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遼國太后蕭焯背後的“男人們”

蕭太后

遼國太后蕭焯背後的“男人們”


遼國太后蕭焯背後的“男人們”


蕭燕燕名蕭綽(953-1009),小字炎炎。蕭燕燕的形象對人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她就是《楊家將》裡面殺伐決斷又睿智的蕭太后。也是一位清正賢良,深明大義,為遼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偉大女性。當然蕭太后之所以能千古留名,除了自身的才幹和魅力,也少不了兩位左膀右臂的扶持,這便是韓德讓和耶律斜珍。如果說韓德讓是謀士,名相。而耶律斜珍便是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天咱們就一起聊聊這三位。

蕭綽的父親是遼朝北府宰相及駙馬蕭思溫,母親是長公主,名呂不古,遼穆宗的姊姊。蕭綽有兩個姊姊,三姊妹年紀差距頗大。長姊伊勒蘭嫁宋王耶律喜隱,曾封為宋王妃,宋王叛亂後,被其夫牽連而遭廢黜,稱為夫人。二姊和罕嫁齊王耶律庵撒哥,封為齊王妃。

蕭綽自幼便長的聰慧、美麗,而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親蕭思溫看他的三個女兒掃地,蕭綽掃得最為乾淨,高興地說:“這女孩以後一定能成家。”遼景宗繼位後,因為蕭思溫擁戴有功,將蕭綽選為貴妃,保寧元年(969年),被冊封為皇后。保寧三年(971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3子3女。

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的確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自幼身體一直不好,軍國大事除了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蕭綽(蕭燕燕)。他曾對大臣說:在書寫皇后的言論時也應稱‘朕’或‘與’,這可作為一條法令。這說明蕭燕燕可代行皇帝職權。

乾亨四年(982)九月,遼景宗駕崩,。當時蕭燕燕才三十歲,聖宗才十二嵗,父蕭思溫於保寧二年(970年)被害,無嗣,使得蕭綽無外戚可以依靠;而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自重,控制朝廷,對蕭綽及聖宗構成了莫大的威脅。她哭著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怎麼辦啊?”,耶律斜軫、韓德讓回答:“只要信任我們,有什麼可以憂慮的。”於是讓耶律斜軫、韓德讓參決大政,並把南面軍事委派給耶律休哥。後又讓韓德讓總管宿衛事,保障聖宗母子的安全。韓德讓很得蕭綽寵信,撤換了一批大臣,並下令諸王不得相互宴請,要求他們無事不出門,並設法解除了他們的兵權。靠這樣,聖宗和蕭綽的地位才穩定下來。統和元年(983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的輔佐下。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才鞏固下來。

統和元年(983)年六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

蕭燕燕虛心誠懇,用人不疑,這一直是後世政治家效法的對象。她有男子一般的氣魄,執法嚴明,毫不軟弱,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把北宋部隊殺得屍橫遍野 ,生擒名將楊業,幾年後又和宋真宗確立“澶淵之盟”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蕭燕燕年輕時曾許配給漢臣韓德讓,還沒有來得及結婚,就被皇帝選為妃子。遼景宗死後,蕭燕燕看中韓德讓的政治與軍事才能。 於是決定改嫁給韓德讓。當時契丹族的風俗是允許的。她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如今一國的幼主,也就是您的兒子。”蕭燕燕又秘密派人鳩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從此之後,韓德讓就無所避違不間斷地出入於蕭燕燕的帳幕之中。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遼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韓德讓忠心輔佐承天太后與遼聖宗,政績卓著。

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泯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

統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次年,葬乾陵。

蕭綽治國有方,聽到好的建議必定採納,賞罰分明。為了籠絡群臣,她給許多大臣加官進爵、或是繪像於景宗乾陵,使群臣盡其忠而效其力。又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許多平反工作。例如統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結案發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臺上訴。統和二年四月、同年六月從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蕭綽都親自審訣滯獄。後來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漢人發生糾紛時重責漢人,改為契丹人和漢人同罪同罰,調整兩族關係。

韓德讓

遼國太后蕭焯背後的“男人們”


韓德讓(941年-1011年),祖籍薊州玉田(今河北玉田),遼朝權臣。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是被擄掠去遼國的漢人,後在遼國官至中書令。韓德讓之父韓匡嗣是遼國的南京留守,卒於西南面招討使任上,封秦王。韓德讓在遼景宗時任東京供奉官,後逐漸升遷至權知南京留守事,成為一方權臣。乾亨元年(979年),韓在南京幽都府抗擊北宋入侵,因功授遼興軍節度使。後入朝為南院樞密使,賜名“德昌”,成為漢臣中權勢最大者。遼聖宗即位後,蕭太后攝政,命韓德讓負責宿衛。統和三年(985年),韓兼政事令,進入遼國決策核心,對穩定聖宗初年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次年,韓率軍擊敗北宋北伐的曹彬和米信部隊,被封楚國公,旋即進封楚王。統和十二年(994年),韓任為北府宰相兼領樞密使,不久又兼北院樞密使,拜大丞相,封齊王。此時韓總理北南兩院樞密院,集遼、漢軍政大權於一身。澶淵之盟後,韓徙封晉王,賜名耶律隆運,位在親王之上。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隨遼聖宗出征高麗,在軍中去世,追贈尚書令,諡文忠。韓德讓身為契丹化漢人,卻成為蕭太后攝政時寵遇最厚、權勢最大的人物。據說蕭太后曾對其說“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皇朝事實類卷》),而遼聖宗也“至父事之”蕭太后曾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如今一國的幼主,也就是您的兒子。”。又有野史記載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因此後世又傳說蕭太后和韓德讓實已結為夫妻。

耶律斜軫

遼國太后蕭焯背後的“男人們”


耶律斜軫(?—999年),字

韓隱,契丹族,于越(最高榮譽銜,授有殊功者)耶律曷魯之孫,遼代中期著名將領、軍事家。保寧元年(969年),北院樞密使蕭思溫以其有經國才,薦於景宗耶律賢,深得器重,命節制西南面諸軍,為南院大王,後任西南面招討使。 乾亨元年(979年),從南府宰相耶律沙援北漢抗宋。前軍進至白馬嶺(今山西盂縣東北)大澗,半渡中遭宋軍襲擊,大敗。耶律斜軫軍至,擊退宋軍。宋滅北漢後,乘勝攻遼南京(今北京)。遼耶律奚底軍初戰失利,退至南京城北清河。耶律斜軫布援軍於得勝口(今北京昌平北),並取耶律奚底軍青色旗引誘宋軍追擊,然後出其後一戰而勝。繼而又與惕隱耶律休哥分進合擊,大敗宋軍。遼景宗卒,耶律斜軫與南院樞密使韓德讓同受顧命,參決大政,深得攝政皇太后蕭綽倚重,任北院樞密使。統和四年(986年),宋軍三路攻遼。耶律斜軫任山西路兵馬都統,與西路宋軍展開激戰。首戰定安(今河北蔚縣東北),擊敗宋軍,進抵蔚州(今蔚縣)。

耶律斜軫生性聰明機敏,不善治理生計。保寧元年(969年),樞密使蕭思溫向朝廷薦舉耶律斜軫,說他有治理國家的才幹,遼景宗耶律賢說:“這我也知道,只是他放蕩不羈,怎麼會屈身接受控制呢?”蕭思溫回答說:“他外表上顯得放浪,其器量才幹卻不可限量。”於是遼景宗召見耶律斜軫,向他詢問軍國大政,耶律斜軫的回答切中事理,由此深得遼景宗的器重。將皇后蕭綽的侄女蕭氏嫁給他為妻,命他節制西南面諸軍,又命他援助北漢。改任南院大王,後任西南面招討使。保寧八年(976年)六月,改任北院大王。

大敗宋軍

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再度進攻北漢,耶律斜軫跟隨耶律沙在白馬嶺(今山西盂縣東北)遭遇宋軍,耶律沙等人作戰失利;耶律斜軫率軍出擊,命令屬下萬箭齊發,宋軍懾於聲威,喪失膽氣而退。同年秋天,宋軍攻下河東,乘勝進襲燕地,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與蕭討古等人迎戰,遼軍兵敗,退駐清河以北。耶律斜軫在得勝口打著耶律奚底等人的青幟軍旗號以誘惑宋軍,宋軍果然爭先趕赴得勝口。耶律斜軫從後面出兵,奮力擊敗宋軍。到高梁河之戰時,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等人分左右兩翼夾擊,大敗宋軍。

乾亨四年(982年)四月,遼景宗親自統軍南伐北宋,到達滿城,與宋軍交戰失利,守太尉耶律奚瓦里中箭身亡。統軍使耶律善補被宋軍伏兵包圍,時任樞密使的耶律斜軫馳騁救援,耶律善補得以倖免。遼景宗詔令以疏於防備之罪杖責耶律善補。

信任器重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去世,遼景宗長子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改元統和,尊母皇后蕭綽為皇太后。遼聖宗即位時年僅十二歲,由蕭綽接受遺詔攝政。耶律斜軫便更加受到信任,擔任北院樞密使。

統和四年(986年)正月初七日,耶律斜軫與林牙勤德等獻上征討女真俘獲的俘虜十餘萬人、馬二十餘萬匹和各種物品。正月十三日,耶律斜軫與林牙勤德、謀魯姑、節度使闥覽、統軍使室羅、侍中抹只、奚王府監軍迪烈、安吉等攻克女真回師。遼聖宗派近侍泥裡吉下詔表彰其軍功,又執手安撫曉諭,賜給酒漿果脯慰勞他們。

擒獲楊業

統和四年(986年)三月,北宋三路大軍北伐遼國,宋將曹彬、米信取道雄、易二州,楊業取道代州出兵。太后蕭綽親自率領大軍援救,派耶律斜軫擔任山西路兵馬都統。楊業攻陷山西諸郡,分別派兵把守,自己屯駐代州。耶律斜軫到達定安(今河北蔚縣東北),遭遇宋將賀令圖軍,將其擊敗,追擊到五臺,斬首數萬人。次日,到達蔚州(今河北蔚縣),宋軍不敢出戰,耶律斜軫用絹帛寫信射往城中,將招撫之意曉諭守將,又暗中探知北宋援軍將至,派都監耶律題子在夜裡埋伏人馬於險要之處,等待宋軍兵到而發。宋軍守城人馬見救軍到來,於是突圍而出。耶律斜軫從其背後出擊,兩支宋軍均潰敗,追擊到飛狐(今河北淶源),斬首二萬餘級,於是奪取了蔚州。

賀令圖、潘美又派兵前來,耶律斜軫迎戰于飛狐,將其擊敗。宋軍駐守於渾源、應州的隊伍,都棄城逃走。耶律斜軫得知楊業出兵前來攻打,就命令蕭撻凜埋伏人馬於路旁。次日,楊業兵到,耶律斜軫統率眾軍結成陣勢。楊業揮舞旗幟前進,耶律斜軫假裝後撤。伏兵趁勢出擊,耶律斜軫也回頭進攻,楊業敗逃,到狼牙村時,北宋各路兵馬都潰敗了。楊業為流箭射中,被耶律斜軫軍擒獲。耶律斜軫責罵他說:“你與我國爭強比勝三十多年,今天還有什麼臉面來見我!”楊業只是不住地口稱死罪而已。楊業被擒三天後絕食而死。

封王去世

耶律斜軫回朝後,因功升任為守太保,封魏王。統和十七年(999年),耶律斜軫隨從太后蕭綽南伐北宋時,死於軍中。太后蕭綽為之親自前往哀悼,又賜給下葬棺具。

耶律斜軫(?-999),字韓隱,契丹族。遼景宗、聖宗時的著名大將,他的祖父是輔佐過遼太祖的功臣于越(貴族官名)耶律曷魯。

耶律斜軫為人聰敏、通達事理,但是和大多數出身貴族世家的子弟一樣,他過慣了閒散安逸的生活,從來不事勞動生產,在為國效力之前,他一直在閒蕩無羈中虛度光陰。

遼保寧元年(969年),耶律斜軫經樞密使蕭思溫(蕭太后之父)舉薦成為遼景宗手下的幹才之臣,景宗非常器重他,甚至把皇后的侄女嫁給他為妻。耶律斜軫後來官至西南面招討使、統管契丹諸部軍民政事的南院大王。

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宗再次攻打河東地區,耶律斜軫隨耶律沙前往抵禦。在戰鬥中,耶律沙指揮不當,在戰術上漸處於敗勢,有些招架不住了。奉命趕來救援的耶律斜軫見此情景,下令手下弓箭手萬箭齊發,集中射向敵軍,在前面衝殺的宋軍中箭紛紛倒下,情形極為慘烈。後面的宋軍被這強大的攻勢震驚了,紛紛敗退下去,遼軍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可是這一年秋天,河東地區還是被宋軍佔據了,並乘勝征伐燕京(今北京),當時任北院大王的耶律奚底率部前往征伐,大敗。接著耶律斜軫又率部前往征討,這一次,耶律斜軫採取了“誘敵深入,出其後奮擊之”的戰術來進行攻打,結果大獲全勝。之後的高梁河之戰中,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配合默契,分左、右兩路夾擊進攻,將宋軍打得大敗而逃,立下了赫赫戰功。

後來,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承天皇太后蕭綽攝政,耶律斜軫進為北院樞密使。統和三年,任都統,領兵徵女真。次年,宋軍兵分三路攻燕雲,由大宋朝“無敵將”楊業(即楊繼業)親率兵馬攻打頭陣,很快就攻陷了山西的很多郡縣。蕭太后是馬上的巾幗,為救燕京親自出馬。她命耶律斜軫為山西路兵馬都統,在定安擊破宋軍,並使計謀設埋伏擒殺了勇猛無敵的老楊令公。這次勝利使得耶律斜軫以功加守太保,後封魏王。999年(統和十七年),耶律斜軫隨承天皇太后南下攻宋,病死於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