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宅家記

庚子年春節的年味尚未褪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而湖北並迅速向全國蔓延開來。兩個箍著紅袖章的人敲門入戶,說:“防控疫情,小區封閉。不許串門,不許聚會,待在家裡就是為國分憂,為社會做貢獻。”

“紅袖章”們表情肅穆,話說得嚴肅、流利。這有何難?不就是宅在家裡嘛。“紅袖章”話音剛落,我立刻表態說:“沒問題,沒問題。這點兒覺悟還是有的,保證不出門,不聚會,不給社會添亂”。

我是個很能“宅”的人,這我非常自信,天生喜靜不喜動。只要有書讀,平常我可以幾天不下樓,更何況是政府的要求呢。心中不免竊喜,春節走親訪友的一應應酬可以名正言順的推脫掉啦。利用這段宅家時間,好好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既滿足了自己的愛好,又能為戰勝疫情做貢獻,何樂而不“宅”呢。

日子在宅家閱讀的輕鬆愉悅中一天天滑過,而疫情防控的態勢卻怎麼也讓人輕鬆不起來。各類媒體鋪天蓋地的渲染和全國各地逐步升級的管控措施,無不在印證著“疫情複雜,形勢嚴峻”。

一天,我居家一路之隔的小區內竟然檢查出三例確診病例。附近所有小區的管控措施、力度隨即升級加強。出行,哪怕是採購必需的生活用品也成為奢望。過去曾想當然的認為,我們離武漢疫區有千里之遙,危險尚遠。一覺醒來,原來危險就在眼前。恐慌情緒像病毒一樣在人們心中蔓延、擴散。早上醒來,第一時間刷手機資訊關注疫情發展、防控,成為標準動作。“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畢竟,冰冷的數字後面是每一個家庭的難以承受之重啊。蝸居斗室,只能祈禱山河無恙,眾人皆安。個體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結的如此緊密如此息息相關的體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深刻。

焦慮、不安夾雜著期盼儘快戰勝疫情的複雜情緒成為接下來的宅家日子裡的主題。我曾竭力試圖拉回自己的思緒,使閱讀計劃得以延續。然而,終將是徒勞。人,開始變得慵懶頹廢。

百無聊賴之際,便每晚早早躺在床上,刷手機看資訊打發時間。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樓上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如“新聞聯播”一樣每晚準時送入耳膜,而且她的播報時長大約持續幾個小時。起先並未在意,認為不過是宅久了找朋友聊天煲電話粥罷了。後來驚詫於女人在這場足以影響國運的大疫的膠著時刻還能每晚堅持通話,一如往常,倒激起了我探究的好奇之心。

女人講電話的聲音並不高 ,帶著明顯的沙啞。儘管樓層的隔音處理的不盡人意,但還是被過濾掉了許多內容。從每段通話中反覆提及的幾個短語“加油”、“你行的”、“你真棒”、“一起努力”上判斷,她的電話絕非閒聊那麼簡單,應該是在工作。她或許是一名教師,在督導自己的學生;她或許是一名銷售,在與客戶溝通;她或許是……,哦,我想,她是什麼身份 ,從事什麼工作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時刻表現出來的這份從容。瞬間,這個女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高大起來。

不是嗎?在疫情洶湧肆虐的當下,焦躁不安、悲觀恐慌的氣氛像幽靈一般在神州大地飄蕩之際,一個女人竟然有如此淡定從容的心態,並執著於自己的事業,難道不應該值得尊重嗎?

是的,一個人只要內心平靜,波瀾不驚,就沒有什麼事能讓你驚慌失措方寸大亂;一個人只要自己不倒,就沒有人能夠將你打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