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川话为什么这么统一?

余庭洋


大家好~

我是坊音~

街坊邻里的声音奥~


看到很多评论都说这个问题没水平,其实可能题主也是没有太多的了解。

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差别都是很大的。

十里不同俗 百里不同音

这句话很常见,适用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特别是乡村。可能十里就不同音,三里就不同俗了。

任何语言/方言都存在地域差异,就连一向被人看作比较一致的官话方言内部也不例外。另外,差异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平原地区的差异会相对小一点,山区、海岛则分歧更大些。

所以了解了这个前提,题主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答主会群起而攻之。

陌生化的听觉

就好比我们听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样【排除我们经常听的英语、日语、韩语等】。

就说西班牙语好了。如果听得不是很多,或者没有专心的去研究,我们都会觉得都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听不懂。也听不出什么方言。

不同语言片区

  • 成都片区;四川话以成都为中心,成都人说话的方式比较中性化,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使用成都话的地方主要包括(成都市辖区、郊县、县级市,资阳代管的简阳市,眉山市北部少数乡镇,德阳市中江县等5个地带)

  • 广安片区;四川话以广安为代表的广安片区口音,辐射半个川东北地区,但相对于临近的重庆而言,广安人说话属于比较爽快的那种,口音也比较易懂,广安作为小平家乡的门户,自然也承载了小平从江西移民过来的江西风味语种,比如说糍粑,广安人就说成麦糍粑,在广安市岳池县,很多90后的学生则以“我儿哄”来表达对对方的话质疑询问,在这方面则形成了岳池县的一个代表性词汇,“我儿哄”这词汇使用地还包括武胜县极少数地区的学校。使用广安口音的地方包括(广安市辖二区除广安区协兴镇外的其他地方、岳池县、武胜县、华蓥市北部、遂宁市船山区)
  • 南充片区;四川话以南充人为特色的代表,形成了南充片区口音,南充,作为川东北经济中心,其语言上也有相对的带动作用,南充口音与广安口音分界线位于高坪区阙家镇地带,与广安市嘉陵江一江之隔形成了二江语言风格,南充人说话比较高调,方言中各种词汇比较重音。使用南充口音地区有(南充市辖三区、高坪区除阙家镇外,蓬安县、西充县、阆中市南部)

  • 巴中片区;四川话以巴中市为代表的巴中口音,音调特别的好辨认,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较偏重音调的后音,卷舌音比较重。比如说吃饭,巴中人与达州人则说成“启反”。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辐射大半个川北地区,人口大约在600万左右。使用巴中话的地区有(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北部,巴中市辖区、通江县、南江县、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青川县)
  • 泸州片区;代表地区(泸州市辖区、县,宜宾市辖区、县)
  • 内自片区;代表地区(内江市辖区、县,自贡市辖区、县、眉山市仁寿县)
  • 达州片区;代表地区(达州市除万源市、开江县外的其他地区)
  • 绵阳片区;代表地区(绵阳市除北川县外、德阳市除中江县外、广元市除昭化、苍溪县、青川县外)
  • 雅安片区;代表地区(雅安全市)
  • 凉山州片区;凉山州,全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该地以民族语言为主,融合了四川方言,其音调听起来比较细腻,柔润的感觉。代表地区(凉山州全州、攀枝花市)
  • 阿坝州片区;代表地区(阿坝州、北川县)
  • 甘孜州片区;代表地区(甘孜州)

不同地方的口音和语调以及一些特殊的词汇的不同还是能分辨清楚的。

发音特征

  • 变调

连读变调现象在四川话口语中十分常见,但各地略有差异,以成渝片为例,大致来说四川话中的变调可以分为4类。 一是重叠词中的变调,一般而言如果组成该重叠词的字声调为阳平或去声,则第二个字变调为阴平;同时,如果组成该重叠词的字声调为上声,第二个字变调为阳平。 二是儿尾及儿化词中的变调,如果儿尾名词为阳平,儿尾变调为阴平;如果儿化词的最后一个字为阳平,该字变调为阴平。 三是特定字的变调,如“去”、“头”、“面”、“上”等虚词在多数情况下都变读为阴平。四是二字词及三字词的第二个字在很多情况下变读为阴平。

  • 儿化

儿化是四川话(除岷江小片小部分地区)中的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四川话的儿化内部较为一致,但与北方官话的儿化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儿化韵的数目上,四川话中的儿化韵仅有[ɚ]、[iɚ]、[uɚ]、[yɚ]4个,而北方官话有26个。 四川话的词汇主要由承自中上古时期蜀语的词汇、由明清时期移民带来的移民语言的词汇、承自古代汉语通语的词汇三部分组成。2005年以来也有大量的来自普通话、英语等语言的外来语词汇进入四川话,同时也有诸如“雄起”、“勾兑”、“假打”、“洗白”、“冒泡儿”等四川话新词汇在成都产生,并迅速通行全川。四川话的词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蜀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川话的词汇与其它汉语的相比具有十分巨大的差异,与四川话关系较为密切的云南话也仅有58.3%的词汇与四川话相同,同时由于四川话在形成期更多的受到了由移民带来的湘语、赣语等南方汉语的影响,从而使四川话的词汇与北方官话拥有很大差异。因此,虽然四川话通常被归为官话的一支,但北方官话中与四川话相同的词汇仅有47.8%,远不及湘语的54.9%和赣语的49.4%。

特殊词汇

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词汇,四川省很多地方都在使用。

雄起、幺儿、幺妹儿、娃儿、MMP、爪子等。

了解了这些就大概了解了四川话,但是纸上谈兵终觉浅。

所以大家想要了解四川话还是要去实地去看看~交一些四川的朋友~


我是坊音~

街坊邻里的声音奥~


坊音


应该还存在方言孤岛的状况,我是什邡人,我们这个地方属于德阳市,但是,我们的口音和德阳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有浓浓的成都味,不告诉别人的老家人家还以为我们是成都人,因为我们的口音和金牛区的,锦江区的十分接近,有嗲音,而且不像彭州新都那样还保留翘舌音,我们平翘舌和成都市内一样是不分的,我们这里古代是属于成都府最北端,然后湖广移民也较多,我母亲的先人是福建移民,他们至今称呼上还保留着闽南称呼,我奶奶说他们还用湖南口音喊他们的长辈,反正怎么讲呢,这种问题应该是历史问题吧。


陈昱良四川


你想多了,自贡、宜宾、乐山啥的,四川人不一定都能听懂……

想当年,一个小师弟吃盐蛋,发音居然是“嬴荡”……

我们全体人员在一起研究了半天,记得他急赤白脸的,我们都不知道他说的是“盐蛋”。

至今记忆犹新!


果小橙的妈


但凡去过四川,都会对四川话的强势深有体会。不少方言在推广普通话影响下迅速从公共场所消退之时,四川仍然男女老少一口川味,甚至不少外地人也很快学会四川话。不独四川,重庆、贵州、湖北、云南、湖南西部、广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方言都很相近,形成巨大的西南官话区。



为什么同在南方,东南地区的方言往往 " 十里不同音 ",西南地区则高度统一呢?

这和四川的人口来源有很大关系——现在四川和原属四川的重庆共有一亿多人口,但这一亿多人口中的大部分,在四川的居住史只能上溯到明朝。

原因并非元朝以前四川人口稀少。恰恰相反,这里很早就以富庶著称。宋代以前,四川盆地与长期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关中关系紧密。秦汉和隋唐两大稳定期,四川是首都长安的后院。到宋代,蜀中已百年没有经历大的战火,川峡四路人口在北宋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南宋甚至高达五分之一,一直保持超过千万的水平。


淡说


问题没水平。我不是四川人,一度很迷恋四川话,专门跑到四川区玩游戏,和一帮四川人泡在同一个YY频道聊一整天,自以为四川话水平八级。在我听来,他们说的都是一样的四川话,没有区分,结果某次聊到这个话题,四川人们说并不是。四川话里也分各种方言,包括语调、语气、发音、方言词都有很大差距。一群四川人说话,开口几句,大家就能分辨出来各自分别是哪里人。之所以会有四川话都一样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四川话本身比较特别,讲话的方式和方言词和其他方言重叠的较少,一下就能分辨出来,而四川话方言之间的差别比较细微,不讲四川话的人很难辨别。


DMU_凯歌00


四川话是四川一代说的方言,这种方言跟普通话很像,与桂柳话也很相似,但是四川话会有他们特有的调调。也正是因为四川话像有点像变了音的普通话,很多人都能听得懂四川话。也有不少的人喜欢四川话,还不特意跟随着周围的朋友亲戚同学去学。

其实四川话在四川的不同地区有的词语表达的或是说出来的音也还是有差别的。口音仅仅一个四川都分有12中呢。

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 ,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


长河history


不是这样。

细致划分,四川话区别很大。

川南片自贡地区语言差距最大,比如:发钱会听成发情。

至于其他地方,如图所示,四川话大体就分为四个片区,主体还是成渝片。


四川達州


可能在外人的眼里看起来四川话比较统一。

但是实际上四川话细分的话有很多种口音。

拿我自己接触的来说,成德绵南充基本上都是感觉差别不是很大!

川南,泸州话也有特色,很容易听出来,吃肉他们说的吃ru

旁边的自贡,感觉说话有点儿卷舌,盐巴他们很多说yin巴!

凉山州,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是一听就晓得凉山的!

还有个乐山,乐山大部分地区其实感觉说的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说有少部分区域他们说的四川话,而是四川人很多都听不懂。之前接触过一个好像是夹江的。

还有一个是巴中,巴中的口音是自成一个体系。发音比较重!

最后再说一个重庆,重庆话也是比较好辨认。


蜀山夜雨S


统一[what]你一定不是四川的[灵光一闪]在外地说普通话,川渝地区就能听出我是哪里的,而外地人就说我不像川渝的[灵光一闪]那是因为外地人可能刚好接触到其中一个地方的人,就以为那是标准的四川话,接触过成都人,就以为四川话就是娘娘的,居然肯定的说,我说的是湖南话[捂脸]


蓉龟骨里嬷嬷大成猪


四川话很形象生动,喜欢用重叠词儿化音,比如,杯杯儿,凳凳儿,雀雀儿,筷筷儿,车车儿等!还有很多独特的形容词,比如形容颜色,黢黑,汛白(形容脸色时用卡白),溜绿,轩黄等。再就是声调,四川话一般只有一声二声,把普通话的四声改成二声,三声跟儿声差不多,二声不变,就是四川话了,比如,四川话这三个字,四与话是四声,改成二声就行了,一声不变!比如声调,同样的改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地方的人都能听懂四川话,地方言子除外!四川话不统一的,作为一个四川人,你只要说四川话我就知道你是那里的,区别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