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张幼仪在自传《小脚和西服》里说她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你怎么看?

飞花逐月大帝


1920年,20岁的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夫君徐志摩汇合,此时,徐志摩对她的态度已是极度不耐烦,次年徐因恋上林徽因在其孕期冷漠提出离婚,1922年张幼仪刚生下次子后,毅然同意正式离婚。

张幼仪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也受过先进的教育,15岁时嫁给徐后,死心塌地的过日子,其中还为徐生下两个儿子,却“始终”未得到徐的善待。

离婚后,她从情感伤痛中振作起来,在欧洲三年求学,1925年命运又再次让她痛失小爱子,后被其弟接回上海,正式进入商界,从此,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离婚之前的张幼仪“为家为情”,离婚之后的她“为子为自己”,在经历过一道道“带着伤疤的坎”之后,她找回了自己,也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女见


张幼仪和徐志摩一起的时候,过得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我。而她和徐志摩离婚以后,她再也不怕失去什么,成功逆袭,所以她说要感谢徐志摩的离婚,那是她人生华丽丽的的分割线。


张幼仪性情温婉如兰,家世很显赫,嫁给徐志摩的时候,光嫁妆就塞了一节火车厢。


只可惜,她嫁给的是徐志摩,诗人需要的是激情,需要的俏丽可人,而这些张幼仪给不了。她只能给予他贤惠,而徐志摩不需要。

一、徐志摩从来没有爱过她


在张幼仪的自传《小脚和西服》里,她说她和徐志摩这场包办的婚姻让他嫌弃到极点。徐志摩从来都没有爱过她。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就说她是“土包子”。还有有一个细节,令张幼仪记忆犹新,徐志摩当时正在读书,他喊一个下人给他拿东西,可能正好背又痒痒,于是他就喊另外一个下人来帮他抓痒。张幼仪看见了,想过去帮忙,只见徐志摩用特别厌恶她的眼神制止了她。


徐志摩因为父亲的压力,被迫要把张幼仪接到英国自己的身边。她说她看见徐志摩到船上去接她的样子,是一脸的不情愿和不耐烦。


在英国,更是想尽办法羞辱她。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明小姐到家里吃饭。这位明小姐好洋气,烫着短打,涂着口红,穿着套裙,唯一不协调的是一双裹着的小脚,还穿着中国特色的绣花鞋。


明小姐走后,徐志摩问张幼仪对明小姐有什么感觉?厚道的张幼仪不知道徐志摩是另有他意,就傻傻地说:感觉明小姐的小脚和她身上的西服穿着不协调。徐志摩随及大叫:你也知道啊?所以我才要离婚!

后来,张幼仪怀孕了,她有些不安地告诉徐志摩,没有想到徐竟然要她把孩子打掉。她没有去打胎,而是选择把孩子生了下来。


徐志摩根本不顾她刚刚生育二胎,坚持要和她离婚,张幼仪知道就算和他在一起,也不会幸福,因为他的心根本不在家。张幼仪平静地选择了分手。因为她爱是一个人的事,至于婚姻就更不简单是两个人的事。虽然爱是那样刻骨铭心,但是却可以放弃。张幼仪放弃了爱,选择了更重要的坚持和责任,她一个人抚养孩子。


二、离婚后的张幼仪破茧成蝶


曾经那么担惊受怕,曾经那么在乎,就怕徐志摩不要她,现在终于还是失去了。张幼仪开始了人生逆袭。张幼仪在德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德语。她选择在德国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她的务实坚韧的人生态度特别契合德国的严谨国风。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语,在德国找到了自信。


回国后,她先在吴京大学教学德语,后来到上海到人云裳时装公司的总经理。连当时的陆小曼,唐瑛这样的名媛都去她的公司购买时装。


接着她又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银行女总裁。

苦难就是一场大火,很多人在大火里烧成灰烬,而有些人在火中涅槃重生,比如张幼仪。


当然张幼仪离婚后能够成功逆袭,我认为除了她本人坚韧的意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家庭,第一,她虽然和徐志摩离了婚,但是仍然在徐家,徐志摩的父母是很喜欢她的,她的云裳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就是徐志摩的老爸。第二,她们张家有的是钱,还有那么多有用的哥哥一直支持她。如果她如果没有这些财力人力支持,她也不能够这么轻易成功。


三、平淡幸福的晚安


其实她的努力还真获得了徐志摩的欣赏。徐志摩曾经在写给陆小曼的信里,说过张幼仪的转变。表扬她进步不小,说张幼仪已经成了一个有胆量的独立女性了。


也许,张幼仪是想徐志摩能够回心转意的。可是,他乘坐的飞机失事了,她再也没有机会了。据说当时报信的人先通知陆小曼的,可陆小曼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张幼仪知道了,立刻让弟弟带着儿子去济南认遗体。

张幼仪的晚年在香港渡过。她和邻居一个叫苏纪之的结婚了。苏医生在日本留过学,也是离过婚的人。她和苏医生共同生活了18年。苏医生去世以后,幼仪来到美国纽约定居,一直活到88岁。最后她要求在她的墓碑上刻:苏张幼仪。过往的爱,在前行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悄然远去,任谁也阻止不了忘却的脚步。张幼仪要求这样书写墓碑,我估计第一她和苏医生相濡以沫18年,她真的爱苏医生,也谢谢苏医生。第二,可能想到她之前那么爱徐志摩,可在和徐志摩七年的婚姻里她从来没有感到他的温暖,除了轻蔑,讨厌,再不就是冷漠。她觉得曾经是那么不值得。


我对张幼仪最感到敬佩的是,徐志摩不顾她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就坚持要和她离婚,她没有去哭去闹,而是平静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谁说她是土包子,她的这个行为就是一种优雅。她成全了徐志摩,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因为离婚,她才能够成长,在后半生活出了自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蓝天碧海。


美人曾那么真实地存在,如今都已经杳如童话,只可记忆,不可靠近了……


慕蓉小意


《小脚和西服》并非张幼仪的自传,而是由张幼仪的侄女张邦梅所著。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他们的婚姻共计七年的时间,但在这七年里张幼仪没有得到过徐志摩一丝的爱,徐志摩在刚看到张幼仪照片时就撇撇嘴说道:“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把自己的爱都留给了外面时髦新潮的女性(林徽因和陆小曼),而张幼仪却把目光都停留在徐志摩身上,相夫教子打点上下。纵使张幼仪足够努力去挽留这段早已经走入暮年的婚姻,但仍然比不过徐志摩渴望绝对自由的决绝,他们的婚姻终是走向了终点。



但离婚后的张幼仪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她学习语言学习文化成为职场女性,她和新潮走的越来越近,但同徐志摩仍然渐行渐远。 小脚指的是张幼仪,不过张幼仪并不是小脚,她在幼时只缠过三天的脚,与天然足没什么两样。

这里的小脚主要指张幼仪内心的传统观念,张幼仪虽然出生在一个大的家族,但仍然逃不过重男轻女的时代限制。她的家庭共有八子一女,张幼仪虽然不至于受苛待,但也需要为了自己所想要而小心翼翼。

这一点就和林徽因和陆小曼有显然的区别,她们二人出生在开明的家庭,备受家人宠爱都上过名牌大学,拥有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是当时青年心中的女神。



张幼仪从小还受着三从四德的教育,她当时的观念仍旧是“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守寡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并不想自己与那个传统的时代格格不入。她没有反抗精神,母亲为婚姻顺遂,把她的八字改了,她虽然质疑,但依然一声不吭。

虽然张幼仪足够温顺且相貌尚可,但这样“无趣”的人激不起徐志摩的一丝兴趣,更加留不住徐志摩的心。 徐志摩是一个开明奔放之人,也是民国的一个有才有颜的渣男,他在《爱眉小札》中说:“只要爱情是真的,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恋爱本是光明事。”

所以他把自己对陆小曼的喜爱和追求都放在所有人都可见的明面上,对她们倾尽了自己的爱恋和浪漫。他为了满足陆小曼对奢侈生活的向往,四处开课甚至和朋友开口借钱。对于爱而不得的林徽因他更是宝贝,即使已经佳人在侧,他依然从万里外乘坐飞机去看林徽因的演唱会,而且在中途不幸去世。



张幼仪不同,即使徐志摩已经做了很多不可原谅的事情,但张幼仪依然苦苦在原地等待,她坚信感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她不想放弃自己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但是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尽管张幼仪一直让步,但徐志摩还是在张幼仪怀第二胎的时候坚决离婚,张幼仪苦苦的哀求也只能拖延。

在张幼仪生下二子以后,消失很久的徐志摩出现了,不是为了看孩子,而是为了让张幼仪签署离婚协议。张幼仪彻底想开了,她要为了孩子坚强,签下名字的那一刻,张幼仪正式打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张幼仪离婚那年22岁,在二哥的帮助下,她开始了在异国的蜕变。

她开始学习德文,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柏林菲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她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证书,是社会对她的认可,她终于有了希望。

但是儿子到3岁的小儿子,却因为腹膜炎去世,这给了张幼仪沉重的打击。但她在经历了风浪以后很快便将悲伤转化为力量,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自己的提升上,又学习了经营管理专业。



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的母亲,她拖着千疮百孔的身躯和命运斗争,她在异国挑灯夜读艰苦奋斗,为的就是提高能力积蓄力量,为自己回国以后的涅槃做铺垫。

历史漫谈君曾有过一句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

“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到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到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像,有时我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又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回国以后的张幼仪果然站在了自己人生中的C位,成了女人们的目标。她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又办起了云裳服装公司,接着又管理了女子商业银行,并且凭自己的优秀,成为了副总裁。

成功以后的张幼仪面对相对落魄赚钱的徐志摩并没有嘲笑,反而多次慷慨解囊,张幼仪还赡养徐志摩的父母,甚至在徐志摩去世以后还每个月给陆小曼发生活费。张幼仪在事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她在道德上的高尚更是让人敬佩。



她虽然失去了徐志摩,也没有换回徐志摩的心,但她留住了自己的尊严也得到了徐志摩的肯定。张幼仪的一生是绚烂的,是传统女性转向现代的一个成功案例。

张幼仪曾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也没办法找到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失去徐志摩虽然痛心,但她活出了自己最美丽的样子! (文/历史漫谈君·半青)


历史漫谈君


徐志摩是我们崇拜的诗人,我们陶醉于他的诗歌,感受到诗人思想的激情飞跃。

可做为徐志摩妻子的张幼仪,却从未感受到他一丝的爱意。他把激情留给了读者,却把冷酷给了妻子。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遵循着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对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徐志摩来说,这无疑是一把披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徐志摩迫于父母的压力,其实自己是非常厌恶的,他要同这段封建的旧婚姻作斗争,他要的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浪漫,追求的理想爱情,张幼仪就是他最斗争的牺牲品。

张幼仪能感受到徐志摩对她的无视,对她的鄙视,称她为"土包子",她将丈夫的冷落默默地藏在心里。

她委屈自己,只为求全。可是再卑微也没有换来徐志摩的爱,他还是向她提出来离婚。

"小脚和西服",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比喻,比喻他们的爱情是这样的不搭配。

张幼仪是深受旧式中国礼教束缚的,她的身上保留着一些中国传统女性的思想,婚后的生活中,张幼仪一边打理家业,一边关爱丈夫照顾孩子,她是一位勤劳贤惠的好妻子。

离婚后,她痛苦过,但很快从痛苦中走出,她是个坚强独立的女人,离婚后她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离婚后她独立在德国完成了学业,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创办了第一家服装设计公司一云裳服装公司,在哥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了一名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新女性。

张幼仪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女人只有独立,坚强,自信,才能赢得幸福。



sddz以书润心


是啊,如果徐志摩不与张幼仪离婚,我们就看不到一个即精通德语和英语有是一个出色的银行“家”。


简单自律自由365


感谢她离开了徐志摩,张幼仪也算忠诚的女人,独自把徐志摩装在心里装满了三十牟。


远方235928691


置之死地而后生,她被逼成了华丽转身的传奇。


98号渡老师


徐志摩成就了后来的张幼仪


哆啦A梦一辉


如果张幼仪跟徐志摩不离婚的话,恐怕很难造就后来的张幼仪,人不经过一些事的话,人的思维很难转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