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历史爱好女


都说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小编虽然不是什么国手也懂得围棋黑白之间的攻杀战守中蕴含的任务性格。班布尔善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在康熙以冲龄继位的政局动荡时期,也想浑水摸鱼窥视大宝。妄图推动鳌拜谋反,然后自己以宗室的身份在鳌拜杀掉康熙后来个除逆完成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皇帝梦。结果在《康熙王朝》中仅仅一盘残棋,心思就被人老成精的索尼看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亲政前朝廷势力背景分析

康熙初年,政局动荡。小康熙以冲龄坐上皇位,不敢说是主少国疑但是太后也不是什么强势的;幸好有太皇天后孝庄撑场面。再看四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沙哈。小康熙第一次与四位辅政大臣见面的时候有过这么第一段话:

你是索尼,父皇说过你是开国元勋,朝廷栋梁
你是鳌拜,你在沙场上救过父皇的命,是本朝第一武将
你是苏克沙哈,父皇说你奉公执法,是朝廷公正表率
你是遏必隆,你能将朝廷的工部、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是朝廷的大管家

通过小皇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索尼势力最大,掌握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并且资格老,脾气大,这是当年和多尔衮顶牛的人物。又经过顺治和康熙两朝,更是老奸巨猾轻易不出头。鳌拜武将出身,皇太极时代就被成为满洲第一勇士;党羽遍布朝野也是一等一的功臣;苏克沙哈是个忠于皇帝的正人君子,但是没有军权成为最先被鳌拜暗算的辅政大臣;遏必隆是个有好处就上,企图左右逢源的家伙。这四位被孝庄太后笼络封为侯爵,享亲王俸。


鳌拜通过圈地运动的了良田千倾被帝师魏承谟告到康熙那里,而遏必隆赶紧和稀泥说没有此事;当康熙希望首辅索尼表态的时候,老奸巨猾的索尼赶紧说这个还是苏克沙负责,苏克沙哈是先帝认可的奉公守法的表率。康熙和苏克沙哈都无奈叹息。

当老索尼到家就告诉儿子索额图闭门谢客同时称病不去上朝。再看他吩咐索额图的话:

孝庄太后不表态,咱们那也不表态;如果孝庄太后要收拾残局就得重用咱们索家,那个时候你的官职就不是吏部侍郎了

你看他这老奸巨猾的劲头儿。然后鳌拜趁机在索尼不作为的基础上先后处理了魏承谟、倭赫还有杀掉了苏克沙哈。随着鳌拜势力的膨胀,孝庄不得不依靠索尼来抵御鳌拜的压力。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索额图也升官。由此皇室才得到索尼的鼎力支持。


阴险狡诈的班布尔善隐藏在鳌拜后面包藏祸心

而本文中的重点人物班布尔善就隐藏在鳌拜背后,鼓动鳌拜造反。他是皇族,努尔哈赤的孙子。从辈分上来说,康熙还得管他交五叔。因为他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也亲眼见到从皇太极到顺治继位时的血腥和残酷。所以这家伙也想在合适的情况下窥视皇位。他的计划很简单,隐藏在鳌拜背后鼓动鳌拜造反的野心;然后以鳌拜为靶子吸引火力,然后鳌拜造反成功杀掉康熙和孝庄后再以爱新觉罗宗室的名义诛灭鳌拜。这样他就里子面子都有了,顺理成章的坐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

最早鳌拜就把他纳入心腹,曾经想推塔当康熙的老师没成功;后来又想让班布尔善当主考又没成功;但是班布尔善就这样一步步的成为鳌拜言听计从的谋士。当天下督抚和带兵大将拜访鳌拜的时候,本来鳌拜已经打算劝说大家别圈地了。但是班布尔善一看这不行啊,还得鼓动鳌拜在前面顶着就说:

天下半数以上的督抚就在这间屋子里,天下一大半的带兵大将也在这各屋子里。这说明天下的道理不在御史言官那里,而在这间屋子里。

当苏克沙哈找到班布尔善让他一起弹劾鳌拜时,班布尔善假装应允把苏克沙哈耍的团团转还得到了他弹劾鳌拜的计划。一回头班布尔善就把苏克沙哈的給卖了,最后导致苏克沙哈被杀。这样班布尔善利用鳌拜隐藏自己,又把鳌拜推上了不归路。


保皇派的索家和班布尔善以及背后的鳌拜斗法

当索额图和班布尔善对弈,以棋为由谈奏请皇上亲政的时候班布尔善认输称受教就回去了。表面看似乎他听从索额图的话回去上折子上奏请太子亲政去了。但是随后索尼看到残局的时候到发现班布尔善棋高一筹故意认输的时候,就知道班布尔善所图甚大不是易于之辈。


后来果然在班布尔善的积极游说下打算造反,他好黄雀在后。但是没想到以九门提督吴六一为关键人物一举拿下所有的叛乱者,班布尔善也不被识破没什么好下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康熙王朝》中,真正的人精都潜伏在康熙继位之初的朝局之中,真正的人精都是示弱于人,把自己藏得深不可测。


索尼就是其中之一的宦海老狐狸,平日里装病,闭门不出。明明是辅政四大臣之首,掌握着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曾经胆敢和睿亲王多尔衮叫板的人。而此刻,自己躲起来,却让鳌拜日益膨胀,权倾朝野,目无君上。


当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沙哈开始暗中调查鳌拜罪证的时候,索尼不参与。苏克萨哈邀约同样”反对”鳌拜的班布尔善在恒通驿店密谋,在众臣同朝议政之日,要参劾鳌拜。结果在上朝之日,班布尔善“反水”弹劾苏克沙哈诬陷及买卖官位等罪,导致苏克萨哈被杀。苏克萨哈的死,让康熙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和受辱感,而此刻的索尼更是称病谢客,闭门不出。

而索尼这个行为实际上是待价而沽。

他明白鳌拜杀苏克萨哈实际上是已经向康熙“宣战”,孝庄不会坐视不理。而自己也是唯一能与鳌拜抗衡的人,孝庄为了笼络自己不倒向鳌拜,甚至借自己的力来抗衡鳌拜,给出的价码绝对不会低。


果然孝庄亲自便装上门提亲。赫舍里与康熙结亲也就意味着,赫舍里家族的命运和爱新觉罗的命运绑到了一起。对赫舍里家族而言,虽然有风险,但是回报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世代相传的荣华富贵。

于是这一刻索尼才撕掉孱弱的伪装,决定支持自己的孙女婿康熙亲政。支持康熙,就是支持赫舍里家族。

所以索尼紧锣密鼓地安排自己的儿子索额图不断地放风,敲打各方势力,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索额图约班布尔善喝茶下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要向班布尔善传递一个信号,我们赫舍里家族要支持康熙亲政了,你虽说是鳌拜的党羽,但是现在要明白该与鳌拜划清界限了。否则很有可能受到鳌拜牵连。

索额图的原话是,”有人说班大人和鳌拜走得很近,但要我说,鳌拜是鳌拜,班大人是班大人。”但是班布尔善一面奉承索额图有令尊之风。一方面撂子认输,说自己的棋已成死局。

索额图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这次聊天很有成效,瓦解了班布尔善和鳌拜的联盟。班布尔善不会参与鳌拜的事情了。

但是此刻的索额图还是太年轻,他根本不了解班布尔善。

当时的朝局不只是索尼一个戏精。而扮猪吃老虎的角色很多。最厉害的当属班布尔善。班布尔善本身是皇族,但是他是非嫡传的。他是一个藏得比索尼更深的角色。


班布尔善的关键问题在于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实力。所以他比索尼更懂隐藏自己,也更懂借力打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班布尔善是一个藏得非常深的人,表面看起来他只是鳌拜的一个党羽而已。但实际上鳌拜在他的那盘棋里也不过只是一个棋子而已。

他通过“反水”苏克萨哈,利用鳌拜的手解决苏克萨哈,激化鳌拜与康熙的矛盾,然后示弱索尼,让索尼放松警惕,再怂恿鳌拜谋反,最终借鳌拜的手杀死康熙,自己再以“清君侧”为由,诛杀鳌拜,最终自己理所当然君临天下。班布尔善一旦预谋得逞,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但是当索尼看到班布尔善和索额图那盘棋后,老狐狸的直觉立刻意识到班布尔善非等闲之辈。这是一个明明班布尔善稳赢的棋局,可是他却撂子称败,这是典型的在示弱,在麻痹索额图。

他不希望露头太早,过早成为索尼关注并清理的对象。所以他必须隐藏起来,他要继续利用鳌拜作为自己的掩护,实现自己的目的。


于是索尼提醒索额图一定要注意防范班布尔善。因为”示弱于人”这也是索额图的强项。而此后发生的一切充分证明了索尼的预见性。


炒米视角


姜是老的辣。

《康熙王朝》中,索尼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老狐狸,比起鳌拜的霸道与鼠目寸光,他才是大智若愚、独具慧眼。

班布尔善与索额图下围棋,最后故意投子认输。索额图觉得自己赢了,其实在谋略上他已经败给了班布尔善。索尼看到棋局,一眼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围棋是一种博弈游戏,讲究的是一种取舍的拿捏,为了赢棋,甚至可以牺牲部分棋子。往大处说,朝局就是一盘大棋局,为了抢占先机,也能故意输掉一盘棋。

朝堂之上,大家都身处棋局,人人都是棋子,人人也是执棋者。在这盘棋中屹立不倒的幸存者,往往就是大赢家。

索尼从努尔哈赤的侍卫,一步步做到辅政大臣之首,博弈的智慧早就炉火纯青。班布尔善那点“示弱”的雕虫小技,瞒得过索额图,在索尼眼里完全就是小儿科。

康熙刚刚登基不久,最大的对手是鳌拜。康熙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鳌拜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半数官员都听命于他,首辅索尼又装聋作哑。

后来,孝庄亲自登门拜访索府,双方在和谐氛围中达成“默契”(康熙娶索尼孙女并立为皇后,换取索尼对康熙的支持)。按照当时爱新觉罗的常规做法,一般都是立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孝庄给了索尼这么大的面子,索尼自然也会有所表示。

到了朝会上,索尼振臂一呼,提议康熙亲政,响应者云集,就连摇摆不定的遏必隆也赶紧支持。只有鳌拜和班布尔善等少数几人,反对康熙亲政。

班布尔善眼看形势不妙,马上登门索府“请教”。被索额图“好为人师”了一番,班布尔善马上悬崖勒马,立场改为支持亲政。

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班布尔善是隐藏最深的机会主义分子,哪边实力强劲就上那条船,从来没有真正的忠于谁。故意跑到索额图家多此一问,无非是想对索尼献媚,好两边押宝。

从索府出来后,班布尔善到了鳌拜门口,这个时候他的本性就露出来了,在进门口之前他开始变得犹豫不决。他在犹豫是不是要为自己换个山头。见了鳌拜,班布尔善劝说鳌拜一起上折子,支持康熙亲政。在朝野的一致支持下,康熙得以顺利亲政。

一个机会主义分子足够令对手头疼,一个懂得示弱的人能让对手在得意中失败,一个是皇族宗亲的人有天然的身份上的博弈优势,而班布尔善又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智商远在索额图之上,是一个特别不好对付的人物。所以,索尼才会提醒索额图小心班布尔善。


秋媚读史


班布尔善其实是皇亲国戚,他是父亲是辅国臣爱新觉罗·塔拜,他的祖父是努尔哈赤。


班布尔善表面上看对谁都笑呵呵的,为官做人都很低调,但实际上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康熙幼年继位,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索尼四人是辅政大臣。彼时康熙还没有行使皇帝的真正权利,所以肯定会有人想争夺皇权。索尼以自己年老为由整天装病不参与争斗,鳌拜则是和遏必隆一起对付苏克沙哈。

苏克沙哈准备以圈地为由整垮鳌拜,班布尔善在旁边极力怂恿,但暗地里却在帮鳌拜想办法搞垮苏克沙哈。班布尔善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在朝堂上背叛了苏克沙哈,直接导致了苏克沙哈被处死。 此后,班布尔善又不断鼓动鳌拜夺权篡位,他其实是想让鳌拜和康熙互相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他甚至想好了,如果鳌拜把康熙杀了,自己以清君侧的名义杀了鳌拜,然后以自己皇室子孙的身份登基。如果康熙把鳌拜杀了,他就自己带兵杀了康熙并嫁祸给鳌拜,他自己仍然可以登基。从这就可以看出,班布尔善此人真是太狠毒了。

在所有人里,也只有老奸巨猾的索尼看透了班布尔善这个人。索额图和班布尔善下棋,索额图取胜。索尼看过残局后说,别人下棋都是示强,而班布尔善则处处示弱,判定此人不简单,一定要小心此人。


翚尚雲来


班布尔善简而言之就是一个野心家,在没有把握前,从不暴露自己的野心。



班布尔善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其实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极其高深,又擅长玩弄权谋之术,幻想着坐山观虎斗,坐等鳌拜和康熙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利。其心机之深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怂恿鳌拜

为鳌拜总结出臣子的三大险境,极力想要鳌拜跟康熙正面对抗。如果是鳌拜是摆在明面上对抗康熙,那班布尔善就是暗地里下手的那个。



2.背后捅刀子

苏克沙哈试图拉拢班布尔善,一起扳倒鳌拜。其表面答应,真正到朝堂对质时,又反戈一击,导致康熙只能弃车保帅,将苏克沙哈处死,以安抚鳌拜等人。

3.故意示弱

班布尔善心思很多,但又不想漏锋芒。在与索额图下棋时,故意认输,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软势。也有四处逢源之嫌。



但是老索尼又比他更加聪明(狡猾),一眼就看出此人野心不小,所以才会提示自己的儿子小心此人。


历史伶俜者


首先索尼的才智真的不是旁人可以比较的,而且索尼阅人无数在朝野中更是受到众人的尊敬,当年为了拉拢索尼,就连孝庄皇后都亲自去索尼家中拜访索尼,还把索尼的孙女许配给了自己的孙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可见索尼的能耐之大,所以这样一个人,即使是通过一盘棋局便知道班布尔善不是什么善茬,当然也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的。



那么这个班布尔善是什么人呢?班布尔善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的第四个儿子,虽然是皇亲国戚,也受到了重用,但是此人的心一直不在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是想着皇位,怎么说呢?从后来的鳌拜造反事件来说,就把班布尔善的心怀鬼胎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在康熙亲政之前是有四位辅政大臣的,索尼,鳌拜,还有是苏克沙哈,遏必隆。



当时有朝廷就有很多人想要弹劾鳌拜圈地营私的事情,但是康熙没有亲政,就问索尼的意见,索尼就让苏克沙哈去审理这件事情,表面上苏克沙哈是一脸无奈,其实苏克沙哈很想得到这个机会去扳倒鳌拜,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当时鳌拜的党羽班布尔善就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故意和苏克沙哈示好,然后怂恿苏克沙哈去弹劾鳌拜。



很显然苏克沙哈不是鳌拜的对手,在朝廷上弹劾的时候,班布尔善原本是答应和苏克沙哈一起弹劾鳌拜的,也变得是反咬苏克沙哈一口,最后苏克沙哈被处死,鳌拜虽然赢了,但是因为自己的势力太大迟早要被拔除,而此时班布尔善又极力劝阻鳌拜造反,其实班布尔善并不是真心想要把鳌拜推上皇位,而是在鳌拜而康熙两败俱伤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鳌拜试图造反之后被抓,而班布尔善自己带领军队把康熙包围,还好最后有铁丐带领将士杀出,直接将班布尔善拿下,不然最后当皇帝还真的可能是这个班布尔善,毕竟这样会利用人的人真是百年难得一遇,值得一提的是鳌拜对于自己的谋反不够坚定,毕竟是一个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而且在朝为官多年,自己没有主见,被一个党羽说的团团转有些悲哀。


一个看历史的小小


有句话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班布尔善就是一个什么都装的文质彬彬,什么都装的面面俱到,什么都装的淋漓尽致,其实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有文化的大流氓”。

班布尔善:爱新觉罗·班布尔善,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的第四个儿子。

没有弱点和生无可恋之人最可怕、最危险、最不可不提防之人,因为你无法知道这个人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因为你无法阻止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跳楼,同样的你无法提防伪君子和假小人。

为什么说班布尔善是一个有文化大流氓呢?

老索尼通过一盘没有结束的棋局就深入浅出的看出了班布尔善其心不“轨”,不轨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身为皇亲国戚的班布尔善,先是假意与苏克沙哈密谋一起搜集罪证,弹劾鳌拜圈地乱政,苏克沙哈答应除鳌拜后推荐其为内阁大臣,但是在众臣议政的日子却反口咬苏克沙哈一口。

反口诬陷苏克沙哈

其实在苏克沙哈在邀约班布尔善在小茶馆(恒通驿店)密谋之前,班布尔善早已是鳌拜的“党羽”,此处的党羽二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班布尔善不是真心投靠鳌拜,只是想利用鳌拜除掉对自己不利的“派别”。

在众臣同朝议政之日,班布尔善反口把矛头指向苏克沙哈,连同鳌拜一起弹劾苏克沙哈诬陷及买卖官位等罪,康熙虽深知苏克沙哈是忠臣,但是被逼无奈之下也只能牺牲其保全自己的皇家地位。

在老索尼去世后,班布尔善再次暗中煽动鳌拜谋权篡位,行不臣举,而班布尔善本人也是想自己坐收渔利,灭康后君临天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康熙称孝庄太后抱病,不能上朝,鳌拜独自一人去看望孝庄太后之时被康熙设计缉拿。

班布尔善故作救驾之名想强行将康熙及小庄太后一并当场斩杀,不料被九门提督伍六一所带兵马一并缴获,并活捉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被伍六一所擒

此举虽未成功,但也可见班布尔善先利用鳌拜铲除苏克沙哈,再将鳌拜抛出作为诱饵,让康熙以为是鳌拜想造反篡政,最后自己收拾战场,坐收渔利的计划虽然化为了泡影,但是也不得不说老索尼的预言全部兑现了。

鳌拜被捕后醒悟,方知被班布尔善利用

皇家之事真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孙子,班布尔善自然是也想要夺取皇帝之位的。当时的小皇帝康熙才不过十来岁,如果能够借助鳌拜的力量,必然可以夺取康熙的帝位。

班布尔善的计划十分周全,他先让康熙和鳌拜内讧,在双方火并以后,班布尔善再出来收拾残局。在那个屋子里,不管是康熙胜了还是鳌拜胜了,最终都会被班布尔善给杀掉。随后班布尔善可以告诉大家,是鳌拜杀了康熙,然后他杀了鳌拜为康熙报仇。

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班布尔善自然是不会错过。他的野心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不过索尼能从一盘棋中看出班布尔善的野心,这也算是活成人精了。

索尼家族世代荣耀,多亏了索尼老奸巨猾。

索尼可不仅仅是康熙的忠诚,他还是首辅大臣。其实按照规矩,就连鳌拜都应该受到他的管理。但是索尼岁数大了,过去他们一起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现在又辅佐皇太极的孙子做皇帝,他们自然是功勋卓著。

索尼不想管朝中的事务,其实是不想正面跟鳌拜叫板,因为没有这个理由。鳌拜再骄纵,那也没有伤害到他的利益,最多就是小皇帝康熙吃点苦,受点气罢了。

这种官场老油条,虽然保住了家族的荣耀,但是他也知道不是办法。鳌拜和康熙之间,他必须要表个态才行。

为了逼迫索尼表态,孝庄太后主动要求,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嫁给康熙作为皇后。这么一来的话,索尼家族跟爱新觉罗那可就是一家人了。

索尼要的其实就是这个结果,所以他立刻重新上朝,表示自己支持康熙的一切决定,并且主动喷鳌拜,让鳌拜知道这位首辅大臣的厉害。

正是有了索尼的支持,康熙在朝中说话才稍微管点用了。鳌拜也能够得到节制,这为后来康熙平定鳌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盘棋决定不了什么,班布尔善的行为才是最可怕的。

说索尼能够从一盘棋中看出班布尔善的野心,这其实是有些过分了。因为谁也不可能保证,一盘棋的输赢走势可以代表什么。而且索尼的棋艺当真就能那么高吗?要说他不会下棋我还相信一点,毕竟他可是武将出身。

那么他是怎么看出班布尔善这个人可怕的呢?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班布尔善会同苏克萨哈一起,寻找搜集鳌拜的罪证。就在弹劾鳌拜的时候,班布尔善忽然倒向了鳌拜这边,成为了鳌拜的心腹。

尴尬中的苏克萨哈,被鳌拜处死。而班布尔善则独善其身。处死苏克萨哈是鳌拜向小皇帝康熙示威的一种体现。他想要告诉康熙皇帝,自己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让他放老实一点。

康熙心里当然害怕,就全都按照鳌拜的想法去做了。而班布尔善的行为其他人看不出来端倪,索尼克是看得出来的。

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也是有爱新觉罗血统的人。他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做出对不起爱新觉罗的事情呢?唯一一个可能就是,班布尔善本人,其实也是非常有野心的一个人。

虽然索尼还不知道班布尔善到底想要怎么做,但是他却在提醒自己的儿子索额图,要让他小心着点班布尔善。

当心着点班布尔善到底是什么意思?索尼说话未免有些模棱两可。

班布尔善没事儿会跑到索尼家里,跟索额图下棋吗?当然不会,这种人做的任何事情那都是比较有目的性的。班布尔善这次前来,其实是为了试探一下,索额图到底是支持鳌拜还是支持康熙。

而索额图却不知道班布尔善的来意,却想着把班布尔善拉到康熙的阵营当中,所以说了很多支持康熙的话。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班布尔善也就知道他们家的立场了。

所以棋也就没有必要下下去了。事后索尼这才提出了这个观点。主要就是因为班布尔善此行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

索尼预感到了危机,所以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不过这个当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索额图向班布尔善示好,还是说跟班布尔善完全划清界限?

这一点索尼没有言明,其实也不好言明。在康熙和鳌拜没有分出胜负之前,这件事压根就不好说。因为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谁,是没准的。

再说了,索尼也不可能想到班布尔善会黄雀在后,想着把鳌拜和康熙都连根拔起。所以说索尼也在举棋不定中做出选择,他甚至认为索额图不能得罪班布尔善。

家族的未来全都系在了索额图身上,他当然可以为康熙赴汤蹈火,毕竟他们家族是忠于皇室的。但是他也必须要看清楚形势,一旦班布尔善成了这件事的主角,那后面的事情可就不太好玩了。

总结:没有野心的政治家,必须要如履薄冰地前行。

索尼家族虽然手握重权,但是他们是没有野心的。他们可不像鳌拜和班布尔善,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是在那种年代,能够保住荣华富贵岂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尼必须要看清楚当时的局势,他要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不问朝政,什么时候应该出来支持康熙,什么时候应该跟班布尔善处理好关系。

他们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谋朝篡位,其他的事情都必须要考虑清楚。鳌拜有权倾朝野的野心,班布尔善更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而康熙则有守住家产的责任。

至于索尼,能做的就是在这三方势力当中缓步前行。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要学会如何变通。只有不被人看出态度,才是他们家族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苏克萨哈岂非也是顾命大臣?但是他的态度就是太明显,所以只能遭到家破人亡的下场。索尼可不想有这样的下场,所以他的如履薄冰是有道理的。这一点索额图显然没有学会,否则他就不会在后来帮助太子胤礽那么干了。


江湖小晓生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索尼看到索额图与班布尔善的棋局后,立即语重心长的提醒索额图:要防备班布尔善啊。因为鳌拜是处处逞强,班布尔善则是处处示弱。这样的人,更阴,危害夜更大。

索尼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场棋之前的政治背景。

当时,为了笼络索尼,让他及以他为首的官员,拥护康熙早日执政,太皇太后孝庄亲自到府上拜见索尼,当着他的面,把自己最珍爱的一串珠子送给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并当机立断立她为皇后。

既然已经成了太国丈,那么索尼的命运就和皇帝绑在了一起。于是在朝堂之上,他立刻表态,支持皇上亲政。满朝文武,只有鳌拜,班布尔善站着不赞同。康熙见还有人不赞同,就故意以此为借口不亲政,其实这就是套路。

为此索尼决定,让索额图出面敲打敲打班布尔善。双方一边下棋,索额图一边旁敲侧击,暗示班布尔善早点上奏折,恳请皇上亲政。班布尔善沉思片刻,故意假装输棋,连连表示受教,然后离去。

索额图志得意满、兴高采烈,但索尼看了一下双方的棋子,就立刻看出了问题。班布尔善明明可以赢,但却故意输。这一个细节足可以说明,这是一个处处示弱的人。以他的皇叔身份,完全没有必要示弱,只能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这么能忍,所图一定很大,不得不防。

我们再看一下班布尔善下完棋之后的表现。

这盘棋下完之后,最精彩的部分出现了。

班布尔善,先是毫不犹豫,坐着轿子直冲鳌拜府邸。

但是,在鳌拜府邸门口突然停下来,想了片刻后,又立即返回自己的府邸。

然后在返回自己府邸的途中,突然又停下来,再次返回鳌拜府邸。

这一来一去,把班布尔善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去鳌拜府邸,是他的第一反应,因为索额图暗示他的消息,得尽快和鳌拜见面,商量下对策。

之所以在门口停下来,是他在权衡,自己和鳌拜,是不是一定要绑在一起,还能不能像索额图说的那样,"鳌拜是鳌拜,班大人是班大人",把自己拎出来洗干净。这些,他得想想,所以就转身回府。


在半路,突然又转回鳌拜府,是因为他已经想清楚了,自己无权无势,要成大势必须依赖鳌拜。大家已经是同一条线上的蚂蚱,分不开了。

就这段表现,我们便可以知道,索尼没有看错人。班布尔善,确实是奸诈异常。他做事情,向来是三思而后行,处处示弱,也只是为了躲在鳌拜后面,坏事鳌拜做,他做狗头军师不出风头。

其实,班布尔善很狠毒的,比鳌拜还狠。

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中,在鳌拜府,关于如何对待康熙,鳌拜、班布尔善、其他心腹,有一番精彩的对话。

当时,狗头军师班布尔善提出,对待康熙,无所谓废立、禅让、毒杀三种方法。要么学习霍光,废除康熙立新皇帝;要么学习曹丕,逼他禅让;要么杀掉。为统一意见,每个人手心写一个字。班布尔善写得是杀,而鳌拜写得是隐,即归隐田园。

由此可见,班布尔善内心多么狠毒。包括小说中,火烧白云观,把康熙、伍次友等全部烧死,用毒药毒死康熙,都出自这个皇叔之手。



总结语:

班布尔善虽是皇亲,却意图谋反,自己当皇帝。因为自己没有兵权,所以只能寄人篱下,耍计谋,利用鳌拜的势力来打头阵,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他心计深沉,胜过鳌拜十倍。这样的一个人,有贼心又有贼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人物。最终,鳌拜是首犯,都没死,他却被直接处死。


执着的放牛娃


小皇帝康熙登基后,四大辅臣争权夺利,朝局动荡不安。如果将此时的满清朝堂看成一局棋,那下棋的人就是孝庄太后,四大辅臣、班布尔善都不过是这局大棋中的棋子而已。


不过准确来说,是孝庄太后接手了丈夫皇太极没下完的棋。这局棋主要的目的就是中央集权,分化八旗贵族的权力。

满清的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立,他自己掌握战斗力最强的正黄旗、镶黄旗,其他六旗由他的子侄掌握。

努尔哈赤原本是准备扶持宠妃阿巴亥的儿子继位,他让阿巴亥的长子阿济格担任了镶黄旗旗主,次子多铎担任了正黄旗旗主。

为加强他们的实力,努尔哈赤还计划把镶白旗旗主的位子给幼子多尔衮,不过他的计划还未实现就突然去世了,接着引发了汗位之争。

当时皇太极仅是实力排名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他之所以能夺得汗位,除了战功卓著、威望高外,主要还是由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太小,都仅是几岁的孩子。


皇太极继位后,首先占有了镶白旗,并让儿子豪格做了旗主。为了名正言顺,他把正白旗和镶白旗改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

接着他开始打压其他六旗,但多尔衮兄弟很团结,把手下的两大旗实力都集中到正白旗。

而皇太极就不敢动手了,于是八旗就形成了“上三旗、下五旗”的制度,以后满清的权利斗争就围绕着上三旗展开。

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做了摄政王,正白旗旗主的位子就交给了自己的堂哥,也就是班布尔善的爸爸塔拜。

孝庄太后是女中豪杰,她肯定不甘心自己儿子以后受人摆布,于是接过了皇太极打压上三旗贵族的接力棒,当然第一步是摆平多尔衮的正白旗。


顺治当政期间,建立了八旗大臣议政制度,意思很明确,就是以后各旗不再是旗主一人说了算了。实行这个制度后,苏克萨哈带着正白旗归顺了顺治,而塔拜及其子孙都被贬为废人。

孝庄太后这次玩过头了,恰好后来顺治驾崩了,为了孙子,黑锅就让儿子背了,而班布尔善也熬出头了,成了领侍卫内大臣。

孝庄暂时的示弱,并不代表皇权集中的计划就此罢手,接着她布下了让上三旗内斗的大棋。

康熙继位后的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索尼属于正黄旗,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

这四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刺头挑起战端,而这个刺头孝庄选择了鳌拜。


之所以这么选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索尼是个老狐狸,自损实力的事他不会做,他也成不了一颗好用的棋子。

其次苏克萨哈是个反骨仔,而正白旗又不是皇家的嫡系,放权过多不敢收拾。剩下的只有遏必隆和鳌拜,遏必隆胆小懦弱,所以有勇无谋的鳌拜就成了最佳选择。

索尼深知孝庄的意图,所以面对鳌拜的挑衅,选择示弱、装病、装糊涂。而其他两人看不透,结果就成了这局大棋的牺牲品。

通过三旗斗争的大洗牌,为汉臣进入朝堂牵制八旗贵族铺平了道路。接着就只剩下一个鳌拜了,孝庄把“智擒鳌拜”的好戏交给了所以康熙,既可以锻炼才干,又可以立威。


至于班布尔善只不过是个偶然因素,他上跳下窜,在和索格图下棋时示弱,被索尼识破意图,其实他是成不了什么事的。

大清领侍卫大臣一共有六名,上三旗各两名。班布尔善掌握的侍卫最多不过1/3,还得与另一个领侍卫大臣同谋,再说侍卫们还不一定冒诛灭三族的危险,去跟他造反。

所以班布尔善在整个棋局当中,连个卒都算不上,他只是个跳骚。总之,皇权集中的这出大戏以孝庄太后完胜而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