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科学合理的城乡地域划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特征和城镇化水平,进而支持城乡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然而,我国的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区划定一直以行政地域为界线,难以适应城乡空间发展的复杂特征、真实反映城乡人口情况,也会影响社会经济政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在当下我国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城市地区的划定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探讨我国科学合理的城乡地域划分方法具有重要且急迫的意义。

从1880年开始,美国人口普查局结合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对城市地区(urban area)进行划定(delineation)。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从基于人口规模单一因素的简单城乡划分,到复合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双重指标的分级划定,再到基于最小人口统计地理单元并叠加多重要素的精细划定,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在演变过程中不断适应着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特征,如今已经彻底突破行政建制概念,充分体现了“实体地域”思想,并通过精细化的划定方法去适应现代城市的复杂特征,对我国而言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期刊精粹 |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图1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城市地区划定

一方面,选取人口统计的最小地理单元(普查小区/街区)作为划定城市地区的基本地理单位,并以人口密度作为核心指标,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城市地区的划定精度(相比尺度过大的建制单位),与实体城市地区的边界更加接近,而且能够体现城市的人口聚集特征,并与人口统计数据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后续的统计需求和政策目的。

另一方面,充分掌握城市的复杂功能和形态,并对这种复杂性做出积极回应,通过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标准,为识别城市地区的复杂特征建构系统的方法和过程。

  • 第一,采用人口密度和建成景观(地表不透水性)双重指标去识别居住功能和非居住功能的城市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从人口指标去识别城市地区的局限性,因为那些非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地区虽然人口密度很低甚至为零,但它们提供了城市的生产、服务或其他功能,是典型的城市地区。

  • 第二,充分考虑城市的连续与非连续形态。前者是形成起始核心城市地区(划定城市地区的主要基础)的空间关系要素,后者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人口普查局在识别、添加非连续的城市地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仅考虑了造成非连续关系的原因(被排除地),而且通过空间距离指标(沿道路连线的跳跃)建立了不同规模城市地区与非连续地区之间的合并规则,对非连续地区的充分考虑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城市形态问题,尤其是城市郊区、城乡结合处等人口密集程度较低的地区。

  • 第三,系统考虑城市地区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情形,通过面积、长度、距离等量化的空间指标对飞地、城市形态缺口、机场几种特殊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期刊精粹 |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图2 美国城市地区划定方法示意图

最终,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后续人工筛查完成对城市地区的划定,包括以下8个步骤:识别起始核心城市地区、合并由被排除地所分隔的非连续地区、通过“大跳”和“小跳”合并非连续地区、合并飞地、分割大都市连绵区和合并独立城市地区、合并城市形态缺口、合并机场、合并额外的非居住功能城市地区。

期刊精粹 |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图3 美国城市地区划定实例

借鉴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方法,概而言之,落实实体地域思想,必须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的复杂特征,以及城乡之间的实质差异,确定可操作的、精细化的划定方法和标准。

作者:衣霄翔,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讲师,硕士生导师董慰,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protected]张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尺度重构下的国外首都特大城市地区空间规划分析

城乡融合视角下中澳规划管理的制度性差异与启示

“大而快”与“小而慢”相辅相成: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然路径

排版:张祎娴

期刊精粹 |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