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往地倒沙石?保山施甸這個神操作,讓廢沙成增收“藥引子”

一年之計在於春,進入春耕備耕時節,大多數農戶都在忙於耕地、積肥、備種等各種準備工作,好趕上春耕的時令。保山市施甸縣仁和鎮金鴨塘村卻是另一番景象,農戶正在忙於往地裡運輸沙石,並用鋤頭、平整板等農具將沙石平整好,再使用旋耕機將沙與土攪拌融合。這裡的村民為何有如此不尋常的舉動?

往地倒沙石?保山施甸这个神操作,让废沙成增收“药引子”

一次“意外”的“收穫”

金鴨塘村位於施甸縣仁和鎮西山片區,平均海拔1855米,有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349戶1609人。全村耕地面積4141.54畝,主要種植烤煙、兩青豆、玉米。由於山區地勢的限制,水資源缺乏而分散,2007年,金鴨塘村實施“小水窖”工程,用以滿足農田灌溉。村民楊美興回憶說,小水窖建成後剩餘一部分未利用的沙子,因為運輸成本高,不願再運回去,就將這部分沙子就近“撒”到了地裡。村民們還是像往年一樣,在地裡種植烤煙、兩青豆等,誰也沒在意這些沙子會不會有影響。

待到秋收之時,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曾經在丟棄過沙子的地塊上種出來的作物要比別的地快,質量更好、產量更高,也賣了好價錢,讓村民在平白無故中有了一次意外的收穫。而就是這一次不經意的“廢沙”丟棄,為後來的“土地革命”埋下了變革的種子。

一場“意料”中的“土改”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隨後幾年,一些敢於發現、敢於創新的農戶逐步開始嘗試這種“土摻沙”的土壤改良方法,通過試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民段正軍介紹說,每畝地需要12車(拖拉機)左右的沙子進行混合,成本在1200元左右,通過改良後種出來的烤煙畝均可增收1000元左右,兩青豆增收約2000元,合計種植收入畝均增收3000元左右。看到這些年來通過“土摻沙”改良土壤後帶來的增值效果,雖然當年成本投入較高,但收益可觀,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紛紛加入這場“土地革命”大軍。今年第一次進行土壤改良的村民楊慶珠家去年種植烤煙5畝多,烤煙毛收入畝均不到4000元,看到別人改良成功後,今年將自己家的5畝多地全部進行改良,希望能有個好收成。村主任楊春興介紹,全村目前農戶自行改良土壤近500畝,通過土壤改良後,烤煙和長壽豆種植增收120萬元左右,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對金鴨塘村的土壤改良成功秘訣,農業技術員介紹,金鴨塘村土地為黃泥土質,摻沙主要作用是保證土壤通透性,因為植物根系要呼吸、生長,板結的土壤不利於根系生長。植物都喜歡疏鬆肥沃的土壤,摻沙可以使土壤團粒結構更加合理,為作物的根系和土壤中吸水的正常生理活動提供了條件,也適合土壤微生物繁殖,對植物生長有很大作用。

農村是一所大學校。金鴨塘村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在沒有得到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在一次村民的偶然發現中,通過自己生產實驗取得了較大成功,這是勞動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次智慧體現。

(張學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