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战时期,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唐朝的长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多。

第一,实力不济。

战争是两国国力、军力的客观对比。

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军并没有使用全力对付日本。

罗斯福认为,德国是轴心国的领袖,必须优先对付。

所以美国大体是拿出百分之七十的实力来对付德国,只留下百分之三十(主要是海军)来对付日本。

即便如此,1943年2月瓜岛战役结束,也就意味着日本彻底失去了太平洋的优势,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就国力来说,日美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1941年开战时,美国年产钢铁3300万吨,到二战后期达到8000万吨,而日本钢铁产量仅580万吨,顶峰时期也只有700万吨,相当于美国的零头。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数据,可见日本同美国国力相差多远。

随着德国的投降,可以预计美军会将那百分之七十的军力也来对付日本。

那么,日本无论如何也顶不住。

第二,日本遭遇群殴。

除了英美法中等盟国对日本宣战以外,苏联在8月9日也向日本宣战。

当时苏德军力国力都大大强于日本,英国和苏联接近,美国则比苏联加英国还强。

可以说,英美苏三国联手,忽略中法,其实力越是日本的七八倍。

这种情况下,日本无论如何不可能打赢,等于同全世界作战。

第三,不投降就登陆日本本土。

瓜岛战役以后,美军基本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冲绳。而当时冲绳就是日本本土,实际上美国已经占领了日本的国土。

既然能够占领冲绳,也能够占领日本三岛。

日本不投降,未来美军很可能大举登陆。

到时候日本本土就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到时候还得投降。

第四,不投降也没有资源继续作战。

日本到最后阶段,各种资源都已经匮乏。

其中石油资源消耗殆尽,一般认为连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也带着单程燃料去做自杀攻击了。

石油是军事作战的血液,没有石油,战争机器是无法运作的。

除了石油以外,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什么资源都缺。

由于缺乏铝材,一些飞机都用木头甚至主子制造。

而日本早在30年代就建造了全金属战机。


萨沙


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本来模棱两可的态度终于明确。于是和日本在冲绳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焦土战,20多万冲绳军民丧生,琉球时代的文化财,全部付之一炬。


随后美国以冲绳为基地,对日本本土,包括东京,神户,横滨等重要城市狂轰滥炸,投下了数十万吨炸弹和燃烧弹。


然而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还想顽抗,他们制定了焦土作战计划,甚至幻想着一亿总玉碎。终于,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给日本军国主义份子以最后的一击。也炸醒了日本的天皇和人民。


他们终于意识到,不能再如此了。否则日本可能要被炸光光,成为一片焦土,到时候虽有人还没来记得与美英法中讨价还价,自己可能就连小命就没有了。


所以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的致命一击,是加快日本投降的助推器。


当然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市场受到的顽抗和反攻,导致日本节节败退,胜利无望。这是根本原因。战争的胜利不可能发生在邪恶一方身上。



北京不冷东京热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多种,关健因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日本的经济己处在崩溃的地步。由于美国的封锁,特别是美国的水雷把日本的商船全部炸毁。导致日本所有军工企业停产,日本的粮食供应不上,民众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美国的大轰炸和燃烧弹,几乎把日本的民生企业全部炸毁和烧光。如果日本不投降老百姓都饿死了。


其次美苏两面进攻,由于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被打败。日本原打算放弃本土迁至我国东北,当日本谈判者听到斯大林告诉他,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休整2个月后,迅速出兵东北。这个谈判官被惊的目登口呆。日本是万万抵挡不过这两大国家进攻的。

第三,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加快日本投降步伐。
日本原叫嚣“一亿玉碎”,但是两颗原子弹彻底击碎这个想法。因为日本不知美国有多少原子弹,况且美国还大量宣传进行恫吓:“如果不投降,还有第三颗超级炸弹”。其实,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意味着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了。


适情雅趣


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投降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究其原因,其实世界战争大趋势索然,也包括日本国内经济、政治的压力都在起作用。

在亚洲战场,中国顶住了日本侵略者一开始企图速战速决的压力,战争进入了持久消耗战阶段。在东南亚同时开辟了印度战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等战场,并计划进一步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进军。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偷袭珍珠港后同美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海战对决,并在中途岛、塞班岛等进行了残酷的争夺战。

在亚洲北部还要提防已经从苏德战争泥潭中抽身的强大的苏联红军。可以说,德国和意大利战败投降后,此时的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在和全世界进行舒适决战了,一个弹丸岛国单挑英法美中(苏联是在1945年的最后阶段才发兵进攻关东军的),可谓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内经济已经完全支撑不起庞大的军事战争消耗,即使当年的日本在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操纵下举国上下都处于一种对战中和侵略癫狂的状态,但是工业体系和经济对战争的供给已经是杯水车薪了,整个国家基本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随着日本帝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覆灭,导致美国逐渐占据了上风,控制科日本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此时的美国频频飞抵日本本土,对于东京、大阪等政治、工业重镇进行大轰炸,给日本政府和普通民众造成了心理上的重创。

1945年进入8月后的战争的一系列进展,成为压垮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最后时刻。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三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1945年8月5日200架战机从大琉球岛及硫磺岛基地出发,对东京及其机场与九州进行轰炸;炸弹与子弹齐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创;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发表在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百万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守东北之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垚鑫淼森焱


二战时,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军在南海诸岛与美军的战斗中,节节败退,美军逐渐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无法抵挡美军的进攻,特别是美国向日本丢了2颗原子弹,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进一步逼迫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二、1945年8月8日,苏联军队突然进攻日本关东军,60万关东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日本无力抵挡苏军的进攻;

三、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的浴血奋战,拖住了日军一半陆军,日军与中国军队战略相持不下,且由于国内资源日益匮乏,在中国战场上也越来越不好过,且国内面临美军的登陆,可谓腹背受敌,已经没有胜算可能性了。

总上所述,三个方面是促使日军投降的关键因素。


密探零零发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投降?他们确实不想投降,但是他们也没有了其他选项!

战争后期,面对盟国的封锁,其国内资源匮乏,早就没有条件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但是那时的日本人已经疯了,他们喊出了“一亿国民总玉碎”的口号,这意思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定要死磕到底!他们甚至考虑哪怕给日本岛打没了,他们也要给天皇送到伪满洲国,在伪满洲国继续战斗!这难道不是疯了?💀



美国鉴于冲绳岛战役付出的巨大牺牲,重新估算了攻占日本的代价,最后得出结论:代价太大,难以承受。所以8月6日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此时的日本人并没有从疯狂中走出,他们认为美国只有一枚原子弹,他们认为还有伪满洲国作为退路……


苏联人一直以《苏日中立条约》为借口拒绝出兵,当他得知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之后,知道大势已定,于8月7日晚9点多召见了驻苏日本大使,告知:《苏日中立条约》即刻作废,苏联红军明日对日宣战!大使一看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只能匆忙回去通知国内……而后,关东军也一败如山倒。

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这下日本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原来美国并不是只有一枚原子弹,而苏联已对日宣战,伪满洲国也已经去不了啦……



8月15日从广播里传来日本天皇的《终战宣言》……无论你如何总结日本人为何投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付出的巨大的牺牲都是不能忽视的,胜利的号角里流淌着中华儿女不不畏侵略的怒吼……胜利的旗帜上浸染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的鲜血……


樵渔闲谈


打不过了,再打亡国灭种了,为何不投降?

日本为何投降,投降其实是停战的一种方式,停战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想耗下去了,签协议,停战。另一种是,双方实力悬殊,明显打不赢了,由战胜国解除武装,放弃抵抗,这叫投降。而日本就是属于第二种,而朝鲜战争属于第一种情况。


日本的战争之路

从晚清的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一直处于一个疯狂的阶段,吞并了朝鲜,之后发动了日俄战争。1931年又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而1939年,挑衅苏联,被狠揍一顿。随后开始南下东南亚,进而对美国开战。这个时候开始,日本就走上了覆灭的道路。



盟军的反攻

其实日本在进攻珍珠港之后,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是美国准备了一下,就开始了反攻的过程。1945年的时候,不管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形势都已经十分明朗了。法西斯国家做的都是无意义的抵抗,


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打到了日本本土外围,可以说这个时候,日本大势已去了,美军的轰炸机每天都临幸一下日本本土,东京都被炸的面目全非了。这个时候,日本仍然坚信自己有抵抗余地。

盟军曾经多次催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让他们停战,然而日本人又臭又硬。多次催促未果,美军很潇洒的扔了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这个时候,日本才有投降的打算。


与此同时,苏联从西线调集部队,开赴远东地区,上百万的苏军南下,几天收拾掉了关东军。这就意味着,日本的一条后路被盟军断掉了,不投降也不行了。


投降时机

盟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的一个愿望,保证了天皇不被废除。日本什么时候投降,投不投降,跟谁投降,这都是看天皇安全不安全,天皇不安全,不好意思,血战到底。当天皇可能安全了,立马投降。估计天皇也怕和苏军投降,当年沙皇可被满门抄斩了。

日本这个时候投降,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像德国一样,被打到了首都,那个时候投降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不光分区占领,受到的制裁将更严重,而且,天皇绝对保不住了。



战争和打架其实是很像的,两个人斗殴,当对方打断了你三条腿,而对方没什么事的时候,你就要求饶了,因为再打,命就没了。


军武文斋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虽然在德国投降之后,日本的战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但日本的投降仍然很突然,因为此时的日本国内尚有超过200万的准备决战的军队,同时日本又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著称。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问日本突然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于如何投降,日本的天皇、军方和内阁有一个长期的决策过程,且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不考虑投降

2、有限度的投降

3、有条件的投降

4、立即无条件投降

所谓有限度的投降,即仅仅放弃部分占领地区;所谓有条件的投降,就是停战谈判,争取战后最有利的条件。

而最终导致日本决定立即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二:

1、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这使日本看到了美国有能力毁灭日本,但美国在占领冲绳之后是否会进攻日本本土,其实在当时仍为未知之数,所以这一点使日本明白了战败是迟早的。

2、苏联出兵我国东北

苏联的出兵,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说美国的军力不够强大,也不是说日本不了解原子弹的威力,而是对于日本来说,苏联的威胁远比美国要大。美国远在大洋彼岸,而苏联就在眼前。

而关东军的迅速被灭,使日本了解到再不投降,整个日本本土将会被苏联攻占。

与欧洲战场上美国一直坐山观虎斗(苏联VS德国)一样,在亚洲战场上,虽然斯大林早就答应了美国参加对日作战,但却一直坐看日本消耗美国的国力。

美国原子弹的投放,使苏联明白再不参战将失去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于是苏联出兵了。而苏联的参战和关东军迅速崩溃,对日本人的心理上的刺激和最终决定立即投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心向青山


二战后期,日本明知继续打下去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但是依旧迟迟不愿意投降,直到两颗原子弹的投下,苏军进攻关东军之后,日军最终被迫无条件投降。

日本并非不愿意投降,只是拒绝无条件投降,特别是《开罗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中要求的,让日本归还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东北的要求是日本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日本拒绝了波茨坦公告。而日本之所以在德国投降之后,依旧苦苦支撑不愿意投降,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中国战场长期不能转入反攻,对日本形成不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是美军在太平洋上由于顾及到伤亡太大,也进展不是很顺利,一方面是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幻想着苏联能调停日本与盟国停战,保住日本在战前的既得利益。

首先,中国战场长期不能给日本主力致命的压力是日本拒绝投降的最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的装备差距确实比较大,这个是客观存在,所以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尽管都很努力,但是依旧阻止不了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大片国土。但是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受困于兵力不足和物资的紧张,无力继续扩大战局。

提起二战,各大战场上都有战争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战役是转折点,欧洲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是转折点,北非战场上阿拉曼战役是转折点。若问中国战场什么战役是转折点,真的不知道哪一场战役是转折点。因为正面战场直到1944年,全世界其他战场都在反攻时,我们还在溃败。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上已经大势已去,面对着制海权的逐渐丧失,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大陆交通线战役,又称豫湘桂会战。已是强弩之末的日本面对着已经得到大量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依旧势如破竹。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这恐怕是中国抗战以后正面战场的最大耻辱之一了,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全世界都在反攻了,我们还在失败,而且是溃败。战后连蒋介石政府都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这场大溃败不仅严重伤害了自身的军民士气,也损害了蒋介石为首的重庆政府的国际形象。至于日本,就更不会把中国军队当一回事了,指望它投降,你想都别想。

其次,美军由于各种原因,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展缓慢,也给了日本“希望”。

由于日军作战确实勇敢,不成功便成仁的决死士气也确实给美军在太平洋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美军方面在尽可能的空军轰炸的同时,坐等原子弹的研制,好给日本致命一击,尽可能减少伤亡。而苏联其实早就等着机会一血日俄战争的战败的耻辱,但是却佯装不愿意对日动兵的样子,勒索英美和中国,逼迫中国承认了《雅尔塔协议》。不明真相的日本一方面在中国大陆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希望固守中国大陆,一方面不断的加固东北的防御工事,甚至幻想着迁都中国东北,与英美继续拖下去。

宁可“一亿玉碎”,也不无条件投降的日本在战败不可避免之时依旧疯狂,不仅征召一切可用之兵,更是组织了自杀性袭击的神风特攻队。

最后,由于摸不清楚苏联的态度,并且和苏联订立了相关的中立条约,日本直到苏联即将对日宣战之前,还寄希望于苏联居中调停。天真的日本人还指望通过努力至少保住自己的领土完整,以及在东北与朝鲜的特权。殊不知150万苏联红军早已枕戈待旦,作好了最后的进攻准备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一:原子弹的打击广岛核爆炸之后,日本政府依旧不肯退让,封锁了核爆的消息,幻想着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继续困兽之斗。长崎核爆之后,日本政府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再不考虑投降,恐怕东京都要保不住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二: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在长崎核爆的同时,150万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击东北,强弩之末的关东军毫无还手之力。少数被歼灭之外,多数被直接俘虏,日本最后的希望,伪满洲国也丢了,再拖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三:中国战场全面反攻

尽管中国战场是所有战场中最后一个反攻的,但是在原子弹和苏联红军的打击下,日本败局已定,国共两党都展开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敌后和正面战场纷纷展开反攻。

日军在重重打击之下,最终放弃了无谓的抵抗,1945年8月15日,天皇下诏宣布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受降。9月3日,中国战区的日军分别向中国政府正式投降。


徽南城意


很明显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输给了世界老大美国,很多的岛屿被美国占领,使得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很轻易的飞致日本本土,日本的大后方遭受了空前的大轰炸,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已无力支撑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再加上广岛和长崎遭受核爆的打击,彻底摧垮了上至天皇下至国民的战争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