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養生知識:“痢疾”的中醫食療方

痢疾以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要症狀。多發於夏秋季節。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認為,本病多由於外受溼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損及胃與大腸而形成,其主要病變在大腸。溼熱、疫毒、寒溼之邪壅塞腸中,氣血與之相搏結,使腸道傳導失司,脈絡受傷,氣血凝滯,腐敗化為膿血而痢下赤白;氣機阻滯,腑氣不通則腹痛,裡急後重。在治療上,初痢宜通,久痢宜澀,對老年久病體虛者,以溫中健脾為宜。

養生知識:“痢疾”的中醫食療方

食療方:

1.馬齒莧粥:

馬齒莧500克,洗淨,搗爛取汁,粳米100克。將馬齒莧汁與粳米同煮粥,空腹任意食用,有清熱利溼功效。用於下痢赤白、裡急後重、心腹脹滿等症。

養生知識:“痢疾”的中醫食療方

2.鯽魚粥:

鯽魚肉300克,切作膾,粳米100克,鹽、花椒、蔥適量。先以米和魚膾煮作粥,候熟,入鹽、椒、蔥,隨意食之。廖佐芹教授說,此方有溫中散寒止痢功效。治脘腹虛冷作痛,下痢赤白。

養生知識:“痢疾”的中醫食療方

3.大蒜粥:

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將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然後取粳米,洗淨,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將蒜放入粥內,同煮為粥。早晚餐溫熱食,有下氣、消炎、健胃、止痢功效。治急慢性痢疾。廖佐芹提醒有慢性胃炎及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老人忌服。

養生知識:“痢疾”的中醫食療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