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它是一个苹果

它叫金帅,也叫金冠、黄元帅、黄香蕉

不知道何时起它“消失”了

如今当我们提及它时

老人们总会笑眯眯的竖起大拇指

中年人只有充满回忆的一句“儿时味道”

农业人总爱说“种果子,别无我有,就能赚钱。”

既然有人想它、念它,当前农产品市场上又少有它的身影,那能否再度发展种植呢?

带着对“金帅”苹果的味道的那份记忆,今天依农就和大家聊一聊金帅苹果,从“它是谁”开始,到“它为何消失”,最后我们再谈谈当前“它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它是谁?

金帅苹果是相较当前我国主栽苹果起源时间较早的一个栽培品种,是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美国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这个“优良”的前提是那个时期)。因其品质优良,很快就被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我国也在20世纪初期对金帅进行了引种栽培,据相关文献显示最早引种金帅苹果的省份应该是辽宁。由于栽培种植后,品种反应良好,我国南北地区均开始了引种并推广种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金帅”几乎已经遍布我国苹果产区,也正是那时候起开始了它的快速发展期。产区里随处可见的苹果树,农产品市场上到处都有黄澄澄的金帅苹果,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都是我国主要的苹果品种。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从品种特性上来看,在当时那个苹果栽培匮乏的年代,它具有高产、稳产、易管理、果形均匀、口感尚佳等诸多优势,因此对果农朋友们来说是个难得的佳品。在当时从事金帅苹果种植的果农多有相当可观的收益。金帅苹果高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北方金帅产区有亩产超万斤的记录(但对这个产量数据,依农个人是存疑的,万斤着实有点过了),相关种植者还受到了表彰。由于金帅苹果品种的优良表现,在其种植规模、市场需求辉煌的时期,在国内屡次获奖,得到了相当高的肯定。

从金帅的口感来说,虽然当前市面仍有金帅苹果销售,但很多80、90后以及一些老年人均说现在的“金帅”绝不是以前的那个味道。依农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说一说“记忆中的味道”,那时水果市场上“金帅”的那一抹黄色,是占比较大的,其实种过“金帅”的果农朋友们都知道,金帅苹果在成熟前是淡绿色的,成熟后转为黄色,有时候向阳的一面还会略微带些红色。刚采后的它酸甜可口、果肉稍脆、有着特殊的芳香。放置一段时间后,随着黄色加深,果实的甜度下降,香味变得更浓,果肉变得细致软面,再食时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风味。

那时候的小孩爱脆甜,老人爱软绵,每到秋季金帅成熟时那都是一份关于美味的享受。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它为何“消失”?

不知道从何时起,农产品市场上少了“金帅”的那一抹黄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红色苹果。那个80、90的“儿时味道”怎么就“消失”了呢?这其中原因主要以下因素造成,我们来看一看:

一、“金帅”苹果存在品种缺陷

  • 易生果锈: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那时候我购买到的“金帅”苹果,总不是那么完美,果面上多会出现褐色至深褐色的锈斑,也就是果农朋友们常说的果锈病。虽然当前的苹果品种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也易生果锈病。但“金帅”的果锈病则多是“骨子里带的”,这是因为金帅苹果的果皮角质层较薄(当然这也是有人爱吃它的原因之一),果皮外层细胞的细胞壁薄且抗逆性较差,加之近果皮果肉细胞排列松散不规则,就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施肥用药和农事管理,同时由于这些因素它也易被其它病虫害侵染),在果面形成木栓层,也就是我们说的果锈,严重的果子可能布满整个果面,因此影响了口感和卖相。
  • 不耐储存:金帅苹果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耐储存,由于果皮较薄,储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损伤;另外金帅采收过早糖度达不到,适时采收后储存一段时间后就会变的软绵,再放久一些,果实就会大量失水,果面皱缩失去原有风味。我们可以想一下,早期金帅是主栽品种,辉煌的那几年市场上的量一定是较大的,势必要有一定的储运过程,而它不耐储的特点,会增加果农、果商的折损量,降低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二、有一个叫“富士”的家伙替代了它

如果在当时我们没有选择,那么即便是“金帅”苹果本身有缺点,那它也是最佳的选择。可是一个叫“富士”的家伙出现了,它红彤彤的特别好看,在当时诸多黄色苹果中显得十分扎眼,并且“富士”的果皮相较于“金帅”要厚,但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口感脆爽、甜度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富士苹果果锈病的发生率要远远低于金帅苹果,加之其产量尚可,抗逆性又好,因此得到了种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并逐渐的替代了金帅苹果,成为了我国的主栽品种。

三、苹果供需市场双向需求的改变

我们要知道,金帅苹果开始“消失”的那个年代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不停的提升,对水果品质的要求变高,从而导致了苹果供需市场双向需求的改变。我们举个例子来看,当时一户果农种了富士,当地消费者发现这个苹果挺好、挺新鲜,销售情况特别好,次年开始涨价。于是乎当地开始了种植发展,不少以前种“金帅”的也开始改换品种,区域内有一定量后,果商发现这个苹果不错并且更耐储、耐运,于是运至其它地方销售,在异域市场反应良好的同时对当地“金帅”苹果造成了冲击,于是有人新种、有人改种;如此这样金帅苹果就慢慢的“消失”了。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它是否值得发展种植?

依农在谈金帅时,之所以给“消失”加了引号,是因为金帅苹果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在市面上还能见到它的身影,只是较之以前少了。当前这些市面上的金帅苹果从哪儿来的呢?其一是国内仍有坚持种植的果农以及“剑走偏锋”的种植发展者;其二就是来源于进口,没错虽然国内“金帅”少之又少,但是金帅在欧美国家仍还是主栽品种之一。当前又有那么多人想它、念它,可能会有果农思考我们能不能也“剑走偏锋”发展种植一下呢?接下来依农就给大家客观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首先得看金帅自带“缺陷”能否改变

在当前农产品交易市场上,苹果的外观和耐储性是其品质的重要考量标准,而却是“金帅”自带的缺点,因此缺陷能否改变是其是否值得发展种植的关键因素。的确果锈病的发生受苹果自身和管理程度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精细种植管理或许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依农要问一句:八、九十年代的果农是怎样管理果树的,而当前农业粗放生产现状下,咱能精细的起来吗?若能,可以试试。除了精细种植管理外另一个方法就是优化改良品种,的确当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改良后的金帅品种,据称是没有上述两个缺点,依农也接触过但不做评论。只是还想问一句,咱怎么保证它的“新”,怎么排除老种加新名?保证“新”后又回到上述那个问题,能精细种植吗?针对金帅改良品种依农再多说一句,我国曾在停止进口过国外金帅苹果,原因就是不耐处、携病菌、易霉烂,这么说国外也无抗性品种。因此若大规模发展,依农认为一定得慎重。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二、其次得看如何让它适应市场

为什么金帅苹果带着这些缺点,在国外还仍是主栽品种呢?这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同,国内对于水果的需求多是鲜食,而国外则大部分用于加工,在国外金帅是苹果酱、苹果派的重要原料,用于加工后恰好将其优缺点扬长避短。在国内的当前农产品需求现状下,用于加工的不多,不过依农相信在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这势必会是一个方向。不过那个“未来”有多远,谁也不清楚。

三、最后“记忆中的味道”到底值多少钱

我们总谈“记忆的味道”,那这记忆的味道到底值多少钱呢?有多少人会为它买单,那些人又会为它买多久的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依农不能轻易下定论的问题。综合情况来看。“金帅”势必会成为一个小众的品种,因此要想发展种植,在保障较为优良品质的同时,果农朋友们要懂得怎样去“卖”,怎样去放大那个“记忆的味道”,当一个水果被赋予了其它价值,或许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只不过这项工作着实不简单。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写在最后的一些闲谈

最后依农想说,没有一种苹果是完美的,同时也没有一种苹果是种上就赚钱的,再者也没有一种苹果是绝对不值得发展的,这其中的关键在种的人、吃的人、吃的方式以及销售的方式。农业不简单,想赚钱会的要多、考虑的要周全。其实就依农本人来讲,我认为当前的苹果种植和消费市场一定会有所改变,要知道我国苹果年总产量近4000万吨,80%以上的是“富士”,在这个水果需求市场逐渐向品种多样化发展的时代里,将来或许会出现一些“新品种”,它可能是“金帅”,也可能是其它,水果应该百花争艳而不是一家独大。

记忆中的“金帅”苹果,谁让它退出市场,又是否值得再度发展种植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 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