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百會穴——頭部養生第一穴:平肝寧神

百會穴在人體最高的位置,可見其對人的重要性。古人尊其為“天”之門戶,其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因此百會穴在對人體的養生調病、延年益壽起著重要作用。

百會穴——頭部養生第一穴:平肝寧神

中醫經絡學認為,督脈由“百會穴”進入腦內,所以刺激百會穴能夠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同時,百會穴又是“百脈朝會”、尤其是陽經脈匯聚的地方,又能夠“昇陽益氣”。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百會穴——頭部養生第一穴:平肝寧神

【取穴位置】

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百會穴——頭部養生第一穴:平肝寧神

【穴位配伍】

  • 配天窗穴治中風失音不能言語;

  • 配百會、長強穴、大腸俞穴治小兒脫肛;

  • 配百會、人中穴、合谷穴、間使穴、氣海穴、關元穴治屍厥、卒中、氣脫;配腦空穴、天樞穴治頭風;

  • 針刺百會,配耳穴的神門埋撳針戒菸;

  • 配養老穴、百會、風池穴、足臨泣穴治美尼爾氏綜合症;

  • 針百會透曲鬢穴、天柱穴治腦血管痙攣、偏頭痛;

  • 配百會、水溝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壓;

  • 配百會、水溝穴、京骨穴治癲癇大發作;

  • 配百會、腎俞穴(迴旋灸)主治炎症。

【功能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功能治法】

  •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充盛陽氣。

  •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後循督脈下傳前頂穴。

  • 功能作用:昇陽舉陷,益氣固脫。

  •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日常保健】日常保健百會穴的操作方法很多,比較最簡單的是用手指,用手指揉、按壓,用大拇指和中指放在百會穴上,來回的按壓就可以。

百會穴——頭部養生第一穴:平肝寧神

1、按摩手法

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

高血壓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堅持,可以使血壓穩定並降下來。對於低血壓患者,刺激百會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壓的作用。

2、叩擊法

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

百會為諸陽之會,輕輕叩擊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頭部脹痛時,可用此方法緩解。

3、點揉法

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於百會穴上,先由輕漸重地按3-5下,然後再向左、向右各旋轉揉動30-50次。

如果是體質虛弱或患有內臟下垂、脫肛等症的朋友,開始按揉時動作要輕一些,以後逐漸加重,按摩的次數也可隨之增多。

4、溫灸療法

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鐘,讓罐體的溫熱、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防頭昏頭痛、失眠、陽氣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堅持每天溫灸,有保健長壽的功效。

5、針灸療法

平刺0.5~0.8寸;可灸,但請一定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才可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