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古人评价美女是最重相貌,还是侧重气质体态?清末才子有话说

  明末清初,有个叫李渔的才子,极富生活情趣,尤其擅长鉴赏美女。

  一次,李渔替某有钱人选妾,见到不少盛装美女,一水儿低头站着。他要求她们抬头,其中一个毫无羞色,立马抬头;一个不肯,再三强求后才抬头;还有一个被要求后,对来人似看非看瞥了一眼,瞬间再安定地抬起头来,待人审视完,又似看非看一眼,再低下头去。在李渔看来,女人姿色如何倒在其次,最要紧是要有“态”。何谓有态?“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而第三个女子显然就很有“态”,是李渔心中的美女。

  某年春,李渔出门,途遇骤雨,到一路边亭子躲雨,不少踏青的女子也奔来避雨。一群人,美丑不一,其中一位穿着孝服的贫穷妇女,三十出头(当时可不算年轻了),其他人都挤到亭中,独她一人在亭檐下徘徊,因为亭中已经插不下脚了。挤到亭中的人,都忙着抖落身上的雨珠,独她一人,任其自然,因为檐下雨滴不止,抖也无用,还白白现出狼狈的样子。雨停了,其他人都离开了,唯独她迟疑不去。果然,雨又下起来了,她三步并作两步就返回了亭中,其他人也跑回来了,但已经不能再占据有利位置。女子虽然偶然猜中“天意”,但脸上仍旧表情淡淡的,并无得意之色。亭子里挤不下人了,又有人站到了檐下,衣衫被打湿得更厉害,白衣女子反替她们拂去衣服上的雨水。

  李渔评论白衣女,“令人生爱生怜”,三十多岁的妇女比二八佳人和珠光宝气的女人更夺人眼球。可见,他眼中的“态”并非人们常想的妩媚妖佻、忸怩发嗲,而是聪慧轻盈之态、得体娴雅之态他眼中的美女也不是当下那些靠浓妆艳抹扮出来的“美女”,而是不失纯真本色的自然之女。

  此事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但人们对美女标准的探讨却从来没停止过。尤其是在整容成风的大背景下,不少“美女”大放异彩,一次次挑战着人们对美的看法。然而,整容的美毕竟是一时的,而且后患无穷。与其花钱耗力,不如从日常修养做起,充实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言谈举止间焕发自然与自信的姿态之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无龄美女”。


古人评价美女是最重相貌,还是侧重气质体态?清末才子有话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