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網友 萬金油:

因為有永久回頭籤這個獨一無二的大殺器啊!

絕大部分移民國外的中國人不想失去中國人的身份,但是想兩頭兼顧很麻煩。

拿美國綠卡的,一年得有一半時間住在美國。拿澳洲或加拿大綠卡的,五年內得有兩年住在當地。如果沒滿足最低要求,就很有可能會失去綠卡。

如果想長期待在國外,那可以持中國護照和外國綠卡長期居留。但很多中國人想要長期待在國內做生意,這樣就很難保住綠卡。要想保住外國身份又能長期住在中國,只能加入外國國籍,徹底成為外國。但是取得了外國國籍時候,按中國法律就自動失去了中國國籍,在中國長期居住又成了麻煩。

世界上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新西蘭的永久回頭籤,拿到新西蘭綠卡後再多住兩年就能得到永久回頭籤。

拿到永久回頭籤以後,一輩子再也不去新西蘭也不會被剝奪新西蘭綠卡,的確是解決中國人困擾的最好辦法。

其他的都是浮雲,這個才是真正的原因!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程序猿 守村悠季:

我大約是六年前折騰著移民的。

在移民的時候屬於程序員+小憤青,可能是受美劇+微博的影響,覺得天朝什麼都差,充斥著各種腐敗和陰謀。西方發達國家什麼都好,花香草綠人民有禮貌好欺負,孩子快樂成長。當時移民還不算難,加上程序員屬於熱門職業,輕鬆就拿到了身份,在新西蘭生活了五年,做生意,工作,購置地產,也算是摸到了當地主流生活的邊。


談談感想。

1. 中國一線城市,在制度設計和社會公正方面並不比西方差很多。最大的差別是,中國社會的不公平之處在於欺騙和作假,西方社會很少作假,但是社會上的普通人依然玩不過律師等熟悉遊戲規則的人。而且往往輸的更慘且無處申冤,因為打官司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而且當個人面對有法律顧問團隊的企業往往也是個輸。

2. 西方人的素質比我想象的糟。素質極好的只有少部分有錢人,至於經濟條件普通的洋人,有教養的其實並不特別多。特別是最近幾年華人在洋人中形象不佳,你和有些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能鮮明地感覺到他們的冷漠和粗魯。

3. 新西蘭人並沒有服務意識。我們每年回國和去熱帶島嶼享受“服務”這件事情。

4. 生活成本真的很高,特別是當有自己的房子。普通中產家庭,兩個娃,兩輛車,不太拮据也不鋪張的話,一年開銷八萬刀比較正常。在新西蘭,一年收入5-6萬刀左右是畢業五-十年左右比較平均的薪資水平,去掉賦稅正好月光。

5. 買房子和中國一樣,都是坑,甚至比中國更多坑。

6. 孩子上學確實省心——但是絕大部分華人都不甘於這樣的“省心”,結局還是和國內一樣操心。


當然也有正面的感想

1. 不加班。普通的行業真的不加班,也許會計師事務所除外。

2. 空氣好,食物好,這種公認的事情不需要說。重要的是天氣好。我們從上海搬到了基督城。從此再也受不了上海的冬天和夏天。沒錯,在人們印象中寒冷的基督城,冬天白天的陽光也溫暖而舒適。而即使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也很少出汗。只要有樹蔭,都是舒適而涼爽的。

3. 企業稅務比中國更公平,所以中小企業更容易開始。企業虧損的話不用交一分錢賦稅,哪怕開始盈利,前幾年虧掉的部分也能抵稅。


儘管移民前我們一直以為兩地拘留的權利是移民的目的,但是在新西蘭定居五年後,我們發現移民這件事,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一紙簽證。

1. 我們收穫了在西方國家定居的自信。移民並沒想象的難。移民和永居其實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選擇。

2.我們收穫了理解政府的平常心。移民前把中國的任何問題都歸結於政府。移民後才發現中國政府並不太差。最重要的是,意識到政府的能力也有極限,政府的政令都需要成本和週期。所以對中國政府多了許多理解。

3. 收穫了詭異的動手能力。在中國,diy傢俱意味著準備好了所有的螺絲和工具以及詳細的說明書,只要和搭樂高一樣搭起來就可享用。新西蘭的產品,easy diy通常說明你不需要水管工或電工,但是除此之外不擔保任何東西。你可能面臨著需要自配螺絲,自備電鑽,自購白膠的窘境。產品說明還常常模糊不清,拼接需要想象力。一個朋友買了一個書櫃,到貨拆卸之後發現木板上沒有一個螺絲孔。所以一個合格的新西蘭主婦,通常具備使用電鑽,電鋸,刷漆補牆的能力。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陳酥肥 新西蘭5年旅業經驗。

哈哈不邀自來,這個問題適合我。

半年前剛拿到pr。來新西蘭六年半,其中六年時間在南島(新西蘭由南北兩個大島及諸多離島組成),幾乎都在西海岸工作、生活。今年三月剛離開了福克斯冰川小鎮,這是個長居人口三百人前後的小地方,我在這裡住了四年半。

福克斯這個地方,因冰川聞名,但又不止冰川。實打實是個旅遊景區,但又不似皇后鎮、羅託魯瓦那般方便。這裡沒有銀行、沒有超市(只有小便利店)、沒有電影院,甚至連警察局也沒有。幾年前曾經在便利店裡放了個自動取款機,單次取款手續費兩刀。後來取款機壞了,被撤走了——就再也沒有了。

出村一里不到就進入信號黑區,往南的話要兩個小時之外的哈斯特鎮才又有信號,而哈斯特居然也是去年五月才通的信號。要採購的話,可以去往北半小時的隔壁鎮,有個四方超市,不過那兒也不過是個四百人的小地方,物價也不便宜。大采購基本上需要往北兩個半小時去霍基帝卡,或往南三個小時去瓦納卡。

就是這樣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寂寞。住在這裡的這段時間,多少人問過你怎麼呆得下去……一兩年也就罷了,怎地還待了快五年?(我在隔壁鎮也呆過兩個月)

因為我喜歡。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人喜歡都市的繁華與便捷,也有人會似我一般喜歡小地方的安逸。福克斯是個太美的地方,這裡有雨林步道夜裡可以看螢火蟲,有鏡湖可以看雪山倒映,傍晚還可以去吉勒斯比海灘看日落。冬天許多的深夜裡,我會開車沿著超海邊方向的直路開去三公里,躺在路上看銀河——村裡的幾十盞街燈,照不到這兒;有時候也會開車去海邊露營,聽著濤聲入睡;最經常是去十公里外的Peak View Point發呆,看雪山綿延,冰川傾瀉而下,看雲捲雲舒。

在這裡生活久了就也不覺得不方便,需要的東西其實也都可以網購到,但最後你會發現其實生活需要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多,慾望會越來越少。因為生活簡單,村裡人的關係也便特別緊密,每年都有Market Day,會有當地的直升機公司來撒糖果,可惜那是給小孩的大人不能搶;不定期社區中心會有抽獎或是賣餅乾賣花一類的活動來籌款,以持續社區中心的運營——就我們這個小地方有個正兒八經的社區中心還有24小時健身房你信嗎?

不久前村裡重新開啟了Lake Gault步道,週末裡大家有時間都會跑去做志願者幫忙做修復工作;曾經有一次通南北的路因為滑坡被封了,村裡沒電沒網被困了兩天,我們公司裡的嚮導們都跑去峽谷裡撿河冰,放到路邊的草地方然後通知村裡人可以去取了去放冰箱裡省得食物壞掉。

下了班常和同事一起做飯、吃飯、看電影、聊天,週末裡有時也會去爬山、燒烤,沒事上冰川上兜兜轉;因為想念國內的美食這裡又買不到,逼得自己練就一身的廚藝,餃子、包子、油條、煎餅……什麼都能來兩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單純,就喜歡或不喜歡,沒什麼勾心鬥角一類的抓馬劇情。

離開了五個多月到現在,我還是想著她。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說了這些,其實也是為了說明新西蘭的特別之處——她就是個放大版的福克斯冰川:

如果你想要的是盛世繁華、花花世界,那絕對不是新西蘭。就連首都惠靈頓,和魔都奧克蘭,除了市中心之外,高於六層的房子都很少的;就這倆最繁華的城市,要放國內,其繁華程度就連三線城市也比不上……

但如果你想要的,是純淨、原始的大自然風光,是刺激、狂野的戶外活動,是簡單不復雜的人際關係,那新西蘭是個再完美不過的選擇了。

就在不久前,我和好朋友文慄剛結束了一段將近三個月的純南島環遊,我們去凱庫拉出海看鯨魚、看信天翁;去庫克山坐遊船看冰川;去Geraldine坐熱氣球俯瞰群山與雲海;去奧馬魯參加蒸汽朋克節,看小藍企鵝歸巢;去斯圖爾特島的海邊尋找奇異鳥;去皇后鎮蹦極、去瓦納卡開飛機;去峽灣坐遊船、過夜;探溶洞、雕玉、瀉湖裡泛舟、開四輪摩托車穿山野、峽谷裡找化石……


就如有人說,新西蘭許多媒體平臺上關於新西蘭的介紹都千篇一律,感覺新西蘭好像也就這樣;但其實新西蘭的美景、活動,可以探索的實在太多了。就我們環三個月,甚至不敢說已經窺得她五分美……

但這就似小馬過河吧,旁人描述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身過來走一遭;說不定來一趟你會發現,你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網友 給力愛貓:

在墨爾本住時間長了,到新西蘭覺得人少,冷清,乾淨,東西貴。

回到墨爾本覺得人多,熱鬧,髒,東西便宜。

到北京覺得人非常多,非常熱鬧,非常髒,東西更便宜。

所以這就是一個連續譜,北京在一端,新西蘭在另一端。中間是美國,澳洲。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平衡點。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網友 光明奶人:

拿PR和一輩子待著是兩碼事,我所見到很多人,拿了PR就趕忙跑回國了,以後一年回一兩次新西蘭,就當免籤旅遊。

但拿PR肯定比不拿要好,至少以後你可以沒事就跑回新西蘭喂企鵝。再加上移民條件比美國松太多,環境又比澳洲單純,所以很多國人才會選擇移民新西蘭。


物價
新西蘭物價還貴?我怎麼覺得豬肉和牛奶價格和上海比基本一模一樣;雞肉羊肉牛肉要比上海便宜太多了;蛋價格稍微貴一點點,但每日必需品無需考慮價格問題。在華人超市買調料跟蛋奶蔬,在PAK'n SAVE買肉零食點心和生活用品,每週單人在吃上面的開銷不會超過一百刀(五百塊人民幣)。不會做菜,一定要出去吃就另當別論了。至於數碼產品,你覺得貴是因為你不知道購買渠道,這是你個人問題。

再說房價,上海外環一套老房(我就算四百萬),就可以換新西蘭漢密爾頓新區一套佔地近1000平,面積250平的高檔住宅,或是在郊區買個配有1公頃土地的獨立房子,你想怎麼玩都可以 (數據來自lodge.co.nz)。


國民素質普遍高,生活節奏特別慢
新西蘭特別悠閒,我所在城市山湖森林一應俱全,市民素質也比奧克蘭高,生活五年沒見過種族歧視,跟指環王霍比特村裡那種感覺沒兩樣,就是現實中人要少得多。

本地人普遍懶癌,即使是互聯網創業公司也不會有加班的情況出現。當然賺的肯定沒國內那麼瘋,基本差不多就可以了。惡意競爭很難出現,本地圈子小,彼此都不希望得罪,我甚至見過初創公司做了一部分的產品因看到其他城市有公司已經有類似產品上市就趕緊撤了的。


城建較國內一線落後
城建較國內一線城市落後很多,我剛去新西蘭時也愛抱怨這個。但總體來說並不影響多少生活質量,很多辦事程序在本地都自成一體,只要熟悉就可以了。交通問題在奧克蘭巴掌大核心位置以外並不突出,人手一輛車出行,基本都很方便。

所以從物價和和城建這兩個角度提問沒什麼意思,這都是文化差異,既然想移民,或是準備去一個城市生活一段時間,就必須尊重當地文化。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網友 X某x:

就從大家最關心的工資和消費來說吧


據數據統計,新西蘭人的平均工資為每週1086紐幣,意思每個月收入即可達到4344紐幣,一年可達到52128紐幣。

那麼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我們國內各大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如果單從數字上來看的話,新西蘭的收入水平與國內二線城市相差無幾。但是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比較下新西蘭和國內的貨幣消費力。以新西蘭人口最多的奧克蘭來與我們大首都來比較下。


租房角度:

租一室一廳,奧克蘭一個月$1200,需要工作4天;

——北京一個月¥3500,需要工作兩週。

娛樂消費角度:

去IMAX看場電影,奧克蘭$15紐幣,需要工作25分鐘;

——北京¥120,需要工作將近3個小時。(對比的都是全價票)

購物角度:

一雙NIKE運動鞋,奧克蘭$120紐幣,需要工作3小時20分鐘;

——北京¥900,需要工作兩天再加5個小時。

女靴(意大利進口全牛皮),奧克蘭一雙400紐幣,需要工作11個半小時;

——北京一雙3000人民幣,需要工作9天。

夏天的裙子,商場裡,奧克蘭一條175紐幣(蠻不錯的牌子),需要工作5 個小時;

——北京商場裡,你覺得還OK的,基本都要1600人民幣起,需要工作一週。

化妝品,資生堂,蘭蔻,雅思蘭黛,面霜奧克蘭平均150紐幣一瓶,需要工作3個小時;

——北京,平均1000人民幣一瓶,需要工作三天。

養車角度:

油價,奧克蘭每升汽油2.2紐幣,一個小時薪水可以加16升;

——北京,一升汽油8人民幣,一個小時薪水可以加5升。

奧克蘭平均每週一箱油,路稅,停車費等每週120紐幣,需要工作3個半小時;

——北京,一週養車費800,需要工作兩天半。

車子,寶馬3系,奧克蘭7萬紐幣,需工作一年零10天;

——北京,30萬人民幣,需要工作3年零7個月。

以上數據可能稍有偏差但也是平均水平,從此可以發現,奧克蘭的消費水平對比起國內一線城市還是低很多,生活壓力自然也會更小。


如果你真的真的在國內一線城市生活過幾年時間,也體驗過新西蘭的生活,那麼新西蘭的那些負擔看起來算什麼?

起碼

不用吸霾

不用煩塞車

不用煩搖號

不用煩做生意各department下圈套不用煩企業貸款難批

不用看著孩子熬夜寫作業天天逼他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如果真的切身體會過這些 再考慮下為什麼會有人想移民吧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豆子 大齡IT工程師:

移民這個事情,不管去哪個國家,說到最後就是為了自己還有給後代多一個選擇,每個國家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當然包括新西蘭,這個優缺點都很明晰的國家;


先說對於自己:

1,【優點】新西蘭有全球獨一無二的永久回頭籤,對於中國人來說相當的重要,中國在名義上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可以以中國護照長期低成本的保有新西蘭綠卡,這個本身就有很大的價值;尤其現在祖國越來越強大,手握中國護照還是比較安心的;

2,【優點】工作生活平衡,答主it行業,在國內加班如同家常便飯,身體也是每況愈下;在新西蘭工作,加班這種事情基本上是與你說拜拜了;而且大部分公司有彈性工作制,即便偶爾的work over time,第二天可以不來或者晚來找補回去;

3,【優點】空氣啊,食品安全啊,這些都是大家認可的,相比國內也的確有優勢;不過不算是全球獨有的優勢,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空氣和食品安全都還比較好;

4,【優點】旅行方便,作為一個愛玩的人,距離旅遊資源比較近是相當幸福的;答主比較喜歡自然風光類的,新西蘭偏安地球一角還是有比較獨到的旅遊資源的,主要以自然風光為主;

5,【缺點】物價貴,因為nzd對rmb的匯率大部分時間在5左右浮動,所以相比人民幣肯定會貴;另外一點,新西蘭是一個島國,有很大的地理侷限性;蔬菜尤其貴,黃瓜啊,茄子啊,青椒啊通常論個賣;還有一點是人工貴,只要需要人搞的東西就是貴,不過你自己本身也勞動力,你提供的服務也貴所以算是還好吧;

6,【缺點】城市基礎設施差,相比我朝人稱基建狂魔,新西蘭的基礎設施的確不咋地,交通狀況也不甚樂觀;不過交通規則方面比之國內還是好點,這裡開車很堵(主要是奧克蘭1號高速),但是大家該讓行的還會讓行,慢肯定慢但是交通不會癱瘓;

7,【缺點】房價貴,尤其是奧克蘭;對於工薪階層,房價的確很貴;但是鑑於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你還真不好嫌棄別人,對比於上海北京的房價,這裡房價也不算貴;在這裡咬咬牙還能成,在北上廣買房已經是奢望了(二代們除外);


再說對於後代:

1,教育是後代的重中之重,這裡的教育優點和缺點都相當的明顯:

【優點】孩子有比較寬鬆的學習環境,不會像國內那樣有太重的課業壓力;個人認為國內孩子課業壓力如此之大主要原因並不是想讓孩子學更多的知識,主要原因還是教育資源不足並且分配不均;

【缺點】對於一箇中國家長來說,這個環境太寬鬆了;但是孩子學不到東西,擔心以後沒有競爭能力,所以這裡放學後把孩子送培訓班的情況也比較普遍;不過壓力遠遠小於國內;孩子還是可以有一個比較開心快樂的童年;

【優點】母語般的英語水平;從小就是純英語教學,英文自然不再話下;尤其是在非奧克蘭地區,基本上是純英文環境;

【缺點】文盲般的漢語水平;如果孩子在新西蘭出生,從小就是英文教育環境,漢語水平會是大大的短板,在家裡和父母說漢語,到學校聽說讀寫都是英文;不少同事的孩子只和父母,爺爺奶奶用漢語交流,剩下所有的都是英文交流;漢語的聽說不成問題,但是讀寫很多孩子都是在文盲的水平線附近的;在身邊聽到不少朋友選擇帶孩子回國上幾年學再回新西蘭的情況;考慮到祖國以後的繁榮昌盛,雙語優勢不能丟;

2,從文化上來說,新西蘭總體還好,但是對孩子也是喜憂參半;

【優點】多民族文化,孩子的視野會更開放;會接觸到很多在國內接觸不到的情況,得到的鍛鍊也就會更多;以後可以更加適應在其他國家生存生活;

【缺點】不管怎麼說,在新西蘭華人還是少數族裔,等孩子大一些,還是會發現白人和白人玩,黃種人和黃種人玩,說不好是不是歧視,但是本身我們自己也不喜歡和其他有色人種特別的交心,只能說這都是人之常情,放之四海皆準的情況;同時世界對中國的關注越來越多,洋人對於華人還是會有些符號化;大人是懂的,但是對於孩子會有些難以理解;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網友 嵐岫

因為新西蘭和中國是完全相反的,為什麼想移民,還不是因為對目前國內的生活不滿意,想逃離;而新西蘭在很多方面和國內正好是相反的,難度也相對沒有美國澳洲那麼大,所以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1. 中國人多,新西蘭人少;中國啥都要搶,新西蘭不需要
  2. 中國城市裡鋼筋水泥,新西蘭原生態
  3. 中國職場壓力大,無盡得拼搏,年齡的壓力大,還年輕就覺得自己老了;新西蘭年齡的壓力在職場表現不算明顯,工作為了生活 ,而不是生活為了工作,工作和生活平衡得比較好。
  4. 中國社會太喜歡評斷人,年輕人受管教太多,不自由;新西蘭天涯海角,獨處一隅,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都沒人管你。
  5. 中國大公司工作機會多,職場前途和機會多;新西蘭97%公司少於20人。中國公司等級比較嚴格,領導權力大,大家戰戰兢兢;新西蘭扁平化,大家都是拿份工資生活,相對輕鬆。
  6. 中國有錢走遍天下,錢是硬通貨,但沒錢很難;新西蘭有錢沒錢差別沒那麼大,你開豪車,我開幾千塊二手車,你去私校,我去公立,日子都能過,窮人也沒那麼難。
  7. 中國小孩教育壓力挺大的,無論你想不想,這是個社會慣性;新西蘭的小孩還是幸福很多,兒童免費遊樂場到處都是,也不像國內緊箍咒那麼緊。別想那麼多,幸福一天是一天,也保不準以後過得不好。
  8. 中國文化相對單一,漢文化強勢;新西蘭種族混雜文化多樣,體會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好處,如果你有心的話。
  9. 中國城市壓力大導致相對冷漠,新西蘭更放鬆更熱情。


但說到底,再好也不是祖國和故鄉啊。對不少人而言,再多的好處可能都會被背井離鄉一點抵消掉;可能會被工作難找一條抵消掉;可能會被文化衝擊一條抵消掉。總不能生活在畫裡天天吃土不是?

但勿忘初心,我們的目的是啥?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好好生活好像挺難的,總感覺不努力一把就立刻錯過一兩億,對孩子不嚴格點,一個愛因斯坦就錯過了,不對伴侶嚴格要求點,ta馬上就要上天。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問題是,給你自由,你能接得住嗎?

在新西蘭有很多自由,各種各樣的自由,但每個自由都意味著付出和代價。

  1. 有住有花園房子的自由,但是你得付出勞動把花園拾掇漂亮。木工,電工,刷漆都得會點,對大部分組裝個宜家都算事的新一代是挑戰。
  2. 孩子有大把的時間和自由,家長不用那麼緊張,但老師管得少,家長陪伴時間多,管教責任更大
  3. 職場壓力比較小,但對移民來說收入不高和上升空間小是代價
  4. 有支配時間的自由,但可能會伴隨無聊的痛苦。
  5. 人際關係簡單,有獨處的自由,但容易孤獨是代價
  6. 有與世無爭的自由,但去哪都遠就是代價
  7. 有生活方式隨意自由的自由,但沒有便捷的服務和價格,物品不豐富


永遠不可能佔據天平的兩端不是。

“沒有一種生活高於另一種生活,每種生活都有代價,只是自己的選擇罷了。”

能努力安靜平和得在一個地方生活就挺好的。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Lucy Gan 新西蘭資深中醫康復理療師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起了一個身邊事。一國內教授娶了一名新西蘭華人,帶著女兒來定居。來了之後發自己在國外高不成低不就,語言不通,什麼也做不了。熬了兩年拿到永久居住後依然拋下新西蘭老婆,回國繼續在學校任職,再也沒有回新西蘭過。其實身邊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放棄身份回國,有些人放棄國內高薪出來。難道我們不是都希望自己活在自己的理想國裡面嗎?

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的好或者絕對的不好。我想表達的是,不管在哪裡,有目標的生活,擁有自我和社會的認同感,體現自我價值,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外在的因素。不管在哪裡,我覺得認同感很重要。

以上是我回答另一個知友的觀點。這也是一直支撐我一直留在新西蘭的原因。

新西蘭就是一個大農村,而我還在這個大農村的很小城市生活,對比國內來說算是小鎮吧,人口也就10萬多點的地方。因為不像奧克蘭一樣繁華熱鬧,在小地方的生活更顯得boring。

下午6點,所有商場就已經打樣了,大街上面也很少看到人影。基本沒有什麼夜生活,沒有太複雜的交友圈,沒有交通擁堵的情況。開車15分鐘就能穿梭整座城市。

在這種小城市裡生活,你會擁有更多的時間去花在自己身上。心也會靜下來去思考,不會為有太多事煩惱。

生活很簡單,壓力也不大。因為是小城市,房價都是在20w到30w紐幣之間,首付20%,也就5,6萬左右,基本兩夫妻存一到兩年的錢就可以買一套合適的兩房的房子。而且還款壓力也不大,30年貸款,每週也就還款250紐幣左右,相當於租金價格。

以上是我在新西蘭的生活,但是並不是我留在這裡不回國的原因。

真正原因是,我想在這裡學到更多關於我專業的知識,不斷的探索,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我在這個國家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來,而是為了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學習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不管生活在哪裡,我都希望我的每一步都朝著我設定的下一個目標前行,而不是讓我的生活停止不前或者倒退。

我也並不保證,我以後會一輩子待在這裡。或許有一天會選擇去另一個國家,或許會選擇回國。但我選擇離開的願意絕非是因為物價高,工資低之類的原因。而是因為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去體現我的價值,去實現我的下一個目標。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儒雅的韓曉絮

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看到過一篇文章,很觸動:
作者:APPLE媽咪

經過觀察發現,新西蘭的課外班和國內的類似機構有幾個非常顯著的區別,而這,恐怕就是他們能夠“套牢”孩子們的秘訣:

1、安全感和鼓勵放在第一位

在新西蘭,我給孩子們的第一個課外班嘗試,是游泳。在一個隨處是海的島國,游泳幾乎是每個孩子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

家裡的哥哥幾乎是一開始就愛上了游泳課和溫柔可人的女老師,而弟弟卻十足是去“打醬油”的。光是個游泳眼鏡,我軟磨硬施,威逼利誘,弟弟怎樣都不願帶。我以為老師會有什麼法子,讓弟弟乖乖就範,結果發現,她的方法簡直比我這做孃的輕鬆多了,那就是:

永不強求+永遠鼓勵+隨時詢問+永不著急

不願帶眼鏡?沒事。每做一個活動,我都會不厭其煩拿出眼鏡詢問你一下。不要?下一個活動,我會再問你。我永遠尊重你的意思,我也永遠不怕煩……於是,上到大約第3次游泳課的時候,弟弟第一次帶上了游泳眼鏡。

不願悶水?沒事。在水平面吐吐泡泡也行,我絕不強求你做任何可能令你感到害怕的事兒,一個活動,哪怕你只做了10%,哪怕你只嘗試了一下,我也會給你100%的認同和鼓勵……於是,上到大約第8次課的時候,弟弟跟著老師邊做吞吐,邊一次悶下水,之後還驕傲地向我宣佈,他一點沒害怕。

2、不強求,但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我原以為,興趣愛好方面,只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就好。所以,當5歲的哥哥第一次去完小學籃球隊,告訴我他要退出的時候,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也難怪孩子,做孃的我,看娃剛上小學,興奮得什麼都想試一下,看到學校招募5-7歲小孩的籃球隊,價格也不貴(一學期40紐幣,約190人民幣),想也沒想就報了名。結果去了才發現,孩子們沒拍幾下球,就開始標準場地全場打比賽了,那些個洋人孩子確實在體能和運動神經上勝人一籌,毫無經驗的哥哥不知所措賴到我身邊,哭著死活不肯上場。

於是回家我立刻給隊長寫信,決定退出。卻不料,這條退路徹底“碰壁”。隊長是籃球隊裡另外一個孩子的爸爸,他給我來回寫了7、8個郵件,總結下來,這麼幾個思路:

1. 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我不希望球隊剛成立,就有人因為一些大家都曾克服過的困難,而選擇退出;

2. 孩子哭了你一定很傷心難過,我可以幫助他。事實上,我小時候剛學籃球時,去的是比我大2歲的哥哥的球隊,感受應該和你的孩子一樣。我只是不斷練習,後來越打越好,所以我很樂意幫助你的孩子走出困境;

3. 你們住在哪,附近有沒有可以練球的平地,我可以在平時下班後過來帶他練習。

於是,這位陌生的洋人爸爸,在某個夕陽淺照的黃昏,出現在我家附近的操場上,耐心無限地帶著我的孩子練球,讓我不由開始相信,在這個國度裡,陌生人對孩子的寵愛真是可以毫無緣故,豪無利益驅使。

幾次一過,再加上老公受這位洋人爸爸榜樣影響,自己也開始常常陪孩子打球,哥哥去球隊的時候明顯不怯場了,雖然上場還是“打醬油”的份居多(跟在後面跑,基本碰不到球),但卻可以感覺到孩子對籃球的興趣與日俱增。

3、進度緩慢,注重過程超過結果

進度奇緩,也是我對本地培訓班的一大感受。無論是小小孩的游泳課還是足球課,老師上課乾的事情,無非就是帶著一群孩子做遊戲,不同的恐怕只有,一個跟水有關,一個跟球有關。

遊戲法門千變萬化,少有重樣,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至於學到什麼,恐怕真要時日久了,才能看出些門道:

比如,弟弟上到差不多第8次游泳課,才第一次悶水;比如,小半年過去,弟弟才想起櫃子裡塵封的足球,自個兒玩起來,帶球、射門也開始有了模樣。

所謂潛移默化,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大約就是類似的意思。

“Having Fun(開心)”似乎是這裡所有興趣班的最高主題,也是家長選擇興趣班的重要標準。

畢竟在這麼幼小的年齡,學到的東西隨時會忘記,恐怕只有Fun(樂趣)才是孩子和家長真正看得見、感受得著的實在東西吧。


後記

孩子們目前在上的課外班有音樂、畫畫、足球、游泳、籃球。接下來孩子還想嘗試的有攀巖、滑雪、騎馬、Ukelili(一種小型吉他)等。由於本地的課外班並沒有收費上的“套牢”機制,所以,每個學期(約10周)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重新調整課外班的排列組合,平衡孩子的精力。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Jason不跪

我和老婆是2017.11環島一個月,當時就想著不走了,太漂亮,然後20多天住的都是當地華人和洋人的BNB,每晚聊的信息爆棚,收穫很大。整個遊歷過程中,當地人給我們的感覺一直很友善,幾次我們都會對自身的素質進行檢討與自我批評。

於是2018.3處理國內的各種事情,定了啟程的機票,先是我們兩個人,2018.8把4歲的女兒也帶過來開始讀幼兒園。一家三口還算順利。

2018聖誕節前,讓雙方父母也過來看看,一起過了聖誕、元旦、春節、元宵,老丈人也不想走了。

關於優點,很多答案都說了,有制度上的,環境上的,精神上的,當然也有缺點,這個東西只有過來住一陣自己體會,網上很多信息不一定不真實,但肯定是片面的。

改變生活的軌道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想要移民,一定要把困難想得充分一些,我已經想得很充分了,還是會碰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但過去了就好,變成經歷和談資了。

至於新西蘭物價高,沒錯,主要就是匯率唄,如果和人民幣1:1,那麼也沒啥高的,我本來想建一個公眾號記錄登陸新西蘭後每天的生活,後來因為懶沒堅持下去。但是也記錄了前幾個月的生活成本,可給大家參考: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算下來,我覺得和上海的時候一個月的開支差不多,所以自己的心也寬了些。

前6個月,我會每月回上海一週處理公司交接的事情,光飛機票就老心疼了。

我能理解很多華人把這裡叫做紐村,但見仁見智,目前為止我還挺喜歡的。

很多華人為了孩子過來讀書,算一下教育成本,說實話,也是划算的。我自己的打算,不光是孩子,也是為了大人,更是為了自己,這裡非常適合家庭關係。


新西蘭Leo

套用知乎的一句話先要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是縱向跟其他國家相比,出國的人裡面,新西蘭佔比是否增加了。

下面來看一組數據:

網友調查:到底是什麼把你“騙”到新西蘭的?

數據來源: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


從圖中可以看出各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數量,以及佔該國留學生比例佔比;

美國:30.4萬人

澳大利亞:13.6萬人

加拿大:8.73萬人

日本:7.78萬人

韓國:9.91萬人

新加坡:5萬人

德國:3.05萬人

俄羅斯:2.5萬人

新西蘭:1.55萬人

法國:2.97萬人

從數據可以看出來,新西蘭的華人留學生大概有1.55W人,幾乎是隔壁澳洲的十分之一。

從總體數量上來說新西蘭的留學生並不多,也就是說將移民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的人其實不多。

新西蘭是一箇中低產甚至平民都可以考慮選擇去拼一下從而移民的國家,平民也就意味著受眾面非常的大。在中國的環境來說,歐美的知名度已經根深蒂固,大家也都是知道其留學的花費高,移民的政策及要求嚴格,是富豪跟學霸學神的選擇。而新西蘭這樣的國家早些年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跟歐美等國對比來說成本差異也不是很顯著,自然大家會選擇歐美等國而不會選擇新西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財富的增加,信息渠道的擴散,大家已經對留學移民越來越熟悉越來越瞭解的情況下,不同條件的人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國家,這也是中國社會進步跟發展的必然結果。

最後來說一下,人的問題。

我做這一行很多年,諮詢班裡的人不少:

遇到過不少對比澳新之後嫌棄新西蘭太村的;

也遇到過去過澳新但覺得新西蘭更加的平和安靜的;

遇到過想去澳加美拼搏成為人中龍鳳的;

也遇到過厭倦北上廣的壓力放棄高薪就想去土新享受一下那種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生活的;

遇到過拿了身份又回國的;

也遇到過當時回國沒拿到身份又再次去的;

遇到過幾年來一直諮詢我但是雅思都沒去考過的;

也遇到過從諮詢到出去,不到半年的;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你一個人不能代表所有,我們要相信統計學。

也要相信你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它會指引你成為哪一種人,也決定了你最終過上怎樣的生活。

最後附上我很喜歡的一句雞湯:總結一個字就是慫,當然你要拆開來唸。


Simon Liu

作為一個在NZ生活了6年的人,看過各類懷揣夢想的國人在綿羊國的土地上來來往往,每次看到這類問題都有無數感慨湧上心頭

新西蘭物價的確是貴,收入水平真的是低,基礎建設也真的落後,但我們為什麼還是要移民新西蘭呢?

在我接觸的華人之中,想移民新西蘭的大概能分為這麼幾類人:

第一類,他們移民國外並不是為了在國外生活也不全是為了在國外生活,只是為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買一份“保險”。新西蘭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能讓你實現雙國籍的國家。

首先,新西蘭是唯一對於綠卡持有者沒有終身移民監要求的國家,在你拿到RV後2年內每年住滿半年你就可以拿到PRV簽證。這時及時你回國10年、20年、甚至退休了才回來,你都還是新西蘭合法的永久居民。美國的綠卡每年都需要在美國境內待滿半年,加拿大和澳洲每5年也需要住滿2年,這些束縛將你一輩子跟這個國家捆綁在了一起。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並不想在這個國家生活,那為什麼還要移民去這個國家呢?”這就是我為什麼稱之為一份“保險”。在國內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人每天生活在壓抑和恐懼之中,保險只是用來不是隻需的。

其次,新西蘭是一個福利國家。免費的醫療,政府對弱勢群體的補助等,可以讓你在這裡不說每天大魚大肉,但至少能衣食無憂,不會病死街頭。雖然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吐槽這些政策的種種不好(鏈接放在下面了),但不能否認,這的確是為一些經濟基礎不是很好的新移民提供了很大幫助。當然移民新西蘭也不是那麼容易,下面會說。

第二類人,是那些厭倦了國內生活想要換個國家生活的非精英們。

英美加有多麼好,我們怎麼會不知道,但全世界想移民的人也都知道。這就造成了了這些國家對移民者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有的甚至還要抽籤決定。這些要求不是所有人能達到的,也不是所有人有時間,有精力去冒這個險的。在一番瞭解過後發現了新西蘭這個移民政策相對寬鬆的國家,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這裡。

第三類人,已經實現財務自由,想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過與世無爭生活的人。

這類人在新西蘭也不在少數,有富一代也有二代。舉家移民來新西蘭,投資幾片土地開發,平時炒炒房就能滿足全家的開銷,每天的生活就是帶娃、在花園裡擺弄園藝,是不是約上三五好友在花園裡喝咖啡吃個下午茶或者在家中喝點小酒加上點BBQ,看著這好山好水,真的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

第四類人,被中介或者“親戚朋友”忽悠過來的人。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人在有些選擇的節點上是非常迷茫的。有時候一個人的幾句話可能都會影響你的一生。

有些人是在留學的時候,因為達不到英美名校的要求,在留學中介的推薦下被排名看起來還行在世界前100的奧克蘭大學吸引了來到了這裡,畢業後又被這裡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就順勢留了下來。

有些人則是在國內工作生活壓力太大,想換個環境生活。看到移民中介或是遠在海外的新西蘭親戚朋友的常常發的朋友圈美景和類似《移民新西蘭就等於拿到了一千萬》這樣的文章移民了,背上行囊,躊躇滿志的就踏上了這段異國之旅。在遊玩了兩三個禮拜之後,發現這地方看上去的確非常完美,於是就真的走上了這條移民之路。可有些路不是想計劃中的那樣平坦,有些問題是時間長了之後才會發現的。


我們的服務內容

  • 澳新中小學生遊學
  • 包車導遊服務
  • 澳新產品代購
  • 留學移民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