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衙內兩次調戲林娘子,丫鬟錦兒為何都能在人海中找到林沖報信?

用戶68037212


古時大戶人家的丫鬟雖然地位卑微,如果遇上好主人,並處理好主僕關係,忠於職守,往往能賺個好的歸宿。就拿《水滸傳》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娘子的貼身丫鬟錦兒來說,由於聰明伶俐,兩次報信救主,最後得到好歸宿。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看在錦兒身上存在陷主的諸多疑點。

林沖雖然官小位卑,但與世無爭,高衙內為何單單盯上了林娘子?

林沖家裡有四口人,老丈人張教頭、林娘子和貼身丫鬟錦兒。常言說:蒼蠅不叮無縫蛋,林沖一家與世無爭、本本分分過日子,高衙內如何清除地掌握林娘子動向,對林娘子實施調戲呢?是不是家庭內部有人和高衙內勾搭連環呢?

張教頭何許人也,水滸傳中沒有明確說明,從字裡行間看出,能當教頭,武藝不會很差,已經退休賦閒,在女婿家頤養天年。林沖被高俅、高衙內所惡,張教頭明白問題的嚴重性,但沒有選擇自保,而是極力奔走。林沖發配臨行前給老婆寫了一紙休書,張教頭埋怨林沖不該如此,看來他明白林沖的良苦用心,因此他向林沖保證:我會好好照管你的家,你刑滿釋放回來,我會還你一個完整的家。足以說明這個老丈人是厚道之人。

有如此明理的老爹,作為林娘子的女兒也差不到哪兒去。事實證明,林沖老婆確實是個好女人。試想,被高太尉的乾兒子看中,如果此事放在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身上,可能是皆大歡喜的結果。林沖犯罪被髮配,一紙休書結束了婚姻關係,林娘子失去了丈夫保護,也解脫了婚姻約束,但依舊守身如玉,甚至以死相抗,充分證明其品行端莊。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從林沖、林娘子和張教頭的品性來看,無論如何不會自己作踐自己,剩下的就是丫鬟錦兒了。錦兒是林娘子的貼身丫鬟,自然是在張教頭家長大成人的,能當小姐的貼身丫環,也肯定聰明伶俐、知冷知熱。要知道,貼身丫鬟隨小姐出嫁,還是有機會脫離奴僕身份,晉升小妾地位的。從錦兒出場的隻言片語來看,主僕關係很是融洽,而且兩次報信救主,也似乎沒有反常跡象。

2、錦兒兩次通風報信救女主人,都能在人海茫茫中準確定位林沖,難道她有特異功能?

從品性和動機方面查究,林沖不會靠出賣妻子攀高枝,張教頭不會把女兒推向火坑,林娘子不會自誤。錦兒則不同,她有足夠的動機:將主母推給高衙內,自己可以補缺空位,晉升新的林娘子。細究兩次報信,確實存在諸多疑點。

第一次報信,發生在林沖和夫人去敬香還願的岳廟。汴梁怎麼說也是京都,雖然不像現在的大都市一樣繁華,但在當時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都會,在人山人海中找一個人,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林沖攜娘子離家去了岳廟還願燒香,高衙內如何知道這個行動路線,就那麼巧地和林娘子不期而遇,而且是林沖去了大相國寺和魯智深師兄弟會面的時候。錦兒是林娘子的貼身丫鬟,在熙熙攘攘的燒香人流中,首要任務是貼身保護主母,怎麼會掌握男主去了哪裡呢。高衙內調戲林娘子,錦兒報信,在偏僻的大相國寺找到林沖,說明錦兒跟隨主母的分寸把握得十分講究,暗中掌握了林沖去向。一來為高衙內提供方便,二來把握時機為男主報信,免除自己的嫌疑。

第二次報信,發生在陸謙請林沖吃酒、富安報假信騙林娘子到陸謙家裡,給等候在陸謙家裡的高衙內圖謀不軌提供方便的時候。既然陸謙和富安制定的計策那麼周全,高衙內糾纏羊入狼口的林娘子,不可能不在陸謙家裡佈置家丁打手,錦兒一個弱女子能隨便跑出來給林沖報信?

陸謙、富安雙掌連環計,錦兒怎麼知道細節,在酒店裡找到和陸謙吃酒的林沖,將整個細節和盤托出,林沖急忙趕到陸謙家救人。可見,錦兒絕對不簡單。可以推測:高衙內第二次騷擾林娘子,目的有兩個:一是將事情擴大化,為下一步陷害林沖添一把火;二是給錦兒洗脫嫌疑,為代替林娘子創造條件。

高衙內不是傻子,走狗陸謙、富安不是傻子,如果高衙內在陸謙家裡將將林娘子“就地正法”,毫無疑問會觸動林沖的底線,別看他平日裡懦弱,如果真正傷害了林娘子,豹子頭的名頭不是白來的,就是舍了自己的命,也會槍挑了罪魁禍首。這是高衙內和錦兒都不願意看到的。只有將林沖徹底整垮,高衙內才能放心地將林娘子變成高娘子,錦兒才有可能得到林沖,退而求其次,也能得到林家的家產。

事實果然朝高衙內和錦兒的謀劃方向發展。高衙內因得不到林娘子而“生病”,自然驚動高俅。高俅參手此事,林沖獲罪被髮配。沒想到的變數是,林娘子不是潘金蓮、潘巧雲,寧可玉成碎不為瓦全,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讓高衙內竹籃打水一場空。張教頭因為家庭變故,經受不住打擊,也染病身亡,其樂融融的一個家庭就剩下錦兒一人。

以高衙內的人性,林沖一家煙消雲散,狐狸沒打著白惹一身騷,絕對不會甘心,林家的家產就算自己看不上眼,打散給一幫狗腿子也是一種滿足,但他分文未動,便宜了錦兒。錦兒還招了個上門女婿,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難道一場變故讓高衙內學好了!可惜《水滸傳》對此事留了個尾巴,沒有片言隻語的暗示,事情的原委究竟是什麼,只有天知地知、高衙內知、錦兒自己知。

特別鳴謝醉臥陽關外聊文化

文化領域創作者


藏璽翡翠


如果說在岳廟林娘子被調戲的時候,錦兒出來報信成功。那第二次,高衙內的人是不是應該派人看緊林娘子的丫鬟呢?以防止她再次報信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想的很複雜。林娘子第一次被調戲,丫鬟錦兒一看苗頭不對,立即出來找林沖。試問,高衙內為什麼調戲林娘子而不調戲錦兒呢?這說明,錦兒在美貌上,不及林娘子。加上岳廟人多,一個不被在意的丫鬟完全可以跑出來。

林沖聽說妻子被調戲,立馬趕去營救。試問,在場的人怎麼會知道就是丫鬟報的信呢?因為錦兒毫無存在感,所以,高衙內的人不會懷疑是不是有人報信。

第二次在陸謙家裡,高衙內要調戲的是林娘子,錦兒一看勢頭不對,立馬跑出,這時候即使有人發現她逃跑,也不會放在心上,他們的重點是林娘子,只要她逃不掉就行。一個人遇到危險逃跑是很正常的。他們也不會懷疑錦兒能出去做出什麼事情來。但他們想不到,一個小丫鬟很聰明,她又去報信了。





松樹柁


首先,說明林沖生活軌跡單一,比較容易找。單位、平常固定的喝酒地方,家,三點一線,反映了林沖普通公務員的單調生活,也說明了林沖本分、低調,不張揚的性格。

其次,丫鬟錦兒是個頗有心機的丫頭。錦兒太熟悉林沖和林娘子的生活規律,尤其是林沖的生活軌跡,說明了丫鬟錦兒的機靈和盡職盡責,但也反映了錦兒渴望獲得林沖的青睞,做個填房丫頭,甚至取代林娘子,得到相應的名份。

所以,林娘子第一次被高衙內調戲,身為一個不起眼的丫頭,錦兒能直奔林沖喝酒的地方,是因為她一直在觀察林沖,太熟悉林沖了。

而第二次在陸虞候府中,林娘子再次遭遇調戲,按錦兒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完全可以拖延時間。第一次緊急報信是盡責的表現,第二次則有很多借口拖延時間,給高衙內創造機會,致使林娘子被玷汙,甚至於含羞而死,這也是給自己機會,但她沒有,說明丫頭錦兒良心未泯滅,雖然她自己也愛著林沖。

後來,林沖發配滄州,岳父被氣死,林娘子上吊自盡,小說講到丫鬟錦兒招綴女婿的情節。既然是招綴,說明林家產業最終被她繼承,這也是她的一個目的的實現,同時,也算是善良的回報吧!

總之,丫鬟錦兒兩次快速找到林沖,表面上反映的是她的機靈和盡責,實質上卻揭示了丫鬟錦兒內心對林沖和林娘子不為人所知的愛恨情仇。


龍戰於野888


我覺得這是故事設定。

大家知道故事不一定要是真實的,脫離實際的故事其實更能表現它的趣味性,正所謂無巧不成書。


淮陰青年


林沖屬於公眾人物,辨識度高,而且作為丫鬟記住長相等特徵不是應該的嗎?


盼貓的小魚兒


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提問者是個挺用心的人。

說起來,林沖的娘子兩次被高衙內調戲,中間的邏輯應該是:第一次是偶然碰到,高衙內被林娘子的美貌迷住了,這個橫行霸道慣了的傢伙就明目張膽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調戲林娘子。

在大相國寺這麼個熱鬧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所以圍觀的人不會少,但是看熱鬧的人當中沒有一個站出來哪怕是“好言相勸”的阻止高衙內,大概是因為大都畏懼高衙內的乾爹,那個殿帥府的高俅高太尉。另一方面其實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在東京汴梁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其實是沒什麼朋友的。

高衙內第二次調戲林娘子就不是什麼偶然碰到,而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準備強暴林娘子了。高衙內在第一次見到林娘子調戲未成,但是他也看到了作為林娘子的丈夫的林沖的懦弱,這給了他再一次作惡的底氣。既然林娘子的老公也奈何不了他,那他就不客氣了。加上林沖的那個從小一起玩大的朋友陸謙急於巴結高太尉,就給高衙內出了這麼個缺德的主意,他把自己家當成了協助高衙內作惡的地方,而他自己也主動的配合高衙內把林沖誘騙到酒館喝酒。

林沖沒幾個朋友,而這個最好的朋友卻拿他當做升遷的墊腳石,林沖的識人水品挺讓人揪心的。

言歸正傳。

林娘子兩次被高衙內調戲都是她的貼身丫鬟錦兒跑去給林沖報信,並且都能迅速準確的找到林沖的位置,這的確是件挺神奇的事情。這種巧合真的可信嗎?

其實,小說就是小說,基本的套路離不開巧合,才有所謂的“無巧不成書”得寫法,通常的一句話是:“書來也巧……”。

那麼錦兒兩次都順利的,準確的,迅速的找到林沖都是巧合嗎?從小說的故事情節當中來看,錦兒第一次找到林沖是符合邏輯順理成章,而第二次依然如此,就只能用“說來也巧……”來解釋了。

說說理由。

第一次林娘子被調戲,是因為去大相國寺燒香許願,估計是一直沒個孩子的緣故吧。林沖夫婦帶著丫鬟錦兒一起去大相國寺,到了之後,林沖沒有陪林娘子進香,而是逛風景去了,相比分手的時候,林沖回告訴他一個大致的方向或者目的地。所以林娘子被高衙內糾纏,錦兒見勢不妙拔腿就去找林沖,她的方向一定是正確的,況且所謂大相國寺的規模其實不會太大,至少比現在的規模要小。錦兒很快找到林沖的可能性極大。所以迅速的找到林沖是符合邏輯的。

但是第二次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急於報信的翠兒根本不知道林沖幹什麼去了,找人沒有方向。另外林沖在酒館和陸謙喝酒,即使是滿大街的的人,有幾個恰好是在酒館見到林沖然後在街上等著錦兒找林沖然後告訴錦兒酒館的地點呢?

第二,按道理陸謙既然是配合高衙內作惡,也應該把林沖帶的更遠一點那我想才大。錦兒滿大街像個無頭蒼蠅亂撞,沒個把時辰在東京汴梁還真不好找。

所以,小說的設計大體上解決了一些邏輯上的問題,設置了兩個先決條件:第一,有人看見武松在酒館喝酒,第二,錦兒找林沖的時候,恰好林沖尿急跑到街上找茅房,碰巧遇到錦兒,聽說林娘子又被高衙內糾纏,顧不得找茅房直接就奔陸謙家去了。

這就是小說的手法,主要是為了內容服務,要是真的找不到,那事情就是另說了。


步武堂


林娘子第一次被調戲,丫鬟錦兒一看苗頭不對,立即出來找林沖。試問,高衙內為什麼調戲林娘子而不調戲錦兒呢?這說明,錦兒在美貌上,不及林娘子。加上岳廟人多,一個不被在意的丫鬟完全可以跑出來。

林沖聽說妻子被調戲,立馬趕去營救。試問,在場的人怎麼會知道就是丫鬟報的信呢?因為錦兒毫無存在感,所以,高衙內的人不會懷疑是不是有人報信。


最蜜的


第一次,林沖帶著妻子和丫鬟錦兒去岳廟還願的時候,林沖看到隔壁菜園裡魯智深在耍禪杖,所以,讓妻子和錦兒自己去。林沖則是在菜園裡觀看。

兩地相隔並不遠,而且錦兒知道林沖在這,所以很快就找到並不稀奇。

第二次,在陸謙家裡,錦兒衝出來找林沖,遇到一個賣藥的張先生,知道林沖在酒樓喝酒,所以錦兒直奔林沖喝酒的酒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