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寶雞高新第一小學趙麗君: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不屈的抗災精神》教學設計

寶雞高新第一小學 趙麗君

教材分析:

《不屈的抗災精神》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主題單元第二課“應對自然災害”中的第3篇內容,是繼學生在結合國情,瞭解自然災害和防禦知識,樹立防災避險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災難的危害,體會不屈服、不怕難的抗災精神,學會自救自護、團結互助、共同應對的理性認識,連接生活實際鍛鍊能力,體會“災難無情人有情”的民族精神。

面對自然災害,人類不斷探尋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在2020年新春伊始之時,舉國上下面臨新冠狀病毒肆虐的肺炎疫情,是一場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重大事件。在可能造成公共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對學生作必要的知識普及和應對重大疫情的防護教育,以此課為切入點進行新知識的嵌入,是一種必要的創新與實踐。

教學目標:

1.培養家國情懷,樹立責任意識,體會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萬眾一心的抗災精神,感受無私平凡的偉大英雄氣概。

2.瞭解“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理性認識人類發展進程中所要面對的各種重大災難。

3.立足生活,在法律的約束和保護下做守法公民,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人類一直在與自然災害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以學生正在經歷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建立話題交流,分享感受深刻的人與事。

2.以全國上下形成抗疫減災共同體的不同視角辨識分析,領會什麼是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

3.瞭解相關法律,結合實際生活,以正確認知促成引領實際行動的積極態度,結合疫情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情緒疏導。

教學難點:

以全國上下形成抗疫減災共同體的不同視角辨識分析,領會什麼是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

瞭解相關法律,結合實際生活,以正確認知促成引領實際行動的積極態度,結合疫情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情緒疏導。

教學流程:

一、走近情境,瞭解災難:

1.由人類面臨的自然災害圖片介紹近年來我國人民應對的重大自然災害。

2.引出自然災害的概念,區別重大災難。

二、聯繫生活,體驗經歷:

1.知識普及:“新冠狀病毒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自然的關係(視頻播放)。這場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經歷中,你最初的情緒感受是什麼?(在線測試)

2.由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疫情學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家的經歷和從新聞媒體中印象深刻的畫面。

3.我們的國家和一線醫護、軍警、政府、衛生、社區人員是如何面對的?(具體感人故事的分享)

三、辨析思考,領悟內化:

1.深刻體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災精神。

2.從全民抗疫之戰中體會情緒變化,獲得信心和力量。

3.瞭解相關法律,明確合格公民的職責和義務。

4.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從這場災難中獲得哪些成長的經驗?

四、反思總結,行動提升。

1.面對災難,我們能做些什麼?

(行動指南和行動選項)

2.把這節課的收穫,以行動跟蹤評價的形式,堅持打卡或記錄,與師生、家長進行交流反饋。


心有所思,情有所至,行亦隨之

——《不屈的抗災精神》空中課堂教學反思

寶雞高新第一小學 趙麗君

2020年2月,全國新冠肺炎疫情一級響應時期,寶雞高新第一小學大愛彩虹課堂實施空中課堂,我與六年級全體學生通過互聯網直播技術完成了一堂《不屈的抗災精神》在線教學。這節特殊時期開展的特殊課堂,從備課構思、教學設計、素材整理到課堂實踐,在全新的教學體驗中得失兼而有之,反思如下:

一、研究教材,把握時局,尋找教學最近起點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第二單元主題內容是“愛護地球,共同責任”,在第二課“應對自然災害”中設有《不屈的抗災精神》教學內容。結合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地球生態環境所面臨著的巨大挑戰,除了瞭解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這突發的重大災難正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機。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樹立環保和責任意識。需要通過辯證唯物主義進行自然分析,科學指導學生提升認識。選用適當教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瞭解環境問題,正確分析判斷並形成“知行統一”的習慣養成。不止是環境,還關乎生存的這場疫情,為本課教學設計提供了寬闊的教學視野,家國情懷,公民責任意識以及面對災難的心理疏導,都可以成為設計教學的起點。

二、釐清目標,蒐集資料,充實學生學習素材

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指南中提出:要與當前時代具體實際相結合,選用貼近時代脈搏的鮮活教學資源和案例補充教學,使教學更具影響力。從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的角度選取整理素材,需要教師提供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結合的真實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進而產生共鳴。本著解決學生當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利用學生的理解和行為指導,我選定《不屈的抗災精神》這一課為教學內容,結合目前全國戰疫的實際素材,剪輯製作視頻段,引用媒體焦點話題,為學生學習做好預設及充分準備。

明確思路、確定教學重難點,進而預設課堂中可能會發生各類問題,以“我們在這場重大災難的經歷中學到些什麼?”為歸宿,著手設計框架流程。

三、思考提煉,實踐創新,形成課堂導學框架

按照個人思考形成的 “育心化行”課堂學習策略,精準預設層層深入。通過“情境創設,感受學習;聯繫生活,體驗經歷;辨析思考,領悟感化;反思總結,行動提升”四個教學環節展開課堂學習。首先,帶領學生先從辨析自然災害和重大災難開始,區分自然災害和重大災難的異同。其次,讓學生從對病毒的瞭解開始發現問題併產生切身感受,在線生成對學生進行居家抗疫的心理疏導。再次,由人類面對災難所呈現出的頑強不屈、自強不息的情感共鳴,迸發對時下奮不顧身支援疫區的英雄的崇敬;最後後緊密聯繫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組織線上測試、在線討論、連線分享等形式,內化領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災精神,並進行即時總結,用行動指南和響應計劃引導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落腳點上。

四、改變常態,突破藩籬,凸顯知行統一主旨

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是有溫度的,面對機器用聲音和畫面連接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嘗試突破在線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時間空間藩籬,“育心化行”課堂學習的四個基本框架始終成為支撐,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引導由淺入深,選取最觸動學生的畫面和視頻輔助教學,仍舊可以觸動學生心靈。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加深學生對《不屈的抗災精神》主題內化理解。從學生的在線測試參與、討論反饋留言所呈現出的課堂情緒變化來看,活動預設能夠在滿足學情的基礎上實現對抗災精神本質的昇華理解。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貫穿課堂始終,同時也能通過實踐引領,消除一線老師對空中課堂學情監測的疑慮。

五、教研相輔,反思提升,改進與變化相適應

1.設備操作和硬件運行方面的問題。比如:三百多名學生的互動參與因網速延遲有所影響;在線互動信息刷屏頻繁導致信息掌握不全面;多人快速刷屏出現的網絡不流暢;連線分享環節因考慮時間和網絡因素未實現面向更多的學生……

2.在線直播壓力應對的逐字稿備寫。對自己的直播語言要求慎之又慎,反覆與教學設計中的各個環節咬合琢磨,這與平時面對面的課堂師生對話反差過大。若要能折射出教師規範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與激情,必須得通過千錘百煉才能禁得起各種環境與變化的考驗。

3.視頻剪輯與使用存在的矛盾顧慮。音、視頻及網絡資料非常豐富的情況下合理取捨,反覆思考,多方求證才使用了美國影片《傳染病》中的重點內容剪輯,涉及死亡畫面的視覺衝擊力十分強悍,使用是不是過於大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雖有效生成了學生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對災難的恐懼,進而在強烈的對比反差中實現了心理疏導,但還有一少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消化能力是不是能夠真正達到課堂所顯示出的真實效果?當我看到討論區裡出現“恐怖、害怕”的關鍵詞時,心裡也是比較緊張的。還好,最終生成“信心”與“希望”情緒轉向時,我才鬆了口氣。一節課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時候,一些膽小且內心比較脆弱的孩子需要給予更多的關照與引導,這也許就是在線課堂所不能替代的溫度吧。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