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如果房地產稅真的開徵,那麼宅基地該不該交稅?

之前那篇關於房地產稅徵收的文章,有朋友留言宅基地要不要交稅。這個問題值得拿出來跟大家探討。

當前我國土地所有權分為兩類: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城鎮土地一般是國家所有,而農村土地一般是集體所有。為了保證廣大農民朋友有房可住,通過向集體申請、政府部門審批等流程,農村家庭可以在所屬村集體獲得一定面積的土地,用以建造住宅,這樣的土地就叫宅基地。

如果房地產稅真的開徵,那麼宅基地該不該交稅?

當前我國農村宅基地總面積約1.7億畝,約佔全國集體建設用地的54%。近來隨著農民大量進城,城鎮化率的進一步提高,大量宅基地被閒置,據報道目前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農村居民點空閒和閒置地面積達3000萬畝左右,一些地區鄉村農房空置率超過35%。要知道全國建設用地總面積也只有5.86億畝(2016年末數據),閒置宅基地面積佔比超過了5%。也許你覺得這個比例很小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我們換算下,3000萬畝/1500=2萬平方公里,要知道上海、北京兩大城市總面積分別只有6340平方公里、16410平方公里,閒置宅基地的面積差不多相當於京滬兩地面積的總和,那麼你還覺得影響不大麼?

如果房地產稅真的開徵,那麼宅基地該不該交稅?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國最近幾年一直在探索宅基地改革。一是宅基地有償退出,即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可以通過建設性補償、實物補償、貨幣補償等方式獲得補償。二是宅基地三權分置,之前宅基地是“集體所有,農民使用”,而現在的三權就是指“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所有權歸集體、保障農戶資格權、放活使用權”,其實就是把以前農民使用宅基地的權利一分為二,說白點就是以前農民閒置的宅基地只能閒置,而現在可以通過流轉、租賃等方式獲得收益。不過,當前宅基地使用權流轉還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宅基地只能在集體內部流轉,所以今年就有代表提出要試點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全流通。

如果房地產稅真的開徵,那麼宅基地該不該交稅?
如果房地產稅真的開徵,那麼宅基地該不該交稅?

雖然宅基地還在進一步的改革當中,但是從上面這些改革方式可以預見,未來農民從宅基地中可以得到不小的收益。有收益就應該有稅收,因此房地產稅的徵收範圍應該包含宅基地。宅基地收租金不交稅,跟現在城市裡很多人手握十幾套房子天天收租金不交稅是一回事,這兩者不交稅都不合理。而且這樣的話,宅基地有償退出、三權分置等改革的步子也能邁得更快,宅基地空置率也就能降得下來。不過宅基地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大體都是幾百平方,另外我國一千多萬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農村,為了不讓房地產稅成為農民一大負擔,宅基地如果要徵收房地產稅,在免稅面積、扣除係數上需要更多的政策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