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 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

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地形是山地和平原,面積8.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8萬 ,居民主要是克欽族、傈僳族。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 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克欽族八成人信仰基督教,與中國景頗族是同一民族,他們雖跨國界而居,但彼此有著密切的血緣和歷史淵源關係。他們彼此來往密切,通婚互市。 從跨居中緬兩國的景頗族的族源、遷徙、稱謂、語言、習俗、宗教信仰、服飾等各方面來看,他們是同-民族,僅只分別居住於不同的國家。克欽邦自古就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通道,20世紀40年代修築的中印公路進一步溝通了中、緬、印三國,克欽邦故有"緬甸的北大門"之稱。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 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

同中國的關係極為密切,克欽邦境內的克欽族、僳僳族與中國雲南省怒江州、保山地區、德宏州境內的景頗族、僳僳族是跨國境線而居的同一民族,他們語言相通,習俗相同,

交往頻繁,通婚、互市,親如一家。伊洛瓦底江,發源於我國西藏昌都的察隅,南入緬甸,由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在密支那以北42公里處匯合而成,橫貫緬甸南北。伊洛瓦底江於八莫收納大盈江,於伊洛瓦收納瑞麗江。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 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

繼2011年緬北衝突後,雖然緬甸政府與克倫民族聯盟簽署停火協議。雙方將設立聯絡辦公室,允許穿行對方控制的地區。然而,緬甸政府同克倫族武裝之間仍缺少互信,停火協議只是一個原則性的協議,具體實施方法並沒有細化,雙方衝突仍然不時發生。2015年1月15日戰爭爆發時,緬軍第22輕步師超過1000名官兵同時投入戰鬥。在傲巴雷村,政府軍主動發起攻擊,其中兩個營分別從不同方向使用了榴彈炮轟擊,總轟擊次數達60輪以上。因衝突持續不斷,已使民眾逃往中國雲南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