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大文人是谁?

童乘英


【唐朝著名四大诗人如下】: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

扩展资料1,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作品 :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

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

2,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经典作品: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作: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每日各不同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

一,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 ,《卜居》、《 渔父 》 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个问题 ,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二.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154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权威著作《天体运行论》

三. 弗朗索瓦·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1483年一1494年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其本身也是一位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的人文主义"巨人",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作品有《格言集》《巨人传》

三.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有《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


光头哥1234


一、苏东坡

苏轼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文人,他所处的宋代也是我心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这时的文化最优雅,最贴近生活;

他在词的创作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从此“诗庄词媚”的格局被打破。多少气壮山河的佳作出自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手。可即便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后世除了辛稼轩,又有谁有他的境界,有他的眼界,感受得到生命的那种律动,驾驭得了那种直冲霄汉的豪情。

二、李白

李白的诗风大开大阖,富于瑰丽的想象,强状之曰“大”。李白牢骚不少,可谁也没见过牢骚发得像他那么有水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渴望不朽,但他从没有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类的话。他渴望的是名垂青史,建功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统治者。

三、白居易

在政治上,他也没什么大的才干,但他们都是智虑忠纯的人,为人都相当厚道。苏轼的政论文虽然观点不见得多好,但说理清楚,又是处处为江山社稷考虑,处处从正人君子的角度考虑。而白居易的诗作中则有大量表现民间疾苦的讽谏之作,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再加上他的用词明白晓畅,不事雕饰,往往让人读了心情沉重,也免不了感叹作者忠君爱国之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四、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花开别落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

第一位是中国的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第二位是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在德国的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定律、英国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才更加的稳固。

第三位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法国作家和人文主义者,在欧洲文学史上是与但丁、莎土比亚、塞万提斯并肩的文化巨人。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家。他也是一位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的人文主义“巨人”。

第四位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在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德国的狂飙运动也是高唱着莎士比亚的赞歌,举着他的旗帜前进的。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

而且,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与之相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以数量来说,引用或谈到莎士比亚竟有三四百处之多。所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马克思科学研究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最好伴侣。

这四位绝对是无可争议世界四大文人。







细看古今


一、苏东坡

苏轼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文人,他所处的宋代也是我心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这时的文化最优雅,最贴近生活;这时的生活也最具有文化气息。苏东坡是个多面手,诗词文都有优秀的传世之作。而他并不像典型的中国文人那样自命不凡而又愤世嫉俗(虽然这不一定是坏事,但有碍于“可爱”),他也连遭厄运,但他的作品中没有诅咒,他只是在极力宽慰自己,有时也会顾影自怜: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多数情况下,他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苦中作乐。《后赤壁赋》中,他与朋友欣赏美景,苦于“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妻子竟拿出一斗“藏之久矣”的酒,真是望外之喜,大家动手钓鱼,这才凑了一桌酒席。一群穷朋友,在一起开“诸葛亮会”找吃的,却也没耽误了佳作传世。再看他的《喜雨亭记》、《超然台记》,最能让人稳住心神。每当心境不佳,我都会想起“酺糟啜(酉离)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人生不过几十年,有些东西真的死命去追逐,得到了又能怎么样?若能像苏轼一样灵台空明,也算不白活了。《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也。”细细想去,此言大有深意,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心闲下来。

他命犯小人。乌台诗案是宋代少有的文字狱,偏偏他赶上了。他不是个好政客,在政治上一窍不通,无论尔虞我诈还是治国安邦,他都缺少才干。但是他对于本职工作向来兢兢业业。王安石变法,他看到不妥之处就站出来讲话;司马光的保守派报复,他认为不妥,也站出来说。政治嘛,当然不能对它的道德属性要求太高,苏轼当然倒了霉。但他没必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悔(想来他也不会),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做人的档次。他从来不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不咒骂小人,不怨恨权贵,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他们圈子里的人。他在参禅,他在认真生活。外放地方,他依然恪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在杭州太守任上,他兴修水利,造福黎民。苏堤与白堤交相辉映成为了中国文人留给后世的一道奇观。

他在词的创作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从此“诗庄词媚”的格局被打破。多少气壮山河的佳作出自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手。可即便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后世除了辛稼轩,又有谁有他的境界,有他的眼界,感受得到生命的那种律动,驾驭得了那种直冲霄汉的豪情。

二、李白

李白的诗风大开大阖,富于瑰丽的想象,强状之曰“大”。李白牢骚不少,可谁也没见过牢骚发得像他那么有水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渴望不朽,但他从没有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类的话。他渴望的是名垂青史,建功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统治者。他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天才,像加菲猫里的洛伊公鸡般自命不凡。可是很奇怪,正是这自命不凡让人感觉到他的可爱。他真的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不朽。他的浪漫气质溢出诗句之外,强烈地撞击人的感官,让人不由得不问:“奇句从何而来,诗人是何来历?”再也没有比他的自封“谪仙人”对他更恰当的评价了。他也有原则,他懂得爱惜他的高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不仅仅是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仅仅是通过地租等形式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李白的这句诗就是对封建社会对人类最深层次的压迫的最强烈的反抗。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真得明白人生中最宝贵的是“开心颜”呢?他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峰上四下张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人生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那是一座什么样的高峰?历史?时代?艺术?生命?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人又登上去,看到了几百年也不一定有人看到一回的奇景。正因为如此“古来贤者皆寂寞”。凤凰台上凤去台空,那座山峰上先贤的足迹恐也已被荒草淹没难寻。我们何时能够再拥有一个李白呢?

三、白居易

我总是觉得他和苏轼有几分神似。在政治上,他也没什么大的才干,但他们都是智虑忠纯的人,为人都相当厚道。苏轼的政论文虽然观点不见得多好,但说理清楚,又是处处为江山社稷考虑,处处从正人君子的角度考虑。而白居易的诗作中则有大量表现民间疾苦的讽谏之作,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再加上他的用词明白晓畅,不事雕饰,往往让人读了心情沉重,也免不了感叹作者忠君爱国之心,赞道:“好人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只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切体会才能发出的感叹。非如此,也决不能把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这么小的篇幅里如此感性地表现出来。白居易好像特别擅长集中表现复杂的矛盾,通常一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而他所借助的办法就是对人物心理感受的刻画。所以不如说他是很擅长表现人物的心理感受的。《琵琶行》中为人世代传诵的描写音乐的片断也是通过写人的心理感受实现的对音乐描写。可能现实中的白居易是一个很体贴的人吧。有诗为证: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的《得白乐天书》)如果白居易就是这样一副老好人面孔的话,也进不了我这个帖子了。一打听,据说此公生活作风倒不刻板,和自己外甥的媳妇扯不清楚,真不知道怎么说他好。而且那些政治色彩很浓的忧国体民诗也只是他前期的作品,后期的审美价值就高了很多。包括那两首著名的长诗。我有一本白居易的诗选,一首首读来,我心中的白居易总不脱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偶然间想看看最后一首是什么,竟是这首《达哉达哉白乐天》:“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柴米尽,侍婢幕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读完这首诗,我不由拍案叫绝。真是人如其名,白乐天,乐天知命。生计已经艰难如此了,还“醉卧方陶然”真是不知死活。不知死活才能快乐。常人之畏莫过于死,活着比啥都强。他却“未归且住亦不恶”,还没死那就活着,也行啊,居然这样“珍惜”声名,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能够限制他呢?他已经进入“自由王国”了。考研苦啊,找工作苦啊。这些个苦从哪里来的?心为形役,人为物役,人永远只能在物的驱使下疲于奔命,又怎么能快乐呢?白居易高人啊。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被传为佳话,也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和最为向往的友情: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无需多言了。

白居易怎么也越不过苏轼李白去,可是把他放在第三,又多少觉得委屈他了。

第四名我选纳兰性德。以他的文才和文学地位和前几位绝对没法比。选他的理由只是可爱。他是个性情中人。从小锦衣玉食,父亲权倾朝野,自己也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可他总是闷闷不乐。他先后有两任妻子,都早亡,感情又都好。于是他的作品里就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甚至让人灰心的悼亡词。他的笔法也像他的感情一向细腻。因此有人说他是贾宝玉的原形。他两个的确像,也难怪有人这样说。凡精致的产品可靠性都是差的。他也于三十多岁就早逝了。我又想起《莫扎特》里的一句台词“上帝亲手毁了他的宠儿,他的乐器。”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如杜鹃般婉转的哀鸣,声声见血。爱生活的人得不到生活的恩宠,荼毒生活的人享受生活的快感。人啊,人是他看到的一切的奴隶,人是他创造的一切的奴隶,人是他心的奴隶。整个世界真是像《红楼梦》里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啊。


怀抱龙眼水


一、苏东坡

苏轼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文人,他所处的宋代也是我心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这时的文化最优雅,最贴近生活;这时的生活也最具有文化气息。苏东坡是个多面手,诗词文都有优秀的传世之作。而他并不像典型的中国文人那样自命不凡而又愤世嫉俗(虽然这不一定是坏事,但有碍于“可爱”),他也连遭厄运,但他的作品中没有诅咒,他只是在极力宽慰自己,有时也会顾影自怜: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多数情况下,他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苦中作乐。《后赤壁赋》中,他与朋友欣赏美景,苦于“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妻子竟拿出一斗“藏之久矣”的酒,真是望外之喜,大家动手钓鱼,这才凑了一桌酒席。一群穷朋友,在一起开“诸葛亮会”找吃的,却也没耽误了佳作传世。再看他的《喜雨亭记》、《超然台记》,最能让人稳住心神。每当心境不佳,我都会想起“酺糟啜(酉离)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人生不过几十年,有些东西真的死命去追逐,得到了又能怎么样?若能像苏轼一样灵台空明,也算不白活了。《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也。”细细想去,此言大有深意,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心闲下来。

他命犯小人。乌台诗案是宋代少有的文字狱,偏偏他赶上了。他不是个好政客,在政治上一窍不通,无论尔虞我诈还是治国安邦,他都缺少才干。但是他对于本职工作向来兢兢业业。王安石变法,他看到不妥之处就站出来讲话;司马光的保守派报复,他认为不妥,也站出来说。政治嘛,当然不能对它的道德属性要求太高,苏轼当然倒了霉。但他没必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悔(想来他也不会),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做人的档次。他从来不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不咒骂小人,不怨恨权贵,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他们圈子里的人。他在参禅,他在认真生活。外放地方,他依然恪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在杭州太守任上,他兴修水利,造福黎民。苏堤与白堤交相辉映成为了中国文人留给后世的一道奇观。

他在词的创作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从此“诗庄词媚”的格局被打破。多少气壮山河的佳作出自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手。可即便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后世除了辛稼轩,又有谁有他的境界,有他的眼界,感受得到生命的那种律动,驾驭得了那种直冲霄汉的豪情。

二、李白

李白的诗风大开大阖,富于瑰丽的想象,强状之曰“大”。李白牢骚不少,可谁也没见过牢骚发得像他那么有水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渴望不朽,但他从没有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类的话。他渴望的是名垂青史,建功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统治者。他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天才,像加菲猫里的洛伊公鸡般自命不凡。可是很奇怪,正是这自命不凡让人感觉到他的可爱。他真的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不朽。他的浪漫气质溢出诗句之外,强烈地撞击人的感官,让人不由得不问:“奇句从何而来,诗人是何来历?”再也没有比他的自封“谪仙人”对他更恰当的评价了。他也有原则,他懂得爱惜他的高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不仅仅是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仅仅是通过地租等形式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李白的这句诗就是对封建社会对人类最深层次的压迫的最强烈的反抗。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真得明白人生中最宝贵的是“开心颜”呢?他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峰上四下张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人生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那是一座什么样的高峰?历史?时代?艺术?生命?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人又登上去,看到了几百年也不一定有人看到一回的奇景。正因为如此“古来贤者皆寂寞”。凤凰台上凤去台空,那座山峰上先贤的足迹恐也已被荒草淹没难寻。我们何时能够再拥有一个李白呢?

三、白居易

我总是觉得他和苏轼有几分神似。在政治上,他也没什么大的才干,但他们都是智虑忠纯的人,为人都相当厚道。苏轼的政论文虽然观点不见得多好,但说理清楚,又是处处为江山社稷考虑,处处从正人君子的角度考虑。而白居易的诗作中则有大量表现民间疾苦的讽谏之作,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再加上他的用词明白晓畅,不事雕饰,往往让人读了心情沉重,也免不了感叹作者忠君爱国之心,赞道:“好人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只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切体会才能发出的感叹。非如此,也决不能把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这么小的篇幅里如此感性地表现出来。白居易好像特别擅长集中表现复杂的矛盾,通常一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而他所借助的办法就是对人物心理感受的刻画。所以不如说他是很擅长表现人物的心理感受的。《琵琶行》中为人世代传诵的描写音乐的片断也是通过写人的心理感受实现的对音乐描写。可能现实中的白居易是一个很体贴的人吧。有诗为证: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的《得白乐天书》)如果白居易就是这样一副老好人面孔的话,也进不了我这个帖子了。一打听,据说此公生活作风倒不刻板,和自己外甥的媳妇扯不清楚,真不知道怎么说他好。而且那些政治色彩很浓的忧国体民诗也只是他前期的作品,后期的审美价值就高了很多。包括那两首著名的长诗。我有一本白居易的诗选,一首首读来,我心中的白居易总不脱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偶然间想看看最后一首是什么,竟是这首《达哉达哉白乐天》:“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柴米尽,侍婢幕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读完这首诗,我不由拍案叫绝。真是人如其名,白乐天,乐天知命。生计已经艰难如此了,还“醉卧方陶然”真是不知死活。不知死活才能快乐。常人之畏莫过于死,活着比啥都强。他却“未归且住亦不恶”,还没死那就活着,也行啊,居然这样“珍惜”声名,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能够限制他呢?他已经进入“自由王国”了。考研苦啊,找工作苦啊。这些个苦从哪里来的?心为形役,人为物役,人永远只能在物的驱使下疲于奔命,又怎么能快乐呢?白居易高人啊。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被传为佳话,也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和最为向往的友情: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无需多言了。


魚与熊


四大文人是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

1、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4、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梨城小子


关于四大文人,每个人内心中的答案不一。但是,根据资料记载的四大文人是这样的。

1953年全世界范围纪念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有四位。

当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关于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出生于波兰托伦市,是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哥白尼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之后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被认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为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弗朗索瓦·拉伯雷】

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出身律师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后来以行医为业,16世纪30年代开始转向文学创作。他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莱文等多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人”。

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

【关于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鲁迅曾称他作“狭斯丕尔”),代表作有《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河君子


你说的是中兴四大诗人还是唐朝著名四大诗人?

唐朝著名四大诗人有: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中兴四大诗人有:

尤袤(公元1127~1202年)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 公元1148年(南宋朝绍兴十八年戊辰)举进士。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逝世后谥号“文简”。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

陆游(1125-1210),务观,号放翁。“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9200首,主要是后两个时期所作,42岁前只有百余首,被自己烧掉。有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


多多兮䒙


大家好,我是一名历史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让我给大家解决一下!下面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1,苏轼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文人,他所处的宋代也是我心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这时的文化最优雅,最贴近生活;

他在词的创作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从此“诗庄词媚”的格局被打破。多少气壮山河的佳作出自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手。可即便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后世除了辛稼轩,又有谁有他的境界,有他的眼界,感受得到生命的那种律动,驾驭得了那种直冲霄汉的豪情。

2,李白的诗风大开大阖,富于瑰丽的想象,强状之曰“大”。李白牢骚不少,可谁也没见过牢骚发得像他那么有水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渴望不朽,但他从没有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类的话。他渴望的是名垂青史,建功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统治者。

3.白居易在政治上,他也没什么大的才干,但他们都是智虑忠纯的人,为人都相当厚道。苏轼的政论文虽然观点不见得多好,但说理清楚,又是处处为江山社稷考虑,处处从正人君子的角度考虑。而白居易的诗作中则有大量表现民间疾苦的讽谏之作,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再加上他的用词明白晓畅,不事雕饰,往往让人读了心情沉重,也免不了感叹作者忠君爱国之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以上为大家分享这一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欢迎你们来互相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