的名頭,也沒能扭轉國產職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一貫作風。

事實上,《安家》和《完美關係》本來是握著一手好牌的。院線影片消失、被動宅家,都把觀眾推回到電視機前看電視劇;他們所關注的行業——房產中介和公關,本身也能聚焦觀眾們的好奇;再加上演技派演員的實力出演,本來是不至於像此前的《創業時代》《翻譯官》《談判官》一樣,淪為狗血偶像劇的。可惜,演技派拯救不了懸浮劇。

我對孫儷本來是有好感的。她的人設就是認真努力、苦讀劇本、一條就過,自帶大女主氣質,看過她的《玉觀音》《甜蜜蜜》《甄嬛傳》,確實覺得她是在表演上下了功夫的。甚至有“孫儷出品必屬精品”的口碑。

然而自《甄嬛傳》後,她選劇本的水平就讓我們有點難理解了,無論是《羋月傳》還是《那年花好月更圓》,都難逃臉譜化、模式化、淺薄化的窘境,只能看孫儷一個人在拼演技。大概是因為想要突破宮鬥瑪麗蘇大女主的舒適圈,孫儷選擇出演著名編劇六六執筆的《安家》,選擇了出身低微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房產中介房似錦。不過,她大概只看了前三集的劇本。

是的,如果能一直維持前三集的水平,《安家》真的是可以為國產行業劇揚眉吐氣一把了。房似錦的小心機、小手段甚至是夜裡啃麵包,都非常符合她的職業特點,生動紮實。讓觀眾看到了這個行業的辛苦與卑微,甚至是背後的套路和算計。

可惜劇情從第四集開始變得越來越和“房產中介” 沒關係了,編劇和導演忍不住要灑狗血了,原生家庭問題、三角戀、婚外情都來了,讓好好的職場故事又走到了情感劇、瑪麗蘇劇的泥淖中去。

《安家》至少拍好了前三集,給我們展現出行業劇不懸浮的可能性,同時播出的《完美關係》簡直就集齊了懸浮劇的所有特點:有故事的霸道總裁、豪門傻白甜、帥男靚女多角戀愛……在這部劇裡公關行業只是個背景,還是個處處都是漏洞的偽背景。

奇怪的是,很會演戲的黃軒、佟麗婭在這部劇裡演技好像被劇情吸乾了,黃軒只會撲克臉總裁坐姿,佟麗婭只會瞪眼睛裝清純。總說好的劇本會成就一個演員,看來反過來,壞的劇本會毀掉一個演員也是成立的。

說實話,我也挺愛看俊男靚女住著豪宅、開著跑車、穿著名牌、拿著高薪的,但是,這是不是這個職業里人們的常態呢?我在大多數國產行業劇裡看不到主角為了成功付出的等值勞動,看不到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工作流程。作為上班族,那些值得回味的、值得驕傲的、值得紀念的辛酸苦楚在哪裡呢?那些我們拼盡全力取得的成功、我們不敢奢望的垂青和機遇,在這些影視劇裡都變成了顏值的附贈品,變成了從天而降的大餡餅。

我在劇中沒有看到對辛勤者的肯定,沒有看到對職業的熱愛和執著,只看到西裝很好看、員工長得很好看、老闆長得很好看。所以,作為一個勞動者,我真的不能給這樣的懸浮劇鼓掌。如果沒有職場經驗的孩子看,誤認為這就是某個行業的狀態,產生種種幻想,那真就是罪過了。

要想把懸浮劇拉回現實,靠請演技派、請名導、加投資是辦不到的。整個製作環節都要能沉下去,把濾鏡去掉,好好去了解所要展現的行業和行業中的人和事,這樣才能讓行業內的觀眾產生共鳴,讓行業外的觀眾正確瞭解這個行業。須知,藝術雖然要高於生活,但終究要來源於生活。(蘇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