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在疫情期间避免焦虑?

Daisy小妖怪


可以找点可持续的事情做做分散注意力。

对待疫情要有科学的态度,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区域,平时做好防护,居家做好卫生,就好了!

没必要恐慌焦虑。


历史简单化


1.心态一定要好。

不能太过于恐慌,要相信专家,相信医生们的努力,上网的时候多看一些积极的新闻,例如今天治愈出院了多少人,疫情研究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等。内心有希望,是支撑我们生活的最大动力。

2.主动寻找自己的生活情趣。

疫情在家每天重复着机械的生活-吃饭睡觉,长期以往,不免会有情绪,我们可以找点事做,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精彩。

和很多网友一样,前几天在家和妈妈研究做吃的,蒸蛋糕,炸油条,蒸馒头包子,学炒菜,第一次电饭锅做蛋糕,失败了,后来恰逢弟弟生日,给弟弟做了个千层蛋糕,虽然食材有限,外观也不是太好看,但是弟弟很开心。

和面,揉面,翻炒,每一个步骤都融入了对这个家的爱,这个过程也是和家人感情升温的过程。

3.学习锻炼不可或缺

在家这段时间,因为弟弟在家上课,全家人和他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每天七点半吃早饭,晚上十点半睡觉。早饭后我通常会看小说或者看一些招教考试的视频。

中午妈妈做饭,帮妈妈打下手,午饭后午休一个小时,然后洗洗衣服,整理一下房间,做一些家务。晚饭后在keep上锻炼或者出门跑步,享受一场大汗淋漓的畅快。

昨天晚上和邻家小妹出去跑步,看到路边的🌸开了,两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花开,自恋地拍了很多照片,心情大好。

所以用心去热爱生活吧,生活会给你更多的正回馈,希望你开心。











丸子小酱


在疫情期间如何避免焦虑,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大白医生来解答,有办法!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种焦虑是正常的。

面对灾难、危机,焦虑、恐慌的情绪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和求生本能。

不过,我们不要放大这种感觉,如果放大我们所面临的危机,常会导致一些问题。

我觉得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调节:

1.通过官方平台了解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包括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然后尊重、相信现实。

2.检查现实问题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周围有人确诊新冠肺炎,是否意味着自己一定会被感染呢?答案是否定的,做好个人的防护很关键。

3.及时寻求援助,抱团取暖,很多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

4.分散注意力。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5.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必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享受当下的生活。

6.如果你是一个对自身要求过高、对周围人要求过高的人,那么你在疫情期间的焦虑往往会更严重些,要学会放下,学会放松,告诉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觉得如果做到这几点,应当就可以情绪稳定,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了。


大白医生


重定焦点: 因果思维介入—-首先,我们要清楚,造成当下这种情况(我们所谓的果)产生焦虑的原意是什么?寻求其缘由(我们所谓的因)!无外乎几点:1、无所事事。2、对当下疫情的恐慌。3、无法满足自我物质与精神需求!这一切的根源,源自自己无法放下!心理学角度认为:放下才是一切的开始!懂得放下当下该放下的,马上投入即将要投入的。我们叫做 重定焦点!投入一项新的事物时,必将经历三个阶段:忍受—接受—-享受!当你能感受到时,你便活出了你自己!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重定焦点——自修自悟!



苏轼之心


疫情期间如何消除焦虑心理?焦虑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找到焦虑的原因,只有在根上下功夫才能消除焦虑,焦虑总结起来说无非两大类型,一是内在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二是外在的目标没有实现。

疫情焦虑症表现:

焦虑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过度担心,焦虑,为将来的事情烦恼,感觉到忐忑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然后是躯体性的焦虑,比如说紧张性焦虑,坐立不安,紧张性头痛,颤抖,放松不了。最后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比如出现一些出汗,心跳加速,躯体不适感,腹部不适感,头晕,口干等相关症状。



与焦虑“和解”,个人和社会应积极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张麒认为,网络时代同时存在“信息过载”和“信息窄化”现象,一个人如果只盯着疫情相关信息,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再关注,焦虑情绪就会持续放大,产生“想象中的恐惧”。“要掌握科学的信息,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慌;也要把时间留给自己日常感兴趣的东西,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防护’。”

适度宣泄情绪,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确诊,一些人心理会受到一定冲击,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第一: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时间后都会出现一些焦虑,

第二:整天沉浸在负面的信息中会诱发人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因此,建议大家从正规的官方网站获取信息,不要过分关注疫情相关的负面消息。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专业注意力,听听音乐,为自己找一些事情做,不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忧虑下。

第三: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多与自己的朋友交流,有地方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沟通


做好心理抗“疫”,必须进一步丰富公众的纾解渠道。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试着往好的方面去思考,不要杞人忧天,试着多制造一些轻松愉快的氛围,来分散自己紧张的心情。


鬼爷侃球


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虽然被禁足了,但不代表我们一点主动安排生活的空间都没有。

可以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运动、定时睡觉。

让荷尔蒙的分泌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虽然暂时工作任务少,但总是要重新开始工作的。

利用难得的时间,给自己安排“磨刀”计划。

学习那些对工作有帮助的知识或技能,以便提高未来的产能。提高了产能,就能提高工资呀。

每天和父母共同做些事情,或者一起聊聊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可以发挥积极主动的特性,引导共处的时光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比如,一起看个经典的电影,一起做一道复杂的菜,一起看一本有深度的小说,或者干脆一起追一部搞笑的剧。

当遇到双方价值观不同的事情时,回避不是好办法,争执就更加不是了。

依旧,我们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特性,进行良好的沟通:先知彼,后解己。

先知彼:意味着不要着急讲自己是如何想的,自己如何有道理。而是先去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他/她为什么这么想。要反复和对方确认,以便真正了解他/她的想法。

后解己:意味着先了解了对方之后,再把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给对方讲明白。要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并且反复和对方确认,以便对方真正了解了你的想法。

这样的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一旦你发现一方要进入情绪主导的状态时,就停止讨论,做些别的事情或者转移话题。等待时机合适,再继续上次未完的讨论。

这样的沟通虽然不容易,但是有效的,每一次讨论都是递进的。

最终,让血脉上的一家人,也真正了解和懂得彼此。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是避免负面情绪的最佳方法。


川流昼夜


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情绪波动的一种反应,是我们内心烦躁不安的一种直接体现。对于目前的疫情现状,确实很容易使人出现焦虑,因为长时间的待在家里没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透透气,内心一般会有烦躁的状况出现,那我们又如何在疫情期间避免焦虑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情绪的自我调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或者学习,把这段在家的休闲时间充实起来,让自己忙起来,那就能够很好的避免情绪焦虑的状况,因为当自己沉浸在某一事情之中时,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会集中起来,就很少有时间在无聊中度过,就能够有效避免焦虑出现。

另一方面,可以学会倾诉,和家人谈心交流。这段被动的休假期间,我们其实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弥补我们之前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庭的情况,多和家人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反省自己是否可以为家庭做更多的事,反思自己之前是不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和家人一起探讨以后如何让家庭更和谐美好。因为家庭稳定了,自己才更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也能够让自己充实起来,就是每天帮家人做顿饭,做做家务也是挺好的。

总的来说,避免焦虑还是从自身出发,寻找合适的点,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进而有效避免焦虑出现。





奋斗中的伢子


疫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人多在这一段时间内心里多少有点焦虑,那么我就教给大家几个可以缓解焦虑的办法:

1.适当的向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一个情绪的转述和表达,这样有利于减轻自身的焦虑。

2.可以进行一些室内运动或者体力活动,转移对疫情的注意力。同时运动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也能促进人的睡眠,提高人的睡眠治疗,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自己在克服焦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接受自身焦虑的状态,理解在疫情爆发的危害时刻,特别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的情况下,焦虑是正常的。

大家在面对这样的状况下一定要理解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反应,不要因为这样的焦虑而变得更加焦虑,不要因为这样的焦虑而认为自己得了精神疾病或者抑郁症等等。


心理技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是认知能力不够。想的越多就越负重前行,继而很容易产生焦虑。

发生疫情正是自我隔离修身养性的最佳时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最爱每日禅定冥想,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处理繁杂事务;曾国藩也是每日焚香一注静思,让自己的思想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世界。我们趁疫情期间也可以进行自我总结,去计划自己的未来。昨天的事情已然发生就去坦然接受,明天的事情尚未可知就去努力争取。

相信疫情很快结束,胜利必然属于你我。加油💪



无相见佛


疫情期间患焦虑症,该怎么办才好?

这次疫情来的非常迅猛,冠状病毒的传播能力强,危害大,所以造成很多人被感染。在这种背景下,就是普通的人都感到焦虑,原来的那些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患者,症状都会加重。

疫情期间患上焦虑症,诱发因素是疫情,对病毒的传染方式不了解,理解有偏差,产生了焦虑,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一旦形成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靠安抚,劝告是起不了作用的,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修正有关不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培养自信,优化个性,让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需要本人的认可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