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2019年農機市場這6大“怪相”,你遇到了嗎?

2019年農機市場這6大“怪相”,你遇到了嗎?

剛剛過去的2019年,農機市場整體運行不盡人意,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怪相,筆者總結了6大“怪相”,或對行業發展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1. 誠信不足還想“賴”

農機行業在製造、流通、消費、服務等經營活動中,誠信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製造企業和渠道經銷商之間的糾紛,供貨商和製造企業之間的糾紛,經銷商和用戶之間的糾紛等,各種糾紛基本都是圍繞產品展開的,但是歸根結底,所有糾紛背後都反映出商業活動中的誠信缺失。

近年來,農機行業“老賴”被不斷曝光。2019年,農機“老賴”頻遭法院公開,可謂大快人心!企業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道德和法律底線,才能長遠發展。

2. 大品牌不如小品牌賣得快

這種現象在傳統成熟農機產品市場中表選最為突出,伴隨著農機產業的不斷進步,起步發展較早的產品如輪式小麥收割機、小中型拖拉機、小型農用工程機械等產品,如今已經進入綜合性能穩定的成熟期,且市場飽和跡象愈加普遍,存量競爭特點突出。

2019年,大中拖市場顯現出明顯的存量特點:一是增速趨緩甚至負增長,銷量下滑超過兩位數;二是產品同質化競爭特徵突出;三是價格競爭成為主要形式,直接導致行業利潤大幅度下滑;四是各品牌銷售收益差距明顯。

2019年,國內大中拖市場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即大企業的日子不如小企業過得滋潤。在用戶收益不足、購買力下降的大環境下,小品牌產品的價格優勢顯現出來,很多用戶選擇了價格較低、作業表現“說得過去的”二、三線甚至四線品牌。

預計今後幾年,小品牌佔據市場份額的現象還會繼續,農機企業如何根據自身實力,確定準確的市場定位、品牌和產品區隔,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 補貼資金挪用“見怪不怪”

2019年農機市場這6大“怪相”,你遇到了嗎?

據相關機構統計,2019年,新疆、安徽、內蒙古、河南、山東、河北等10餘省(市、區)對農機購置補貼中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及涉案人員進行了處理,並出具了通報。在調查統計中發現,不少區域財政及主管部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兌付不到位的現象也尤為突出。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和嚴格治理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仍需要各主管部門的強力推進。

4. 補貼完的產品“二手”賣

據多地經銷商反映,2019年補貼完的產品被當作“二手”機器賣的現象有所抬頭,且手段花樣翻新,隱蔽性較強,對正常市場銷售衝擊不小。

這種現象在某省打捆機市場表現較為突出,不少打捆機以項目的形式進行補貼,而後,不少打捆機都是8成新、9成新甚至全新,被噴漆、清理、修復翻新後,作為“二手機”進入市場進行“二次銷售”。

前幾年,多地主管部門針對這種行為進行過整治,但是仍未完全杜絕。國內農機“二手機”市場的規範和整治,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5. 停產、限產為讓霧霾去得快

2019年農機市場這6大“怪相”,你遇到了嗎?

在農機制造領域,橡膠、鑄件、鋼鐵等原材料因為環保治理導致價格大幅上漲,且經常缺貨。究其根源,除了環保整治需要企業配套汙染治理設備設施的同時,一遇到霧霾天氣,相關管理部門就要求企業停產、限產,這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製造成本增加和產量下降。

毫無疑問,國家對於環境整治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每個企業、每個人都要以身作則,愛護環境。但同時,也呼籲各地相關主管部門,在環保政策執行上要最大程度地避免採取“一刀切”。

6. 小馬裝成“重器”賣

這一現象特指拖拉機產業“大馬拉小車”而言的,也就是小底盤大馬力,即發動機與底盤嚴重不匹配,發動機功率大大超過底盤所能承受極值的拖拉機。

“大馬拉小車”興起主要是因為補貼高、價格低、成本低、利潤高,雖然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對該類產品嚴令禁止,但是,這種“畸形”產品依然有一定的市場。

從長遠來看,“大馬拉小車”必定是一種過渡產品。未來,高質量、高可靠性的拖拉機才是用戶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