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处理好与孩子沟通的关系?

洋漂亮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具体回答,这涉及到孩子多大了,发育情况怎么样,具体是什么事件,周围环境怎么样等等。

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有一个核心就是父母要读懂自己的孩子,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家长要了解孩子目前的发育状况

有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这样的,只是因为生理状况不得不这样,孩子自己有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注意力问题,这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最头疼的问题,你在这嘚吧嘚吧半天,可是孩子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注意力集中不到功课上来。

有心理学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0-5岁的孩子更加坐不住,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会有30分钟左右。

而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时间总是超过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这样一来孩子注意力肯定就很难集中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的生理发育周期来决定辅导功课时间,到了那个时间点就停一会儿,过会再讲。

不要给自己孩子乱贴标签问清楚来龙去脉

有部分家长喜欢给自己孩子贴标签,比如说谎,家长潜意识里面认为孩子肯定是在撒谎,根本就没怎么听孩子讲述原因,就开始责怪孩子。

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东西坏了、碎了,家长总是容易下意识地认为是孩子干的,哪怕有时候孩子明明说了没有做,可是家长还是不相信,还是会说孩子几句。

凡事不能下意识地认为,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家长们可以耐心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针对着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不要把其他情绪带到家里来

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由于工作压力或者人际关系,家长们容易把情绪带到家里面来,简单来说就是心情不好。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交谈很容易带着情绪说话,家长们可能在极力避免,认为自己已经把负面情绪很好地掩饰起来了,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孩子听到这些带着情绪的话不舒服,和家长的对话也会带上情绪,这样的沟通肯定是很低效的了。

沟通是个持久战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

处理好和孩子沟通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特别是那些亲子沟通已经处在很困难的情况下。这需要家长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不仅需要家长有耐心,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知识,看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例如《读懂孩子》、《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

书本知识再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必然会和孩子沟通地越来越好。


报告爸妈


15岁的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正常都会比较逆反。

15岁孩子的母亲,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劳。

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家里,但是亲子关系差,往往是因为两个人的世界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家长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结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长的过程。
我儿子小时候说话总是口齿不清、断断续续、无法听懂他要表达什么。
一听到他说话的腔调,我就很抓狂:别家孩子口齿伶俐,我儿子却一句话分成5段,还说不清楚。
于是一听到他说话,我就忍不住着急打断,批评、埋怨、教方法......
他话说一半被我打断,感觉很憋屈,于是生气、痛苦。如此往复,他的表达能力更无法进步了。
后来,我学习调整自己心态:孩子的进步是要一步步来。
我选择先听他把话断断续续地说完,多给他机会表达,让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断断续续的说话过程中,他说话能力终于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带头改变自己,不能一上来就要结果。

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不完美,给孩子时间成长。
相信孩子可以变得更好,最终一定会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家庭,都有不让父母省心的娃。也许,每个孩子心中还有一对不让自己轻松的爸妈。

我也有个儿子,作为家长,每天我的心情都会有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焦虑。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虑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虑啊,只是,很多家长一焦虑就给孩子报培训班,而我相信,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我的焦虑点从语数外成绩,到运动能力,再到人际关系。孩子问题不断,我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认为,孩子是我的复制品,他碰到的问题,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于是,我不断学习。

在一本《心智力》的书中我看到:

我们同时生活在“三层世界”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
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我们往往讲道理、谈对错。
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
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应用到亲子家庭中,

家长首先是给孩子物质上的保障,传达社会规则规范孩子行为。
其次是心理上关爱孩子,给予抱持的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感受。
三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过多的说教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陪伴、讨论、以身作则,一起找成就感。
最终孩子信任家长,家长相信孩子,大家心连心,建设美好家庭。

三层世界构建亲子关系是一个慢过程,但生活慢一点更安全。

生活中我们不是要快速改变孩子,而是给孩子轻松的环境,帮助他让他自己改变;我们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从孩子的问题出发,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长一定不轻松,养娃一定很费心,但好结果带来的快乐其实很短暂,每天进步带来的幸福才更长久啊!
来吧,一起大声说:我在成长,我很开心,我在成长,我很开心。
加油。

鱼秧


作为一个二十来岁孩子的家长,这个问题我很有心得,现在回答一下。孩子无论男女,以下都用“他”。

孩子小时候很乖巧,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比较叛逆,这时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棍棒低下出好人,或者像以前父母对我们那样,对父母绝对服从,甚至连顶嘴都不可以,但现在的孩子不同以为了。以前孩子几个,父母也很辛苦,孩子每天看见父母起早摸黑艰难求生很心疼父母,所以会很听话,而现在的我们,孩子少了负担轻了工作也轻松了,孩子看见你要么不是打牌要么就是在沙发上葛优躺要么就是天南海北的到处旅游,谁那么心疼你?加之以前孩子多,打一个孩子有杀鸡吓猴的效应,现在就一个,你打他他在气头上想起了江姐许云峰,说不定更加坚强、勇敢……所以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小时候尽量讲道理,实在不听,揍一顿,然后还是要讲道理,讲为什么打他的道理,让他就算挨了打也知道自己该打,下次就有了肌肉记忆。但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你的棍棒教育还没有效果、肌肉记忆还没形成的话,我劝你别再打了,这时孩子比你高比你壮,且三观还没形成,还不善于克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你再上去骂、打他,那就是激化矛盾,他一出手,哪怕是不经意推一下挡一下,你就飞到八丈之外了,然后你气急败坏疯,爬起来又冲上前去施展你的少林功夫,然后他掐住你脖子……家里你来我往、鸡飞狗跳上演全武行,简直有辱爹妈尊严、自取其辱,而且愈演愈烈无法收场,关键是当这种对抗成为习惯后,家长和孩子势如水火,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也学会了用武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恭喜你,你终于将孩子教育成了世俗眼中的“坏人”。

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和陪伴孩子是你的第一要务,而且培养和教育孩子就是历尽艰辛、斗智斗勇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比如课内学习课外上各种兴趣班,不但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比你挣多少钱都重要,否则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那种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自己外出务工,让孩子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家长基本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再怎么也要留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多陪伴孩子,作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放学回来每天问问他在学校里的情况,耐心的听取、理解并帮助排解他的情绪、他的惆怅、他的委屈、他的忧伤,并跟老师多沟通互动,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到了青春期,这时孩子可能就大变样,不跟你交流了,不理睬你了,独来独往了,鬼见愁了……这时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只有鼓励、引导和等待,给他时间等待他成长,然后适时的、简明扼要的给孩子以鼓励和引导,孩子发脾气时,你可以瞪他一眼然后离开不理他,这时孩子会自我反思反省,过后会慢慢改变,反之你扭着不放、唠叨、大道理一篇又一篇,孩子反而很烦。无论孩子学习多差,习惯多不好,先抓住他的优点表扬,再提出缺点让孩子一点点改进。好孩子都是爱出来的、鼓励出来的,父母要永远站在孩子的身后,不放弃不气馁,传递给孩子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引导和鼓励孩子控制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总之,给孩子时间和鼓励,时间会还给你一个优秀、自律、阳光的美少年!


声声慢衣带宽


你好,我是垚瑶妈妈,专注于0-15岁儿童阅读和亲子教育。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很自然就想起了我跟我妈妈之间的关系。因为我的妈妈对我的爱很明显,但之前我一直感觉不到。

题目中你会提到会为了很多小事就会跟孩子争吵,那你可以问问自己,你们争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只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设想去做选择的话,那可能主要的原因在于你自己。

我在很多个问题中回答的时候都提到过一本书,叫做《不管教的勇气》。实际上如果真想把孩子养育好,一本书就够了,最主要的是你会不会去做,教育孩子是一种能力,也需要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

在这本书里,首先提出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自立”。

自立的表现主要有3条:

  1. 孩子有能独立做出选择的能力。
  2. 孩子能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 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根据你的描述,你跟孩子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陷入了“权利争夺”。孩子长大后,思想开始慢慢成熟,就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会每件事都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话,孩子就会失去独立做出选择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会往两个极端发展,一种可能会养成“习得性无助

”的习惯,因为他知道无论怎么反抗,都于事无补,所以干脆就不反抗了,也不会有进取心;另一种就是叛逆,这样的孩子不论你说的对或者错,首先跳出来的潜意识就是反抗,也就是我们说的“叛逆”。

那家长对于孩子什么事都想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对孩子“不信任”。在家长心里,“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很多家长不相信孩子能做这个,不相信孩子能做那个,凡事都要插手,凡事都要给意见,但凡子女跟自己意见不统一,就会用生气或者发脾气的方式来控制子女,或者直接把责任推给孩子,给他们扣上“叛逆”的帽子,如果你真的信任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呢?

因此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对于你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如下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第一,学会接受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评判。

也就是说在小事上尽量的让孩子自己去安排,给孩子适当的权利,让他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你要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会一直支持你,如果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记得及时告诉我。”

第二,学会倾听,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去解决问题。

孩子的人生最终还是只能由他自己决定,可能孩子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成年人看来可能不是理想的未来,但那是孩子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例如: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你想怎样达成目标?

为此你都做了哪些努力?

需要父母对你有什么支持?

类似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孩子通过思考来逐渐达成自己的心愿。

第三,不要俯视孩子。

这一点可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经常不自觉地去俯视孩子。

首先是批评。孩子犯了错,我们就会马上去批评,甚至可能还会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给家长这种优越感的原因主要就是自己是长辈,所以孩子应该尊敬我们,仰视我们。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批评并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反而会培养出一个懦弱儿。

其次是表扬。如果说批评不应该,表扬也不应该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在我们的工作中,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表扬我们?很明显,那些工作职位比我们高的人才有资格表扬我们,所以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表扬他的同时,你就是以长辈的心态在俯视他。那孩子做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多跟孩子说“谢谢”。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获得了提高,就会拥有较高的“自尊水平”,最终达到“自律”。

总而言之,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你的建议,首先都是要建立好亲子关系,你也可以坦诚的跟孩子交流,说出你童年的伤,很有可能你是自己曾经吃过的亏,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这些拿出来跟孩子分享,增加你们之间的公开象限,互相增进了了解,才是两人越来越亲近的正确方式。


垚瑶妈妈


对于处理亲子关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既然成为了父母,就应该去学习处理亲子关系。1.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换位思考。2.要和他成为朋友。3.爱不要溺爱。有适度。等等。这个亲子关系就得自己去磨合,当你很生气玩玩具的时候,能的满屋子乱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顿骂或者打。我本人脾气就是不好的那种。但是你一定要冷静,学会控制自己。压低声音。温和一点说宝贝,我们可以一起帮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吗?他们想回家找妈妈了。我儿子一般就会说好的妈妈,自己亲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时你的火气就是自然而然的下来了。过后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气真没必要。主要还是亲生的。实在气就想想上辈欠他的,来讨债的。[大笑]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时光,大爱一点。你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A未来富二代他妈


前几天4周岁的大宝和我吵架 在我眼里他还没满五周岁 还是一个孩子 但他却和我吵架 我总结了下 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能用大人的语气和他讲话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们决定 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他们情绪激动时 我们大人千万别有情绪 一定要摆正好情绪心态和他们沟通 如果和他们急 对他们打骂 孩子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对孩子一定要耐心。



誉娜


看那个阶段的,我大的初中那么一般多听他们讲,在给介意,我有时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烦恼,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学,他不听话,我一般都沉默,这样他就想知道我为什么会生气,我们在沟通,不知道你们怎么和孩子相处的。


用户勿念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很细致的学问,教育孩子彰显父母的智慧。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淘气时或者犯错时,都会大呼小叫、狂吼不停,认为只有呵斥、“棍棒”才能让孩子听话,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已经过时,而且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成功的父母并不是天天用严厉的语言来批评孩子,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夸赞。

孩子大了,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观点再好,也不要去控制孩子的思想。孩子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必须要亲历体验中成长。

父母只能去帮助孩子少走弯路,而不是让孩子走自己安排的路,培养独立精神比学习成绩更有价值。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可靠的基石,父母就是孩子世界启蒙的向导,和谐的家庭气氛更有助建立孩子正面积极、有尊严自信的健康品格、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三观。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定位自己不同的沟通角色,从幼儿时的“监护者”、少年时的“督导者”、到成年时的“建议者”,悉心与孩子沟通,教会孩子做好当下的日常,多角度塑造孩子的各种能力,将来他们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

放下手机,放下家长严厉的面孔,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去感受孩子的情感,此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思想在慢慢地成熟。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变得懂事了,让孩子在平静的氛围中,理解父母,明白更多事理。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再争再吵,最后都要回到心平气和的沟通!若父母能在年幼时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保持亲密的关系,并配合适当的管教方法,当子女遇到困惑时,便会较愿意与父母倾诉,因此父母能更早更好的作适切的引导。不少中外研究报告指出,亲子间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均有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思考和自制力,从而抗衡朋辈压力,预防青少年跌入成长中的陷阱,让我们的孩子少走弯路。

“人活在沟通”!希望以上感悟能帮助你意识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大家都少走弯路!


新资优教育CEO吴新


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寒假前,一位家长专门来到学校,她无比气愤的倾诉,在家里我说什么他都和我对着干,指东他朝西,叫他打狗他撵鸡,我真受够这孩子了。

我想这个现象不是存在于个别的家庭而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 家里孩子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姨小叔小舅没有一个不宠的。
  • 父母为了生计平日里较忙,疏忽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再想说,不给说了。
  • 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或过于强硬,或过于柔弱。
  • 多元化社会的思潮,信息化社会的发达让孩子自主思维过于泛滥,不客气的说,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那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问题?

  • 家长首先不能怕沟通,因为怕失败,怕孩子反应过激,你要知道一点,你这次不沟通,下次沟通更难。
  • 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候要事先做足功课,孩子存在的问题,沟通的方式方法,说话的口气,以及孩子可能的反应都要有预案。
  • 沟通失败了,不要气馁,要继续沟通,你要让孩子知道,他不认识到父母和他沟通的问题,父母和他的沟通是不会停止的。
  • 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有点怕气,有的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皇帝,那你就要做太上皇,你不在气势上压到他,沟通就无从谈起。
  • 家长要学点心里学,你的孩子是什么性格脾气,要有针对性的说词。
  • 家长对孩子到底是严好还是宽好,取决于你对孩子的判断和对他的期望,严点总比宽点好,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

这是红红老师对于和孩子沟通和家长们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住最好的沟通就是孩子能接受的沟通!


红红老师


对于如何处理好与孩子沟通的问题

首先,是孩子目前多大年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时期的孩子需要有相应不同的说话沟通方式。(需要家长看一些孩子发现阶段类书籍)

其次,你要对自己的孩子性格有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需要用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学习看点心里方面的书籍。根据和平型(代表沙和尚) 力量型(代表孙悟空) 完美型(代表唐生) 活泼型(代表猪八戒) 判断一下孩子是属于那种类型的。做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如果会九型人格更好,可以看看孩子属于几号人,根据孩子的主性格来沟通,这样对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有帮助,你们沟通起来也会更顺畅。

再一点,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如果父母不行可以引导身边的亲人朋友为典型,这样可以让这个榜样的力量来帮助你们更好的沟通。

我是明心姐姐 喜欢可以点赞评论 需要具体性格心里帮助也可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