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在放假考試前,很多同學們都會努力複習。一些科目可以靠死記硬背來掌握,另一些科目靠多刷題就可以掌握答題技巧。不過,語文的考試題目靈活性很大,特別是作文,很容易丟分。想要考好語文並不是那麼容易。

有很多家長向我反應,孩子在家裡寫作文時要花很長的時間,想了半天都還不知道怎樣下筆。到了考語文時,就會感到很焦慮。有孩子說:他最擔心的就是寫作文,每次一寫作文就感到沒有素材可寫,也不知道如何寫,可謂是絞盡腦汁,像擠牙膏式的一點一點往外擠,最後拼湊出一篇考場作文。

像這種情況是非常多見的。考試分數出來以後,發現扣了很多分。這些孩子感到非常沮喪,但是又找不到方法。父母看到孩子的老師情況,也非常焦慮。給孩子在外面也補過課,可是效果並不大。因為孩子在寫作文時存在的問題太多了。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孩子寫作文總要想很久。


一、孩子在寫作文時會出現哪些問題。

孩子在寫作文時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他們在寫的時候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構思,而且還很難拿到高分。概括來說,主要存在這些問題:

1.沒有抓住題目的中心,容易偏題。

有的孩子在審題時不細心,沒有抓住題目的中心就開始寫,最後會導致寫偏題,這是很容易扣分的。

2.沒有素材可寫,不能描述細節。

孩子在寫作文時,很多素材是來源於生活。如果孩子平常缺乏觀察的話,很多細節孩子就寫不出來。

3.平時積累太少,不能運用一些好的詞句來寫。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平時的積累是不可少的。有一句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閱讀少,一些好的詩詞也背不出來,作文就不能出彩。

4.寫作時面面俱到,沒有詳略之分。

有的孩子在寫作文時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寫,沒有詳略之分。也就沒有出彩的地方。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孩子在寫作文時會遇到很多問題。


二、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一篇好作文?

想要寫出一篇好的作文,真的很難嗎?其實找到原因後,就可以避開那些坑。寫不好作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孩子粗心。

很多孩子在寫作文時,沒有仔細理解作文題目的意思,因此在寫的時候沒有觸及作文的本質問題,僅僅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本末倒置的,作文的基本要求都是無法完成,導致後果是災難性的。

2.不愛閱讀。

閱讀能豐富孩子的知識,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如果一個孩子閱讀量太少,那麼寫出來的作文也會缺乏深度,平淡無奇。

3.缺乏寫作技巧。

如果一個孩子有了豐富的知識積累,卻沒有寫作技巧的話,也是不行的。寫作技巧可以讓孩子的作文錦上添花。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孩子寫不出一篇好作文有多方面原因。


三、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作文。

寫好一篇作文要具備三個意識:即中心意識、詳略意識和細節意識。

我們要明確考場作文的特徵。考場作文,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創作。它有規定的時間、有規定的字數要求,最關鍵的是它有著明確的寫作範圍與目標。所以,牢牢地把握住三個意識,才能到寫作優秀作文的關鍵點。

1.要有中心意識:

考場作文與文學創作最大的不同就是作文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並且這個中心必須要與試題的要求相一致。因此,拿到一篇作文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想好,這篇作文的中心是什麼。這個中心必須集中,也就是中心只能有一個,不能分散。

所以,並非作文的篇幅越長越好,因為如果你寫得過長,往往會導致中心分散。而確定了中心之後,我們還要做到入題快、切題準、扣題緊,點題巧。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寫作文要有中心意識。


【入題快】

入題快是指文章最好開門見山,走入主題。

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文章的開頭第1段就以三組對比,讓你感受到了濟南冬天的“溫晴”。而通過這三組對比,我們就明白了這裡的“溫晴”指的就是溫暖、溫和及晴朗,這就是入題。

切題準】

切題準是指你在後面的文段中,始終貼近主題來寫,而不是將鋪墊與過渡洋洋灑灑寫上許多。

有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暖和安適”,直接切題,讓這種“溫晴”中的溫暖、溫和具體化。而且第5段雖短,也呼應了前面“搖籃”的比喻,表現出一種安適的感覺。

【扣題緊】

扣題緊是指在關鍵段落的描寫中,始終圍繞主題展開,而不是以固定的模式來套用所有的題目。

在作文選擇的素材上,這些素材都是為了這個主題而選用的。要緊密的圍繞主題,不相關的素材就不要用上去。

【點題巧】

點題巧是指在文章結尾的點題中,不僅能夠呼應開頭、歸納上文內容,還能在拓展昇華主題,使之意味深長。

在寫濟南的水時,文中寫到不僅包裹住了濟南城,也與藍天白雲聯為一體。這裡不僅與開頭的“溫晴”呼應,也讓包含了前面所說的濟南的一切美,這就是一種拓展昇華,巧妙地點明瞭主題。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中心意識要做到這四點。


在2019年,南京有一篇中考作文是這樣的:

題目要求:端午節,奶奶像往年一樣送來了端午食品一一綠豆糕,你卻不領情,對奶奶說:“這是你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事後,這引起了你的聯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為題寫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我們常常遇到材料+命題這類作文題。而材料與題目的關係是什麼?就是材料給題目提出了限制條件。只能寫長輩與晚輩之間,並且“你的”與“我的”是不相同的,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所以文章的重點就是如何表現兩者之間的關係。

如果大量的篇幅都用來描寫奶奶對她的愛,這就讓文章有了幾個中心——奶奶對她的愛,如何尊重長輩以及你的和我的之間的關係。這讓文章的內容顯得分散、中心不夠突出。要有中心意識就是隻寫一箇中心,並圍繞著這個中心來寫。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2019年南京中考作文。


2.要有詳略意識。

現在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就是看到題目後,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一股腦全寫上去,最後發現字數太多,就草草收場。這樣的作文導致的問題就是頭重腳輕,讓人一見生厭。

樹立詳略意識,從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開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轉變寫作思路

以一篇記敘文為例,確定中心後,我們如果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思考如何來寫,就往往會犯我剛剛提到的頭重腳輕的毛病。實際上,我們應先明確哪些部分要詳寫,哪些部分要略寫,然後再來動筆。

以文章中心為起點,先思考用什麼材料突出中心,在運用材料時可以用哪些方法來突出中心,再去思考如何開頭、如何鋪墊、如何呼應、如何結尾。

這樣思考,與上面提到的思路相比,優勢顯而易見。

如果要寫一篇議論文,思路是否明確是必須的,因此寫議論文必須列好提綱。我們可以採取“總——分”的形式,也可以採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形式來寫。但採取前一種形式,一定要把幾個分論點想好,保證有明確順序、不重複;採取後一種形式,就要想好哪一個是議論的重點,其它兩者如何與之呼應,同樣也不能詳略不分、面面俱道。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要轉變寫作思路。


詳略得當】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一共有四次寫到背影,但只有第二次背影詳寫,其它均為一點而過。

但開頭寫背影與第三次寫背影都只是點出背影,唯有最後一次寫背影補上了相關的衣著描寫。這就與文章開頭部分低沉陰鬱的氛圍對應,同時也點出了背影包含的悲涼氣息。

文中在第6段詳寫背影,主要就是為了表現父親的艱難與努力。這種艱難不僅是因為父親年紀大了行動不變,也還包含了他所承受的家庭的、生活的重擔。但當時年輕的作者並不能理解。所以當父子齊到南京時,他還在城中游逛。

當父親與腳伕講價錢時、叮囑茶房他都覺得父親說話不漂亮、迂。但這些內容在文章中都是一筆帶過,並沒有展開描寫,這就是為了烘托父親後面的形象。雖然當時的作者並不能完全理解父親,但他從父親的背影中看到了艱難還有努力。為誰努力?為他。正是父親對他的全心付出,讓他在那一刻被感動。

在最後一次寫背影時,他也與當年的父親一樣,獨自支持著一個大家庭,“東奔西走”,光景慘淡。但父親依然掛念著他,一面說“身體平安”,一面又說“大去之期不遠”,其實心裡還是放不下他,想著能與他相見。他這時才真正感到了當年父親的艱難,而此刻再回想起背影,加上衣著,就更能表現出悲傷的氣氛。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朱自清的《背影》


3.細節意識。

細節是描寫的靈魂。細節類似電影中的特定鏡頭,電影的精華由此表現而出。同樣,作文的主題、你的積累也是由細節展現的。但是,並非只有詳寫才是細節。要注意幾個問題:

細節要相互呼應】

細節要相互呼應,最終共同突出文章的主題細節可以是一個長鏡頭,包涵進許多景與人,以此來豐富文章的內容,表達情感。細節也可以是一個特寫的場景,通過對一個主要人物的塑造,或者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來展現情感、突出中心。

同時,並非只有詳寫需要細節描寫,略寫也要有細節,相互呼應,共同構成文章的主體。例如,我前面提到的《濟南的冬天》中的圍繞“溫晴”,老舍先生用“暖和安適”、“小搖籃”、“看護婦”、“秀氣”、“臥著”、“清亮”等一系列描寫來表現。這裡有詳有略,但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濟南冬天的特色。

而《背影》中四次背影的出現,同樣是有詳有略,但以不同的描寫,傳達出不同的感受,共同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及悲傷的情緒,這是貫穿於整篇文章的。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細節要寫特定的畫面】

在《昆明的雨》這篇課文中,汪先生可以說把散文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開頭寫畫,寥寥幾筆,但表現出了色彩,“濃綠”“金黃色”與後面的“明亮”是對應的。下文就直接寫了“肥大”的仙人掌,這就讓杜甫詩中“城春草木深”從原來的幽暗轉變成了旺盛。這幾處細節描寫,並不是詳寫,但特定了幾個畫面,就讓人感受到了昆明雨季的特點。

在寫菌子的這一節中,不僅呼應了開頭那一筆帶過的青頭菌、牛肝菌,而且連寫五種菌子,恰如一個長鏡頭。開頭寫牛肝菌之“多”,“滑,嫩,鮮,香”,與前面隨處可見的仙人掌一樣,都顯得“豐滿”豐富。一個“濃”字點出了其旺盛,於是下面寫其“隨處可見”,就從味道轉移到生命力。

這段描寫也是細節描寫。

最後寫雞油菌,沒甚味道,但顏色“淺黃”,帶出色彩,說明菌子有味美的,也有色美的,相互補充。同時也呼應了開頭“金黃色”的仙人掌花,為下文表現昆明雨季中黑紅的火炭梅、白色的緬桂花埋下了伏筆。

五種菌子,細節描寫有詳有略,詳寫的牛肝菌、雞樅菌、乾巴菌,不僅呼應前文,而且重點表現出昆明雨季生命力的旺盛。而略寫的兩種菌,都補充了色彩,讓這裡的描寫更加完整。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寫作,要讓他了解這三個寫作意識

《昆明的雨》


結束語:父母在家裡教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孩子在落筆之前,要有一個整體思考。這個思考一定要有中心意識、詳略意識、細節意識。當然,想要把一篇作文寫好,寫得生動,平常還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行。否則,孩子的作文,便會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走到哪”!

我是姑蘇講堂,講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識。感謝您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