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日本91岁侵华老兵还对中国不死心

近代日本可谓侵略成性,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周边邻国也不断跟着遭殃。从1879年并吞琉球起,魔爪便接二连三扑向近邻,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吞朝鲜半岛等不一而足,1931年突然对华发动"九一八事变",6年后又挑起"七七事变",这样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在整个战争中,我们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大阶段,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日本也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战争便画上了句号。

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既然吃了败仗,劳民伤财,无功而返,就应该面壁思过,痛改前非,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而受害国也已既往不咎,正是继往开来,坦诚相待,互利合作的大好时机。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日本91岁侵华老兵还对中国不死心

然而,一位侵华老兵竟然口出狂言,毫无悔改之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叫嚣,如果两国再起波澜,兵戎相见,他将义不容辞,带上刺刀攻打中国。这个老兵名叫八儿雄三郎,已经91岁,说句不好听的话,都已是快进棺材的人了,为什么还这么顽固不化,对战争热衷呢?

显然,孤掌难鸣,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止八儿雄三郎一个,必然有着一定的市场。而之所以这些顽固派还对战争执拗,对中国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应该是有因可循的。

首先,这些人还活在以往天皇的世界,愿意为天皇而战而死。早在1873年,明治维新第四个年头,国家在推行全民征兵制的时候,天皇便对海陆军发出谕旨,谆谆教诲每一位军人,要求他们以赤胆忠心和勇敢无畏报答君主。

在日本,天皇向来被灌输为神一般的存在,是国家政治和统一的象征,只要天皇在,国家和臣民就在。在此思想洗脑下,日军就成了"皇军",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天皇,哪怕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万死不辞,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于是我们看到在日本发动的法西斯战争中,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日本91岁侵华老兵还对中国不死心

但是日本投降后,天皇在"玉音放送"中并没有向受害国道歉忏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然交战四岁,虽陆海将兵勇战,百僚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各各尽善奉公,战局未必好转,世界大势未必有利于我",而敌方"残虐爆弹"的威力巨大,"会招来我民族之灭亡"。这里的"残虐爆弹"指的是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的原子弹。在日军看来,他们不是输给了中国,而是迫于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才投降的,故而才会对从中国败退耿耿于怀,幻想着与中国再来一次交战。

其次,这些人还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动教育所左右。当时的日本老师会在课堂上拿出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告诉班上每一个学生,要想吃饱满硕大的红苹果,就得去中国,将其占领,那里资源丰富,土地辽阔,而日本囿于四岛,资源匮乏,地震、火山、海啸不时光临。在这样的反动教育蛊惑下,深受其害的八儿雄三郎等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自然刻骨铭心,企图占领中国的野心从来没有死心。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日本91岁侵华老兵还对中国不死心

最后,这些老兵不但没有受到审判,反而名利双收。战争结束后,除了部分要犯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极刑外,死去军人的亡灵还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供世人凭吊,这就给了包括八儿雄三郎在内的极右翼分子以慰藉。并且多年来,这些侥幸存活的老兵每月还能铁打不动地从政府领取相当于13万人民币的日元,这样的优待自然激发了老兵的好战热情,以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旦中日有事,宁愿战死沙场。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不过中国不会国强必霸,我们是热爱和平的国度,但谁要是敢再欺负祖国母亲,虽远必诛,必让其不得好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