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西门庆三个老婆暗战,吴月娘发火,潘金莲败露,输家为何又是瓶儿


西门庆三个老婆暗战,吴月娘发火,潘金莲败露,输家为何又是瓶儿

吴月娘轻意不发火,特别是对潘金莲,能忍则忍,不愿触她霉头,即使要把内心的不满表达出来,也多是含沙射影。如打秋千时,不满潘金莲浪笑,就举周家女孩“抓喜”的事暗讽她,看似不痛不痒,其实也痛也痒,暗箭比明枪更易伤人。潘金莲则对她的所谓“关心”不理不睬,依然笑打秋千,实则是反戈一击,吴月娘终是无可奈何。但这一次,面对潘金莲擅自抱出李瓶儿的儿子,并且“一径把那孩儿举的高高的”,还“笑嘻嘻看孩子说道:‘大妈妈,你做甚么哩?’你说:‘小大官儿来寻俺妈妈来了。’”不由不大发其火:“五姐,你说的甚么话?早是他妈妈没在眼前,这咱晚平白抱他来做甚么?举的恁高,只怕吓着他。他妈妈在屋里忙着手哩。”

显而易见,潘金莲擅自抱出官哥儿,高举官哥儿,是想有意惊吓官哥儿。她教官哥儿与吴月娘对话,称她为“大妈妈”,又语焉不详地说是来“寻妈妈”,表面上是为讨好吴月娘,实则是以“大妈妈”与“妈妈”对比,触动吴月娘生不出孩子的心病,挑拨吴月娘与李瓶儿关系。

吴月娘一眼看穿潘金莲不良用心,如果隐忍不发,应着潘金莲的话,抱过官哥儿来亲热,那就中了潘金莲的计。不仅会惹李瓶儿不快,如若吓出病来,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吴月娘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便连珠炮似的直接向潘金莲发火,呛得潘金莲哑口无言:

“五姐!你说的甚么话?”——毫不留情直面反问,是当头棒喝,直斥潘金莲说话不妥,包藏祸心。

“早是他妈妈没在眼前,这咱晚平白抱他来做甚么?”——一针见血,点出潘金莲擅自抱官哥儿出来大不妥:他母亲不在眼前,又没任何理由,天这么晚了,平白无故抱出来,目的何在?出了事谁负责?既指出潘金莲做事不通情理,又撇清自己与此事无关。

“举的恁高,只怕吓着他。”——官哥儿胆小尽人皆知,你偏偏把他高高举起,不是有意吓他吗?万一掉下来摔着呢?更何况,高高举起时,肯定要双手紧紧抓着他,能不抓疼他,吓着他吗?吴月娘强调这一点时,肯定提高了嗓音,她要让里屋的李瓶儿知道是潘金莲有意惊吓官哥儿,从而把潘金莲意欲嫁祸于她的球,一脚踢回去。

“他妈妈在屋里忙着手哩。”——这是杀手锏。潘金莲做贼心虚,本想避着李瓶儿,可李瓶儿恰恰就在里屋。隔墙有耳,吴月娘大声训她,等于向李瓶儿通风报信。

在向潘金莲发过一连串极具杀伤力的连珠炮之后,吴月娘不依不饶,只听她一声喊:“李大姐你出来,你家儿子寻你来了。”吴月娘这一手很厉害,她直接把李瓶儿叫出来,虽然没明说是潘金莲擅自抱官哥儿出来的,表面上是在替潘金莲做遮掩,但李瓶儿出来一看,官哥儿正在潘金莲手中,不是她又是谁?潘金莲抱官哥儿,简直就是羊入狼口,联想到吴月娘所说的“举的恁高,只怕吓着他”,李瓶儿能不担惊受怕?能不对潘金莲心生怨气?能不对吴月娘心存感激?但李瓶儿对潘金莲一向敢怨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把官哥儿抱走。李瓶儿一回到自己屋里,就埋怨奶娘如意儿:“他哭,你慢慢哄着他,等我来,如何教五娘抱到后边寻我?”言语中流露出对潘金莲的戒心与不满。而吴月娘的“举的恁高,只怕吓着他”一言成谶,当天夜里,“那孩子就有些睡梦中惊哭,半夜发寒潮热起来。奶子喂他奶,也不吃,只是哭”,潘金莲坏心得逞。西门庆酒罢归房,问起官哥儿为何“只顾哭”,李瓶儿明知是潘金莲使的坏,却“不题起金莲抱他后边去一节”,怕得罪潘金莲,招来更损阴招,只能吃下哑巴亏。

潘金莲刻意使坏达到目的,却又被吴月娘设局暗算,使其祸害官哥儿的险恶用心,完全暴露于李瓶儿面前,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吴月娘是这场暗斗的赢家,潘金莲因官哥儿受惊吓致病而输赢兼得,李瓶儿是输家,而受伤害最重的,却是无辜的官哥儿。

【原文见小说32回 本文作者 徐景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